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明确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规律及特点,以神东公司生产服务中心2009—2021年人身伤害事故为样本,从工人连续入井天数、工龄、累发不安全行为次数、身体伤害部位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易导致事故的潜在因素;运用归类分析方法,分类型、多维度、多角度对事故相关因素进行归类;总结事故发生的特征,并为煤矿单位防范事故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工人疲劳度、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个体防护等关键因素对事故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加强人机环管综合管理的同时,针对特定人群表现出的生理心理疲劳、安全意识水平波动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城市家用天然气安全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00家广州市天然气家庭用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针对天然气使用、燃气设施保护和安全意识等诸多问题,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其成因规律,提出从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入手,运用"预防为主、善后为辅"的积极、主动的方法,把事故消除在起始或孕育阶段。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城市燃气应用系统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用户燃具不正确的选择、燃气设备安装不当、燃气安全知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燃具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等。并以事故预防控制理论为指导,提出广州市天然气应用预防与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技术、教育、强化等3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事故发生过程中致因因素和事故之间演化规律,基于实际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案例,构建具有致因层和事故层的双层地铁工程建设安全事故致因网络(SCACN)模型,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和内在机制;经计算,子网络的累计度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且具有较小的最短路径长度和较高聚类系数,呈现出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的特性,SCACN面对随机攻击表现出鲁棒性,面对特定攻击具有脆弱性。结果表明: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机械故障是导致大量事故发生的初始致因因素,消除致因因素中具有较高度的关键节点,会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后续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在现阶段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下,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事故责任者的安全意识差。为此,要降低事故的频率,必须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放在首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达到"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理想境界,从而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中对危害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弱与事故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局历年来发生的死亡事故,主要发生在采掘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主要运输巷道、绞车道、采区运输道等处,其中发生在主要运输巷和通风巷的事故占31.11%,高  相似文献   

6.
和富平  张新国  吴秀强 《安全》2008,29(10):37-39
安全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煤炭企业的关键性难题。企业的经营者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现在作业条件改善了、装备水平提高了、教育培训配套了、员工技能素质提升了,为什么在企业内部还是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故?其实答案很简单,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员工安全意识的问题,员工安全意识不提升、不改善,即使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减少建筑事故发生,研究了工人的安全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对施工现场330名工人的安全意识状况进行测量,探讨工人安全意识的27个影响因素的分类;然后利用SPSS 22. 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找出安全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取出自身、岗位环境和安全管理3个主成分;最后构建了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综合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风险态度和行为2个维度的分值偏低;工友关系、安全奖罚制度、安全设施完备性等12个影响因素与安全意识的相关性较强;提取的3个主成分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对工人安全意识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李海江  姜福川 《安全》2012,33(5):42-45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在现代社会中,危险化学品在发展生产、改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因其固有的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和废弃等环节上,不断发生燃爆、泄漏、中毒和窒息等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对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0年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人员伤亡事故323起,造成人员死亡530人,受伤1739人.为了防止和减少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对人员的伤害,需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人员伤亡做详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预防人为事故的全新观点,分析和研究了人的特性与人为事故之间的关系。科学而系统地提出了预防人为事故的途径和前景。全书分为六篇十九章即事故发生与人的特性篇(第一章:事故发生的人为性,第二章:影响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分析);人的特性与事故预防篇(第三章:安全意识及其强化,第四章:人为失误及其预防,第五章:冒险行为及其干预,第六章:职工冒险作业的内在心理结构,第七章:安全心理素质选拔,第八章:安全态度改变与预知危险训练);群体特性与事故预防篇(第九章:预防事故的群体动力学技术,第十章:安全动机及其激励,…  相似文献   

10.
