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为及时有效地妥善处理好集体争议,江苏省镇江市人社局成立集体争议处理指导小组,推出"五早"工作法,预防效果非常显著,自此,未出现一起因处置不当而转为群体性事件或信访事件争议案件,促进了劳资关系和谐稳定。早发现。通过调解仲裁、劳动监察、信访等部门的"月汇报",有重点地对一些周期性、反复性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早关注。制定联系企业制度,与近千家企业结对,主动发放联系卡,提供政策咨询、问题解答等服务,在询问中获取线索,感知即将发生事项,及时收集上报。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10,(2):32-32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院在“和谐仲裁”理念的指引下,认真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劳动法律服务,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集体谈判作为调整劳资关系的有效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集体协商中的责任是,制定有关集体协商和集体协议的法律法规;协助集体谈判主体双方建立均衡对等的协商关系;积极调解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为劳资双方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当前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在新形势下又扩展了新的内容,即期望利益之争,如讨要被克扣的加班费,搬制企业的苛刻管理,争取劳动合同及工资的协商权寺。要有效预防和化解新形势下的集体劳动争议,关键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建立联动机制、指导企业订立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倡导新型企业文化等途径予以有效的化解。  相似文献   

5.
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因劳动权利、劳动义务而产生的纠纷,这种劳动争议实质是民事争议。本文所要探讨的劳动争议既涉及民事争议,又涉及行政争议,是一类特殊的劳动争议案件。行政、民事交叉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同时存在均需解决的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两个争议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在处理结果上互为因果或互为前提,这种关联案件与单纯的劳动争议或行政争议案件性质各异。对于如何及时、合理地解决交叉问题,鉴于法律与司法解释对此尚无规定,实践中问题较多,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工伤救济中行政与司法冲突问题凸显,以上3个典型案例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愈来愈多的地方法院开始了对审理工伤案件的专门调研和协调。笔者在从事劳动法教学和工伤法律援助的实践中,在与工伤劳动者、律师、法官、行政官员和学者们的交流中,逐步加深了对现行工伤法律救济程序的认识。思索归纳,觉得我国工伤救济程序存在设置上的缺陷,还有可以优化的空间。立法应当充分注意部门法的不同特点,消除因此引起的冲突,形成更大的法律合力,更加有效地实施工伤救济。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大连金州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始终将提高案件审理质量作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环节.在认真做好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日常调解和审理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案件质量管理工作新举描。2013年初,仲裁院以“开标准庭.办标准案.制标准文书”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了《金州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案件质量评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使案件质量评查管理体系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起到了保证裁审一致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之三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及权利争议中的三方机制 美国与其他许多西方国家或地区一样,将劳动争议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两大类。权利争议主要表现为个别争议,而利益争议主要表现为集体争议。美国劳动争议的重心不在权利争议而在利益争议即集体争议。  相似文献   

9.
在攻读硕士学位的3年时间里,我除了读书学习,还参加了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劳动法律部。受部里的指派,免费代理了一桩劳动争议案,但没想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业余生活几乎都奉献给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案件。为了它,我和我的当事人在3年的时间里,不断进出法院,从一审到二审,然后到再审一审,再审二审。  相似文献   

10.
由于劳动法律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近一两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较快,实务中疑难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给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在分析近两年来北京市法院系统劳动争议收结案数量、案件类型、案件特点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前审判实践中的一些突出疑难问题提出初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科学》2009,(8):39-42
在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工资”无疑是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近年来,有关员工工资所引发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统计,自2008年以来,以工资或劳动报酬为仲裁标的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稳居各类劳动仲裁案件之首。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没有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特别法,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一般依据《民事诉讼洼》的规定,在确立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明标准时,通用民亨诉讼案件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3.
虽然,当前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已逐渐整合为一体,但基于事业单位所承载的公益性质和职责,人事争议仲裁还有其特殊性,在受案范围、法律适用等方面都与劳动争议仲裁有所不同。而且,在人事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不仅要从法律与合同两个角度去审查案件,还要从保障公共利益的政策角度去审视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到2002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达到18.4万起、涉及人数达61万人,分别是1993年的15.6倍和17.1倍。并且,越来越多的劳动争议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以上海松江区法院为例,1999年至2003年,该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824件。其中2002年166件,2003年226件,增加了36%。这些劳动争议案件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12,(2):64-64
为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我省劳动人事争议实际办案情况,现就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并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对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出了两个司法解释。司法解释针对劳动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劳动争议纠纷类型增加,借鉴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各项规定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对新型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不受理的范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诉讼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力派遣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如何适用法律提供了裁判指引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 以北京市为例。劳动争议案件仍然呈现出调解率低、上诉率高的特点。据统计,2006年,全市法院共新收一审劳动争议案件6828件,审结6805件,调解775件,原告撤诉1240件;全市法院共新收二审劳动争议案件2883件,审结2883件,其中调解206件,撤诉248件。2007年1月至7月,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证据,是指证明案件或者事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劳动争议仲裁证据是指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劳动争议仲裁委用来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依据,也是仲裁委正确适用法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劳动争议促裁语气具有证据的一般属性,概括起来仲裁证据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遣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劳动法》的实施,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如何正确及时处理好劳动争议案件,是司法实践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一、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范围按《劳动法》规定,所谓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