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查了污染物去除性能,并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含氮杂环芳烃类污染物降解和废水可生化性变化.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26.4%和1.46kg/(m~3·d),并将废水BOD5/COD值由0.038提高至0.30,从而改善后续生化处理COD去除性能,使得COD总去除率达到62.4%,显著优于单独生化处理.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含氮杂环芳烃后释放氨氮,其在后续生化处理中被有效去除.此外,耦合处理对废水UV_(254)的总去除率可达68.9%.对耦合处理过程中废水GC-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氮杂环芳烃是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中主要难降解污染物.同时证实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可有效降解去除含氮杂环芳烃,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比较处理性能并分析废水水质对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降解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并去除COD,其深度处理COD去除量与臭氧消耗量之比分别为0.77和1.02,同时明显提高可生化性并降低生物毒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制药废水中存在较多难降解复杂芳香族有机污染物,臭氧化降解难度较大,因而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性能不及制革废水.废水中无机阴离子不利于臭氧气液传质和分解以及·OH产生,进而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反应效率以及可生化性改善,降低阴离子浓度有助于提高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3.
臭氧微气泡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微气泡技术与臭氧废水处理相结合,有助于促进臭氧气液传质、改善臭氧氧化效果并提高臭氧利用率.本研究采用臭氧微气泡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考察了臭氧微气泡的气液传质特性以及对酸性大红3R氧化降解特性,并与臭氧传统气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气泡能够强化臭氧气液传质,相同条件下其臭氧传质系数为传统气泡的3.6倍;同时微气泡系统的臭氧分解系数为传统气泡系统的6.2倍,有利于·OH产生.臭氧微气泡可显著提高酸性大红3R氧化降解速率和矿化效率,其TOC去除率可达78.0%,约为传统气泡的2倍.臭氧微气泡处理酸性大红3R过程中的臭氧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气泡:微气泡系统平均臭氧利用率为97.8%;传统气泡系统平均臭氧利用率为69.3%.臭氧微气泡通过促进·OH产生提高臭氧氧化能力,其对降解中间产物的氧化速率更快,其中对小分子有机酸的矿化能力约为传统气泡的1.6倍.  相似文献   

4.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春  周洪政  张静  陈晓轩  张磊  郭延凯 《环境科学》2017,38(8):3362-3368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耦合系统处理性能及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难降解含氮芳香族污染物,去除部分COD并释放氨氮,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臭氧利用率接近100%,无需进行臭氧尾气处理;同时为生化处理提供充足溶解氧(DO),实现生化处理对COD和氨氮的进一步有效去除,生化处理无需曝气.在系统出水回流比为30%、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之比为0.44 mg·mg~(-1)的运行条件下,耦合系统处理性能较好.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对COD去除率为42.5%,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1.38 mg·mg~(-1),臭氧利用率为98.0%;生化处理对COD去除率为42.3%;耦合系统整体COD去除率为66.7%,最终平均出水COD浓度为91.5 mg·L~(-1),估算整体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0.68 mg·mg~(-1),具有较优的技术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5.
刘春  陈蕊  张静  杨旭  陈晓轩  郭延凯  武明泽  庞勃 《环境科学》2022,43(9):4608-4615
采用臭氧微气泡预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并与氮气微气泡、臭氧普通气泡和氮气普通气泡处理过程比较,考察悬浮固体(SS)和有机物去除过程和性能.结果表明,臭氧微气泡存在强吸附-气浮-氧化作用,显著增强SS去除能力,60 min时SS去除率可达到81.67%,同时SS粒径减小,SS表面负电荷转变为正电荷.微气泡臭氧化具有强·OH氧化作用,显著增强有机物降解去除能力,60 min时溶解性COD (SCOD)去除率可达到36.60%,且SS去除可加速SCOD去除,UV254去除率可达到36.91%,同时可生化性改善和生物毒性消除作用明显.三维荧光和GC-MS分析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破坏废水中复杂结构大分子有机物,显著降低废水中有机物芳香性.微气泡臭氧化可为高浓度难降解实际制药废水提供高效可行的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电子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TN,通过小试实验及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研究发现,臭氧-活性炭工艺对于电子产业废水中的COD和TN均具有一定处理效果。原水经前端生物处理工艺及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后,COD可由50mg/L降至20mg/L以下,TN可由70mg/L降至5mg/L以下。根据小试优化结果,建议工艺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0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多相臭氧催化(E-catazone)技术处理高COD、高含盐、难生化的金刚烷胺制药废水.对比研究电-多相臭氧催化、多相臭氧催化(Catazone)、电催化氧化(EO)对金刚烷胺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电流密度、pH值以及气相O3浓度对电-多相臭氧催化技术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水pH值为12.5,电流密度为15mA/cm2,O3进气流速0.4L/min,O3浓度为60mg/L的条件下,经过60min反应,电-多相臭氧催化技术获得了62%的COD去除和44%的总有机碳(TOC)去除,其效果显著优于多相臭氧催化(COD 44%,TOC 29%)与电催化氧化(COD 13%,TOC 17%);同时,电-多相臭氧催化不仅氧化能力强,而且氧化速率快,获得的伪一级COD去除速率常数k是多相臭氧催化和电催化氧化的1.81倍和8.22倍,更为重要的是,电-多相臭氧催化技术还可以高效、快速地提高废水的生化性,提高约2个数量级,结果表明,电-多相臭氧催化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高级氧化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去除有机污染物以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8.
臭氧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臭氧一般不能氧化彻底有机物,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臭氧组合工艺,本文介绍了臭氧的性质及氧化机理,分析了臭氧氧化和衍生技术在处理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纺织印染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臭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对糠醛废水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处理体系的pH值、糠醛废水的浓度、臭氧浓度、活性炭的使用次数以及臭氧-活性炭、臭氧-紫外光、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几种不同工艺对糠醛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0、臭氧反应时间为160min、臭氧浓度为0.2mg/L,在此条件下进行处理,糠醛、废水的COD、BOD5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100%、54.3%、45.2%,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37提高到0.61。活性炭可连续使用10次,对糠醛、废水COD的去除率没有太大影响。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氧化糠醛废水的处理效果分别优于臭氧-活性炭、臭氧-紫外光联用。  相似文献   