职工的安全意识,是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评价,是职工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在安全工作中的反映。在安全工作实践中,正确的安全意识能够用来指导自觉行动,并有目的、有预见地投入到安全工作中去。因而安全意识直接决定着职工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和行为。1 构成职工安全意识的内部因素 构成职工安全意识的内部因素,是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能力。若职工对做好安全工作的能力强,随时重视安全,事事按安全规程操作,就能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若职工对做好安全工作的能力弱,则有可能甚至必然发生事故。构成职工安全意识的内部因素表现在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6,他引:6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加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综合协调道路—交通流—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明确指出当前乃至今后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彻底改变目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事后处理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提高交通安全宏观管理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笔者从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并指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文化的驾驶员的素质培训与安全教育、培养交通参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及安全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交通道德建设、建立高效的交通事故急救系统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为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预防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查找冬瓜山铜矿安全生产事故规律,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运用三维预防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对冬瓜山铜矿2003~2013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按照严重程度、伤残等级、事故类型等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查找事故发生规律。统计表明,冬瓜山铜矿死亡事故按类别主要以车辆伤害和中毒窒息死亡为多,其次是片帮冒顶;从原因分析看,排在第一的是事故隐患,其次是管理缺陷和违章。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目前这些改进措施已经逐步在冬瓜铜矿得到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2年以来,事故率明显下降,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一定程度得到提高,矿山安全管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7-2009年道路运输事故呈下降趋势。但道路运输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高于煤炭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很严峻。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相关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是改善交通安全形势的根本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的安全教育环境、交通文化、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交通安全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感知安全应用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拓展物联网行业应用、加快发展中国物联网产业,基于提前感知,超前防范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介绍物联网感知安全应用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物联网感知安全行业应用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路径的差异、现有标准及新标准制定的基础上,研究顶层设计、资源部署、应用标准建设等感知安全应用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的内容、目标;提出在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防范重特大事故、安全监管、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激励劳动者安全行为实现企业安全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例举人的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人的安全意识、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思维、情感和情绪等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提出激励劳动者安全行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为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服务,实现企业安全化生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防起重机事故发生,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对起重机联轴器断裂事故进行仿真模拟。利用SolidWorks对起重机进行建模及装配,模型装配体另存为.wrl格式,导入3DS Max中进行仿真模拟动画制作,结果表明,可以再现起重机事故的发生过程。事故仿真模拟对事故原因分析以及起重机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化工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运用“2-4模型”对从安全管理网等网站收集的125起化工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事故的直接原因方面,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表现在违规操作和无证上岗,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表现在其工作不认真等方面,不安全物态最主要的是设备年久失修。对于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知识不足、安全习惯不佳3方面。事故的根本原因则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培训等方面。为制定化工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佟瑞鹏  赵辉  崔鹏程 《安全》2019,40(9):35-40,6
为了探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及其影响关系,基于"4M"理论和事故致因"2-4"模型,识别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并确定模型框架,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对2007~2017年426起事故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采取路径分析与重要度分析,构建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模型。结果表明:施工单位内外部原因共同引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外部原因来源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缺失,而施工单位内部影响因素中,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因素、不良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无效的安全监管和作业层安全素质及能力不强是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施工程序和技术方案存在缺陷,根源原因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该模型系统展现了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影响关系和重要程度,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孙世梅 《安全》2020,(5):1-6,I0003
为预防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选取2000-2016年间的31起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案例,运用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依据,对31起事故中的不安全动作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事故等级为较大事故。一线作业人员因安全知识不足“不知道是否应该设置剪刀撑”引发不安全动作“剪刀撑数量不足或未设置剪刀撑”的发生率为71.43%,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杆件距离过大给施工带来的危险”引发不安全动作“立杆间距和横杆步距过大”的发生率为78.57%;管理人员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按规定进行安全交底的重要性”引发不安全动作“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发生率为78.57%,因不佳安全习惯“按照以前的方案习惯施工”引发不安全动作“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发生率为83.33%。因此,减少不安全动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一线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的管理,企业在制定对策措施时,应从加强一线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入手,预防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进而有效预防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