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烫伤一般来说都纯属意外。但却是极其常见的一件事情,烫伤了应该怎么办?烫伤可大可小,不过急求措施还是要做的,在这里归纳了10个急救方法,供参考。治疗一:用淡盐水轻轻涂于灼伤处,可以消炎。治疗二:手足皮肤烫伤后,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即可止痛消红,防止起泡。  相似文献   

2.
<正>暖宝宝在冬天时的确可以给我们提供温暖,但同时产品质量、规格、使用时所发生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毕竟,我们要得是温暖而不是伤害。注意事项:1.不要在使用电热毯等取暖器具的同时使用暖贴,睡觉时不要贴身使用暖贴。2.避免长时间使用于身体同一位置,随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低温烫伤。(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在50℃左右的温度下,热源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热能慢慢渗透进入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低温烫伤对热敏感度低的人往往是在  相似文献   

3.
寒冬来临.热水袋、暖宝宝等成为不少人的取暖“法宝”。但是,小心你的“取暖宝贝”可能真的有点烫。这些取暖设备如果使用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物体(一般是指44t—50t)造成的皮肤以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相似文献   

4.
烫伤是印染行业易发事故和多发事故,导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操作者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环境因素。印染厂主要靠沸水炼、染纺织品,靠高温烘干、定型织物。一般情况下,炼桶、染缸内的沸水都在100℃左右,整理机滚筒表面约130℃,直放蒸汽约 250~300℃,生产车间的所有大型设备无不处于高温状态之下,操作工人无不处于高温包围之中,稍不留意就有发生烫伤的可能。 二是操作因素。车间的设备灼人,而工人生产又必须身临其中,稍有失误,就会被滚烫的机器撕去一层皮。 三是心理因素。虽然工人天天在高温下操作,容易发生烫伤,但毕竟不是…  相似文献   

5.
儿童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与急救1.蜂蛰狗咬:先拔刺再冲水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蛰,如果有刺残留在孩子皮肤内,先用镊子把刺拔出来,再用手挤出被蛰伤处的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伤口。与此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此外,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宠物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医院前,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高温作业中,环境温度高达千度以上,操作时稍不注意就会烫伤肌体,我们称之为灼烫致伤。 灼伤按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热力灼伤。化学灼伤和复合性灼伤。本文着重介绍其中较为普遍的热力灼伤。 热力灼伤是指由于接触火焰、高温物体表面、过热蒸汽等炽热物体所造成的损伤。 一、热力灼伤的.致伤机理 人体正常温度为36℃~37℃,皮肤温度是32℃。故温度在40℃左右时,对皮肤无损;高于60℃时,皮肤出现红润,有灼痛感;在70℃以上,皮肤易受损,表皮起水泡;85℃以上,烫伤深入真皮接近肌肉组织;到达100℃以上时,肤下肌肉组织就被破坏。 二、热力灼…  相似文献   

7.
电炉铁合金生产成品的全过程中,岗位操作人员受环境、安全意识、技能水平等影响,灼烫事故时有发生.以所用企业近6年的事故实例,总结分析其原因;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安全操作规程,改善环境,增强辨识危害因素的能力,提出了如何预防灼烫伤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你看,你安全帽的帽带塞到了帽子里面,没有箍在下巴上,工作的时候头盔极易掉落;第二是工作服袖口卷起,这样虽然比较舒适,但是裸露的皮肤极易被烫伤划伤;三是工作服领口没有扣好,而且里面没有再穿其他衣物,这样钢铁的碎渣一旦飞溅进领口,会造成烫伤等后果。”  相似文献   

9.
薛志成 《安全》2003,24(4):27-27
近些年来,常听或看到一些驾驶员朋友,因违反操作规章而遭到意外的伤害。 1.烫伤 驾驶员A,行车途中,发现发动机温度过高(水温表指针指向100℃),遂停车,熄火。想打开散热  相似文献   

10.
施倚 《劳动保护》2006,(5):96-96
2006年2月28日23时40分,我公司一位员工下班后在生产区内员工澡堂洗澡时。热水阀门突然冲脱,热水从阀门口喷出,将其腹部及双下肢等处烫伤。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呈报工伤事故报告表,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为不能认定为工伤。其理由是:该员工烫伤纯属个人行为不慎造成,澡堂内不存在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事故既不是发生在工作时间,也不是在工作地点,与工作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铅冶炼过程中灼烫伤事故的预防水口山矿务局三厂蔡爱国我厂是一个以铅冶炼为主并综合回收锌、铜、镐、铜、金、银等稀贵金属的中型有色冶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灼烫而发生的工伤事故屡见不鲜,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1980~1994年15年来的工伤事故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施倚 《劳动保护》2010,(2):124-124
编辑同志: 我单位一职工在2009年12月51日午餐时间出厂外到一家小饭馆和几个老乡聚餐,不料被火锅烫伤,伤势严重,在家休养。现该职工家属到厂里要求给他认定工伤。按照厂规,由于中午休息时间较短,我厂职工中午午餐应在厂内食堂解决。请问,午餐时间私自外出聚餐受伤能认定为工伤吗?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一种可以精测血液内酒精含量是否超标的红外线酒精检测仪面世。为避免灼伤被检测者的皮肤,红外辐射光束会在其皮肤表面不断地移动。而若干红外传感器将会对反射回来的红外辐射信号进行接收,由于人体内酒精含量的多少与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观察反射回的红外辐射的光谱图形,就可以获知被检测者血液内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为了提高这种红外酒精检测仪的准确性,InLight Solutions公司还专门将其对133名实验对象的1500项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通过抽血以及呵气方式取得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并在此基础上对它做了更…  相似文献   

