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2003年第1季度,我国经济增长达到了9.9%;第2季度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经济增长仍然达到了7.6%;第3季度又重新上升为9.1%。前三个季度总的经济增长为8.5%。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经济在持续和稳定的高速增长中,经过从1998年到2001年的小幅减速后,又重新出现了明显的加速,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轮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相似文献
4.
5.
6.
7.
劳动力市场政策不是保证充分就业的政策,也不是促进完全自由竞争的政策。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指向将集中于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9.
10.
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下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扫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体制障碍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工程对创造就业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鼓励对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进行劳动密集型投资,以便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城乡建设,维护和发展社区公用设施。创办公益性工作岗位的公用设施,一般是在经济发展缓慢或就业问题严峻时,由国家出资为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长期失业者和青年失业者提供临时就业机会的工程,其中包括大型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社区建设、清洁卫生和垦荒绿化等工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如何为庞大的劳动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始终是我国政府首要经济发展目标。应当说我国在解决人口就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业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失业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无技术人员、年龄较大人员、残疾人、移民、原东德年轻人、美国德裔人等等。这部分群体由于劳动力市场一般性就业岗位匮乏、自身技能低、就业歧视等原因而无法就业,沦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近年来,由于经济低迷导致德国失业加剧,其中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追根溯源探究理论问题的本质,明辨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研究得出以下基本观点结论:当前及今后20年时间内,劳动力供大于求依然是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矛盾;我国的"人口红利"即将结束,但经济依然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会越来越凸显;我国并没有明显表现出与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相吻合的发展阶段特征,仍将处于二元经济的发展阶段;我国依然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破除体制和制度障碍、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是破解我国就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验显示,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介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率高达10%。然而伴随着“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蔓延。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7万,比2003年增长3.4%,城镇失业人数上升的趋势没有得到抑制。2005年第二季度下岗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占据了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的42.7%,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构成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压力。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相伴随,青年初次就业率低,成为社会的“新失业群体”,并且这一群体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第二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占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19.7%。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个百分点。在“新失业群体”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促进就业尤其是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大胆尝试,其中以立法促进长效就业,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促进就业立法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的促进就业立法工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流动与迁移的规模和速度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候鸟型流动人口,他们在一个城市滞留的时间一般较短,其流动的方向受城市功能和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时间和空间分布相对平衡;另一类是迁移型流动人口,他们大多从农村或小城镇进入城市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