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于1994年11月7日至10日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召开,中央、部队和各省市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19个单位,2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毒理学会来函表示祝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刘中兴同志到会表示祝贺,并大力支持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中国毒理学会是1993年底经国家科委和科协批准,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性跨部门、跨学科的一级学会组织.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是其下属二级学会之一.分析毒理学是研究复杂体系中毒物分离、识别和测定的方法,以及毒物的组成、结构和状态与生物效应关系的科学,它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并在其它各个分支学科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系统毒理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毒理学是近5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代表着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发展的新方向.所谓系统毒理学是指通过了解机体暴露后在不同剂量、不同时点的基因表达谱、蛋白质谱和代谢物谱的改变以及传统毒理学的研究参数,借助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毒理学技术对其进行整合,从而系统地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和环境应激等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系统毒理学有望在阐明毒物对机体损伤分子机制、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危险度评价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系统毒理学的诞生背景、研究策略、研究技术及其主要应用.尽管还有不足之处,但可以肯定系统毒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对人类的环境与健康研究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见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和各自的研究范畴,提出二者区分的条件和方法;其次,对“毒物”和“非毒物”的概念进行论述,否定了“物质即毒物”的论点;第三,论述“靶器官”概念的局限性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以“敏感器官”概念代替“靶器官”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量子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出现,量子毒理学已成为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量子毒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化学品和量子等的毒理作用机制。量子毒理学在药理学和毒理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发展前景。本文简介了量子毒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发展前景。化学反应的量子效应会增强毒理效应,这是预测量子和纳米化合物的毒性以及其他毒理机制的重点。量子毒理学研究外源物质与机体靶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构-效应关系,采用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和量子药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毒理机制及毒性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技术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式细胞技术(flowcytometry,FCM)能精确敏感地测定种群丰度、细胞分布及单个细胞生理生化特性.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海洋学领域,最近,这种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到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目前流式细胞技术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方法及进展,并对今后发展作了展望.图2参35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杀虫剂毒理学应用线性非阈值模型评价杀虫剂的毒力及风险,但是没有考虑到低剂量杀虫剂所产生的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杀虫剂对昆虫的低剂量兴奋效应主要表现在对昆虫的发育历期、体重和生殖力以及毒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概述毒物低剂量兴奋效应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杀虫剂对昆虫的低剂量兴奋性效应研究进展及其与杀虫剂亚致死剂量效应的区别,最后讨论了杀虫剂的兴奋效应对农业害虫防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是神经毒性机制研究和神经毒物筛查的重要材料.目前鼠体外神经细胞的应用最为广泛.鉴于近年来发育生物学的模型动物非洲爪蟾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毒理学研究,论文建立了一种体外培养非洲爪蟾脑神经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取52~53阶段的非洲爪蟾蝌蚪的脑组织,在L-15培养液中直接吹打获得分散细胞,接种于包被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中,22℃培养.培养细胞状态良好,72小时后神经元细胞初步建立神经网络.用β2tubulin7B9可对脑神经元细胞进行荧光染色,鉴别神经突的生长和神经网络的形成.与鼠脑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无需胰蛋白酶分离、无需胶质细胞共培养、可同时操作多只脑、能获得大量细胞等简单快捷的特点.因此,体外培养的非洲爪蟾蝌蚪脑神经细胞可作为目前体外神经毒理研究中鼠脑神经元的补充材料,用于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和神经毒物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序言     
<正>"环境计算化学与预测毒理学"是近年来在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之间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主要应用计算化学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开展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行为、毒物在生物体内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毒性预测等方面的工作,已成为研究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必要工具,可为环境友好的  相似文献   

9.
毒理学是随着工业发展而兴起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的危害作用。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国家和国外相比,起步并不太晚,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比较缓慢。但近年来,亦被越来越多的卫生、环境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孟紫强教授主编、多名学者参加编著,集生态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成果于一体.该书第1 ̄2章主要论述生态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研究方法;第3 ̄5章为动物生态毒理学、植物生态毒理学及微生物生态毒理学,从分子、细胞、个体及群体水平系统阐述了这三大生态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分别论述了对这三大类生物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毒性作用与机理;第6 ̄8章系统论述了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及河口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反映了当代生态学和生态毒理学把生…  相似文献   

