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考察了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24 h和72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p.)以及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指示生物,采用COD浓度较高的焦化厂实际生产废水和制药厂实际生产废水、COD浓度较低的印染厂生化处理后出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作为受试水体,以微藻的生长抑制率为测试指标,评价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有所不同:焦化废水对等鞭金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制药废水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最为明显,印染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较为显著,说明不同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毒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废水毒性评价中受试物种的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将经过一定处理后的土霉素废水与清洁水混合 ,作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可能性。试验表明 ,经处理后的污水不仅不会增加农业环境负担 ,而且能起到改良土壤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Ⅱ—类型及一些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列举了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包括城市污水就地、分散、小型、地埋式、无动力处理系统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与利用系统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与利用系统 ;芦苇湿地渗滤系统集中处理与利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主要通过减量、回收、转化、回用和再循环。另提供了一些案例帮助说明各类型。  相似文献   

4.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Ⅰ特征和原理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文章叙述了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中废水处理的需要,当前在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主要特点,并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程比较。较详阐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整体、协调、自生、循环。  相似文献   

5.
The winemak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generation of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aste and wastewater. These residues should be addressed for recycling or treatment before being returned to environment. As each winery is unique in waste generation and disposal, plans fo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ste management are not universal and should be tested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this study, a diagnostic was made during three years, in different wineries, throughout Portugal, in order to quant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waste and the wastewater produc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lid waste and wastewater are mainly produced during the harvest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74% and 87%, respectively. One ton of processed grape approximately produce 0.13 t marc, 0.06 t lees, 0.03 t of stalks and 1.65 m3 of wastewat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were observed for grape marc, lees and wastewater ratios, between years or wine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lk ratio, there was no effect of year but the winer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is ratio (P≤0.05).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treated wastewater, since diluted, revealed suitable characteristics for irrigation representing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water. In this regard,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ensure th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which constitute an essential step in a support decision tool design.  相似文献   

6.
从造纸中段废水絮凝法处理和生化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出发,讨论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的技术路线,指出絮凝法与好氧生化法联用是该废水处理的适宜方法。根据废纸造纸产生的两股废水(打浆洗涤废水和抄纸废水)的污染物特性,提出了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的5条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探索炼油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硫废水的处理新方法. 结果表明:经此工艺处理后的出水 C O D、氨氮、硫化物和酚的质量浓度ρ分别为266 .9 mg/ L、82 .85 mg/ L、1 .18 mg/ L 和1 .43 mg/ 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6 .3 % 、40 % 、92 .7 % 和99 .3 % ,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进出水水质的变化曲线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对进水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出水水质比较稳定,显示了二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吸附高浓度有机实验室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粉煤灰吸附处理高浓度有机实验室废水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体系在最佳处理条件下:灰水比1:5,pH值为7,接触时间为60min,可使COD高达2944mg/L的实验室废水去除59.90%。用此法预处理有机高浓度实验室废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9.
甲胺磷农药废水包括氯化废水和胺化废水,含有少量三氯硫磷、有机磷中间体、甲醇、氨、甲基氯化物和粗胺化合物。废水处理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温度100℃、压力74.66kPa、酸度pH1左右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磷能有效地被酸解为无机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李辉  李柏全  邵红 《生态环境》2010,19(11):2698-2701
以硼泥、膨润土、粉煤灰、锯末为原材料制备硼泥陶粒吸附剂,应用于高浊度废水的处理,以浊度的去除率为指标,通过对pH值、流速、填料高度、锯末量、粒径、处理时间等因素的考察,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于浊度为795~820 NTU的废水,在pH为12、流速在1 200 s.L-1、填料高度50 cm、粒径4 mm、锯末量为40 g、处理时间60 min,废水的除浊率达到94%。实现了对硼泥的资源化利用,为制备吸附剂的来源及吸附剂处理废水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效重金属螯合剂RDTC的研制及处理含铜废水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乙烯五胺、二氯乙烷和哌嗪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类重金属螯合剂RDTC,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RDTC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和致浊物质对模拟含铜废水中Cu(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用测定浊度的方法研究了絮体的沉降性能,并采用溶出法对沉渣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处理250 mL...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污水回用量增加,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利用风险评价技术对回用水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成为保证安全回用的关键。主要论述了污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城市内涝的公共卫生特点,本文分析了广西梧州1994年的抗洪经济:(1)城市内涝是一种特殊的暂时性的废水;(2)水质可在3-5天内恶化变臭,从而在中心城市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93)应防止垃圾烘便及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水质,防止居民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最重要的是迅速排除城市内涝废水。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实际进水水质高于原设计水质以及排放标准的提高,对原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主体工艺流程为气浮-水解酸化-生物流化床-MBR-活性炭吸附。经过3个月的稳定运行,出水基本达到1级B标准。总结了化工废水处理升级改造工程的技术特点,为满足1级B排放标准条件下化工废水处理积累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5.
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又称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工艺.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生物处理系统,也能够与活性污泥法组合以增加后者的处理效能,还可以作为中高浓度工业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手段.本文总结了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流体力学、生化动力学规律、悬浮填料的开发现状,探讨了此工艺在市政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低污染物浓度的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一步开发高效、廉价的功能型悬浮填料,提高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优化与确定工艺和运行参数,将推动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在我国的全面应用.图3表1参64  相似文献   

