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1994,(5)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把地球与家庭相提并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有生存和延续后代的权利。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着无数个小家庭。小“家”与大“家”,小环境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共同拥有一个蓝天,蓝天下有我们的家园,有相同的梦想。只有全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达成共识,行动一致,地球才会永远地属于人类,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相似文献   

2.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本刊特约评论员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它旨在告诫人们“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拥有地球,就是拥有一个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绵延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曾为建设和保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墙报     
《环境》2001,(12)
家——“放心”的地方,家——社会的细胞。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这也是环保以家庭为载体,创建“绿色家庭”的基本着眼点。单个的绿色家庭,为个人提供“放心”的地方,许许多多的绿色家庭,绿色细胞,带给地球这个大“家”的将是满目绿荫。  相似文献   

4.
但愿血案不再重演──写在1994“6.5”环境日到来之际曹慧芳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在可爱的地球上,生活着无数小家庭,就人类而言,地球好比一个大家庭,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前提。失去这个前提,人们的生活平安、...  相似文献   

5.
环境墙报     
《环境》1994,(4)
新年伊始,联合国环境署总部传来消息,199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一个地球,一个家庭”。有这样一首歌,一首6年前流行一时,至今仍在流行的歌——《地球的孩子》。“地球的孩子在摇蓝中长大,地球的孩子共有一个家。”  相似文献   

6.
显然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启迪,笔者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人类赖予生存、繁衍的这颗行星,为什么命名为地球?!明明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地,而偏偏不叫“水球”,硬把“水”这一个名字套在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份、正背两面冷热相差490℃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水星上!莫非外星人起的名字?大陆委实布满神奇古迹和不解之谜,遗憾的是,尚能驾驭空间的人类至今仍未发现宇宙间有智慧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的蕉岭县,风景如画的镇山公园内,矗立着一座造型別致的环保纪念碑,三只巨手托起一个地球,形象地告诉人们,茫茫宇宙间,只有一个地球。只有这个地球,有山有水有空气有生命。笔者在猜,在这绿树掩影、蓝天相衬的纪念碑中,三只高举的巨手,不就是代表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同步飞腾。如此协调,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才能“护”住地球。  相似文献   

8.
今天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由于人类不加控制和没有计划的活动,使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当“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的阴影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在污染的空气和水导致公害给人类带来无限痛苦的时候,人们开始了觉悟。学者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要人们对地球这个小小的行星给予关怀和爱护,呼吁世人“救救世界”。  相似文献   

9.
邱福荣 《环境导报》2003,(15):32-32
绿色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类求知的欲望。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当今地球上人口骤增,资源衰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教育呼吁地球上的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自毁家园。因为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不好好保护地球这个家园,无家可归的那一天必将到来。教育是一种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现在刚进入的生态时代。在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同。在工业时代后期,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自从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只有一个地球” 的呼声响遍了全世界。保护全球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一个保护环境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今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共同商讨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会议规模之大、国家领导人出席之众,都是空前的,被称之为“全球高峰会议”。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召开时,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26个国家有环保机  相似文献   

11.
环境墙报     
《环境》200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2001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茫茫宇宙,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地球。然而,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物种,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世间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巴巴拉·沃德和勒内·迪博使我们注意到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概念,他们把这一概念介绍给了全世界,尤其是介绍给了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简称斯德哥尔摩会议)。宇航员们生动地理解了这一概念,因为他们能看到这一点:实际上只有一个地球(用他们行话来说,就是一个宇宙飞船)。全世界的科学家已卷入一系列关于全球各种现象的国际研究规划,这些规划包括: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1964—1974年的“国际  相似文献   

13.
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为1972年6月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写了一本背景材料,题为《只有一个地球》。他们在该书中,把人类的形势总结为:“人类在两个世界里生活:一个是由动植物、土壤,空气和水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要比人类早出现几十亿年,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由社会机构和人造物品组成的世界,人类利用工具和机器、科学及想象力所建立的满足人类目的和意志的环境。”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强调,没有对环境的保护,发展就得不到保证;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环境问题软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都是这个宇宙载体上的乘客。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破坏了环境,也就使人类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本来应该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是,问题在于人们并不能立即认识自己行为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祖祖辈辈繁衍在地球上。地球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子孙,并且最终属于他们。今天,我们该给子孙后代做些和留下什么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征服大自然”能力的增强,整个世界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其后果已影响到当代人类的生活,它继续恶化的趋势必将影响和威胁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命运。多少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源和任意排放“三废”引起污染,造成公害频繁、危  相似文献   

16.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由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四根柱子支撑。只有四根柱子保持均衡,地球大家庭才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主题即问题     
单力 《环境》2005,(6):8-10
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对于惟一的、美丽的、脆弱的行星——地球,培养出真挚的忠心的话,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是有希望长期生存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的。——《只有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8.
每月墙报     
《环境》1999,(5)
1970年4月22日,美国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范围的“人类环境会议”。会上散发了一本由58个国家的152位各方面的专家编写的《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一  相似文献   

19.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地球,特别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进而保护人类自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一九九七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列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攻克生态环境危机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1992年,正值首次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重大历史性文件《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20.
“生态建筑”就是综合地运用当代建筑学、环境生态学及其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在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及能源短缺等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