14.
施倚 《劳动保护》2021,(1):108-108
主持人,你好!我煤矿一名综采工人张某上午下夜班升井后,去公司的职工澡堂洗澡。在澡堂同一水池泡澡的还有另一名综采工人李某。李某当日歇班,晨练后来职工澡堂洗澡。在泡澡过程中,二人被突然注入水池的热水烫伤。张某、李某被送往医院救治。之后,二人都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请问他们能否被认定为工伤?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相似文献   

15.
烧伤急救     
在一般性烧伤发生后 ,应保持冷静 ,并立即采取以下五个基本处理方法 :一冲 :用流动水冲洗。二脱 :在水中小心地脱去衣物。三泡 :在冷水中持续浸泡 30分钟。四盖 :用干净毛巾等覆盖伤处。五送 :尽快送医院治疗。但是大面积、严重烧伤者不可采用上述方法处理 ,而应争分夺秒地迅速送往医院。化学物品烧伤 ,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患处 ,持续 30分钟 ,特别注意对眼睛的冲洗。当电烧伤发生时 ,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附着的电线移开 ,如发生呼吸、心脏停止时 ,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同时急送医院抢救。不要在伤处涂香油、石灰、牙膏或…  相似文献   

16.
5 月22日下午,广州重型机器厂二机车间快下班时,传出了一阵叫喊声:“小江被锡水烫伤啦!”接着几个老工人扶着小江走出车间,只见他衣帽、口罩、手套和鞋上沾满了白花花的一层锡,特别是眼镜外粘结了一块又厚又大的锡块。大家看到这情景都说:“亏得小江戴着防护眼镜,不然他的眼睛就瞎了。” 原来那天下午,小江和另一师傅给20多件铜网上锡。当他把第五件放入锡水时,突然锡水发生爆喷。经过分析,锡水爆喷的原因是:铜网浸入盐酸前没做好清洁处理;浸盐酸后没完全拍干,没等气化好就放入锡水中上锡。因铜网凉,又残留有盐酸水气,遇高热的锡水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4月8日,信阳某饭店,4名食客在吃火锅时被爆燃的液体酒精烧伤。2014年8月9日,济南一家四口在在一火锅店就餐时,被爆燃的液体酒精烧伤。如果我们身边发生了酒精着火事件,该怎么灭火才最及时有效?近日,记者们在消防战士的帮助下,进行了灭火实验,为你求解。实验目的遇见酒精着火,看看哪种方式灭火效果最好。实验材料:一瓶500毫升浓度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日下午,杨二敬女士在北京北礼士路物华大厦东侧的便道正常行走时,突遇地面塌陷,猝不及防地坠入路面下的"热水坑"中,造成全身99%面积深度烫伤。4月9日晚,与死神顽强抗争了多日的杨女士撒手人寰。相信对于大多数关注此事的公众而言,杨女士的去世并不十分意外。如此大面积,且包括几乎全部脏器的深度烫伤,其渡过难关、挽回生命的希望确实十分渺茫。公众此前对事故责任各方的不满、愤怒,本身就包含着对杨女士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担忧。  相似文献   

19.
防压伤修理车辆时,必须用三角木块或砖头垫牢车轮。若用千斤顶顶起车轮后,应使用支撑的工具撑牢靠。松放千斤顶时,应观察周围是否有人或障碍物。检查液压车厢油管时,应将倾斜的车厢支撑牢靠后才可进行。防烫伤发动机运转时是不允许检修的,熄火后检修,要特别注意防范被排气管烫伤。发动机水温很高时,更不允许急于打开水箱盖,以防冷却水冲出烫伤人。防中毒修理车间常启动发动机或频繁进行气焊或电焊作业,室内容易充满废气。因此,必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20.
冶炼工人被钢水烫伤是常见的事故。例如,把矿石或废钢料加入冶炼炉时,引起钢水飞溅.烫伤加料工;在冶炼熔化早期,下层铁料熔化,上层铁料下塌,溅起钢水导致炉门喷火,烫伤或烧伤炼钢工或吹氧工;出钢时,向盛钢桶倒钢水,由于对位不准或倾斜太快,钢水外流,烫伤铸锭工人;钢水注锭时,由于盛钢桶与锭模对口不准。钢水漏出,烫伤操作人员;钢水倒入未烤干的盛钢桶,引起钢桶炸裂,烫伤操作工人。 因此,冶炼工人要十分注意安全防护,严守操作规程,以防发生事故。一旦发生钢水烫伤,要及时救治,防止伤势扩大。 钢永烫伤,大多是小面积斑片状烫伤。在伤后1—2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