11.
轮虫是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因具有生活周期短、对毒物的敏感性高、有两性生殖方式、易培养和实用性强等优势特征,已被用作生态毒理学实验中重要的模式生物,颇有研究前景。本文简介了轮虫作为受试生物的特点及其生活史,并从实验方法、污染物种类、测试指标等角度对近几十年来轮虫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作了概述,主要包括轮虫在常规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以及对其行为的影响效应;综述了几类典型环境污染物,例如重金属、UV辐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化合物的胁迫对轮虫的毒性效应,特别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及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应用轮虫生态毒理学进行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式动物秀丽线虫建立环境毒物毒性的评估研究体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模式动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在环境科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秀丽线虫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环境毒物毒性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具体由如下一些指标构成:致死率、最长寿命与半数致死天数、细胞凋亡、个体发育、生殖、运动行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学习行为、记忆行为、转基因品系、突变体、基因表达模式.论文系统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利用秀丽线虫进行环境毒物毒性评估的研究体系,并对各个指标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孟紫强教授主编、多名学者参加编著,集生态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成果于一体.该书第1-2章主要论述生态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研究方法;第3-5章为动物生态毒理学、植物生态毒理学及微生物生态毒理学,从分子、细胞、个体及群体水平系统阐述了这三大生态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分别论述了对这三大类生物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毒性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14.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主要采用2D细胞培养体系和动物实验模型,但2种模型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D细胞培养常用特定细胞系,与体内多细胞组织及其生理功能差异较大.动物实验耗时、昂贵,并受伦理学限制,且存在种属差异问题.3D类器官模型可模拟组织器官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产生细胞间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与体内生理反应更为相似,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毒性效应和机理.类器官模型在化学品毒理学评价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显著提升毒理学基础研究能力以及对化学品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支撑作用,但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类器官的生理学特性、构建方法及组织类型等方面,重点讨论了类器官模型在化学品毒理学研究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存在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环境基准是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健康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和国家目标.环境基准是国际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综合交叉热点与前沿领域,与污染过程、环境与健康、暴露与效应评估等密切相关,涉及环境地球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毒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环境基准又是国家环境标准的科学基础,是环境质量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基石和根本,是国家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国家高度重视环境基准研究,早在2005年就提出科学确定基准国家目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加强国家标准及相关领域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要求;2015年新实施的《环境保护法》第十五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国家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环境基准研究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是驱动生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进化生物学理论的逐步更新,进化毒理学(evolutionary toxicology)这一交叉学科快速发展。进化毒理学研究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学的方法,以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的理论和概念为基础,试图描述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机制、原则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体适应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本文回顾了进化毒理学的理论发展,归纳总结了进化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进化毒理学在未来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化毒理学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对进化毒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进行梳理和简介,为丰富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测定遗传毒性的方法之一。彗星实验的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裂解液的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的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的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相似文献   

18.
双酚S(BPS)是类雌激素干扰物双酚A(BPA)的主要替代品.尽管BPS已被广泛用于塑料等产品中,但其生态安全性和对人体暴露产生的毒性作用却不明了.随着BPS分子和细胞水平毒理学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其对动物体繁殖和神经内分泌系统表现出的毒性,使BPS人体暴露的安全性遭到了质疑.本文以BPS毒理学和人体暴露水平研究为聚焦点,阐述了近年来BPS不同水平毒理学研究进展和结论.在此基础上介绍当前人体BPS暴露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人体BPS暴露途径、暴露水平和健康效应最新的调查结果.基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和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未来的热点将集中在暴露的潜在毒性和风险评价方面.应该加快人体BPS暴露水平及暴露毒性研究,而BPS暴露形态、浓度及时间是人体BPS暴露毒性、特别是BPS早期暴露毒性深入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物高通量的技术手段,构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着重研究环境毒物暴露下非靶生物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污染物的致毒机制,同时,它引进生物标志物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平台.论文对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持、模式生物及其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生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植物毒理学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研究人员在环境科学与植物科学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加,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和尺度揭示了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与生物有效性,污染物毒性效应的分子起始事件、关键生化反应、有害结局路径以及生物标志物筛选。然而,这些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相似性也带给我们一些疑惑:如何基于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找到本领域潜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首先基于PubMed文献数据库对植物毒理学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得到了该研究领域近10年的基本发展态势。此外,还回顾了植物毒理学研究试验基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析了植物表型、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从应用角度阐述了研究降低污染物对植物毒性调控技术的注意事项,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