16.
以跨界融合子基因工程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处理系统投资最小化数学模型及相应的约束方程,探讨该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研究中以进水BOD浓度S0、微生物浓度X和回流比R为初始控制变量,通过对跨界融合子降解豆制品废水实例验证,表明在给定的初始变量范围内有惟一的最优解,为处理工艺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液萃取辅以硅胶、氧化铝净化的方法,并结合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在焦化废水中检测到15类558种有机物.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废水中的含量、毒性及环境效应,筛选出焦化废水中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以区别于其它工业废水,可作为追溯环境中污染物来源的依据.经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后,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去除,其中,对去除率的主要贡献是生物处理阶段.为了更好地考察生物处理阶段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征,选定酚类、多环芳烃和喹啉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类特征性污染物在A/O2工艺各单元中的去除状况及组成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阻燃剂和增塑剂被广泛用于建筑、电子、化学和纺织等行业中。由于有机磷酸酯大多以物理方法掺加于产品中,更易被释放进入环境中。有机磷酸酯具有神经毒性、致癌性和基因毒性,关于有机磷酸酯产生、迁徙和削减的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注意。污水处理厂作为地表水环境中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在有机磷酸酯进入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各国污水处理厂中有机磷酸酯研究现状,随着技术的发展被监测的有机磷酸酯种类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污水中有机磷酸酯检出的最高浓度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极性有机磷酸酯更倾向于转移至污水中,非极性的更倾向于吸附到污泥中;氯代有机磷酸酯普遍去除率很低,有的经过污水处理工艺反而增加,烷基和芳基有机磷酸酯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串联式垂直流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串联式垂直流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污水中的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均得到了有效去除,在进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73.19、25.08、48.55、0.55 mg·L-1时,平均去除率依次为65.6%、71.6%、58.7%、86.9%。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第一级生态滤池的进水0~40 cm阶段,而总氮浓度基本呈均匀下降趋势。串联式生态滤池对各污染指标较好的去除效果也证明了其是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解决农村污水肆意排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催化氧化法预处理苯胺类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法预处理染化厂含苯胺类物质的废水。对影响废水中苯胺类物质去除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当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含量为800mg/L时,在pH为3.5、H2O2和Fe^2 用量分别为28mmol/L和2.8mmol/L的条件下,苯胺类物质的去除率可达98.0%,COD去除率达到76%,废水的BOD5/BODcr值由0提高到0.32,显著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