10.
UV-Fenton氧化-生化法联合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UV-Fenton氧化-生化法联合处理煤气含酚废水,比较了单独UV-Fenton氧化法、单独生化法和UV-Fenton氧化-生化法联合工艺对煤气含酚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UV-Fenton氧化体系可有效降解含酚废水,但废水完全降解所需的H2O2用量大,处理成本高.煤气含酚废水的BOD5/COD比值较低,直接采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实用的脱墨废水三级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并重点探讨了在各级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应用该工艺建造的某大型造纸厂的脱墨废水处理工程,处理出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针对该处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二恶英减排技术已经成为冶金烧结流程烟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目前二恶英减排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烧结过程二恶英的产生机理,重点论述了不同二恶英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开发对烧结过程无负面影响的低成本二恶英减排技术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流化填料分格式SBR工艺(简称MESBR工艺)与传统的SBR工艺的COD去除率,有机物降解速率,脱氮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结果表明:MESBR系统温度下降到5℃时,COD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比传统SBR系统高出15%左右;MESBR系统与传统SBR系统的温度系数θ分别为1.021和1.045。温度由20℃下降至5℃时,传统SBR系统的TN和NH3-N去除率分别降低26.5%和20%,而MESBR系统分别降低18.6%和11%。传统SBR系统SVI值随温度变化较大,当温度下降到5℃时SVI值达到234.8 mL/g,而MESBR系统的SVI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维持在120~130 mL/g。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比较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与常规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MBR工艺对浊度、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36%和32%,与常规工艺基本相当,弱于O3-BAC工艺。MBR工艺对氨氮去除率稍低于O3-BAC工艺,对挥发性有机毒物的去除效果却好于后者,常规工艺去除这2种污染物不理想。O3-BAC工艺出水加氯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最少,仅有MBR工艺和常规工艺的70%,这表明O3-BAC工艺在减少加氯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也说明依靠MBR工艺的生物降解能力大幅减少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可行性不高。  相似文献   

15.
SBR法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SBR法的基质降解过程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推导出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式,确定了其常数的求定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求定不可生物降COD的新方法,继之以试验结果为动力学关系式进行了拟合,对体系的脱氢酶活性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质脱氢酶活性与基质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降解速率大大提高,降解过程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同时可大大提高Fe2+和Fe3+浓度及总铁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以3.0L/h连续性投加稀硫酸100 min,曝气微电解反应2 h,出水再投加1.0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出水COD总去除率可达85.6%;采用pH过程控制可将微电解出水ρ(Fe2+)浓度从48.6 mg/L提高至149 mg/L,COD降解速率从10.9 mg/(L·h)提高至23.8 mg/(L·h)。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的试验环境和容积负荷条件下,对好氧土地生物过滤工艺与SBR工艺去除人工污水中COD与氨氮的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好氧土地生物过滤工艺,出水水质更稳定,在低负荷条件下可以得到比SBR工艺更好的出水水质,且充氧时所需曝气量仅为SBR曝气量的1/7。SBR工艺在较高的容积负荷下COD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去除率,但是出水氨氮很难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A/DAT-IAT(前置厌氧/好氧-间歇曝气池)生物膜工艺的启动,并将该工艺处理高含盐废水的结果与活性污泥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3.5h、pH=7.5、25℃、含盐量为60g/L(以NaCl计)的条件下,A/DAT-IAT生物膜工艺的启动时间为8d,比活性污泥法缩短了10d左右。待反应器运行稳定后,A/DAT-IAT生物膜工艺对CODCr、NH4+-N、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80.3%、79.0%、92.4%,反应器内微生物量为11.3g/L;A/DAT-IAT生物膜工艺与活性污泥法相比,CODCr、NH4+-N、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8%、11.2%、16.9%,微生物量增加了3.1g/L。  相似文献   

19.
张可方  张朝升  韦伟  荣宏伟  刘涛 《环境工程》2011,29(5):127-129,134
采用二次冷阱富集-气相色谱法作为磷化氢的检测方法,以高纯氮吹脱取样的方式,对好氧序批式工艺及厌氧/好氧序批式工艺中磷化氢的存在及其在工艺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中均检测到磷化氢的存在。好氧序批式工艺中,磷化氢呈递减趋势,运行后期可间断性的检测到低水平(〈0.4 ng/L)磷化氢。厌氧/好氧序批式工艺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厂约翰内斯堡工艺脱氮除磷各处理单元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该工艺实际运行效果,探讨该工艺中溶解氧(DO)、污泥龄(SRT)、碳源等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