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工程控制技术通过限制场地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控制污染风险,由于成本低、风险控制效果好,在国外污染场地风险控制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国内污染场地治理仍主要采用高成本的清除修复手段,工程控制等技术应用很少。为推动工程控制技术在我国污染场地的应用,介绍了工程控制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其技术原理,并结合美国超级基金场地20多年来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工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基于污染场地应用案例,总结了各类工程控制技术的应用频率和污染风险控制效果。我国污染场地数量众多,污染情况复杂,而修复资金有限,对所有场地都实施清除修复不太现实。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工程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完善我国污染场地风险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遗留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阻断重金属迁移扩散,阻隔技术成为国内外场地污染控制研究的焦点。通过系统分析阻隔技术在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应用实例,概述阻隔技术先进材料和相关实施现状,发掘不同阻隔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阻隔技术组合式应用和阻隔系统工程决策等研究方向,从技术、经济、土地再利用等多维度综合考量,为复杂情景下的场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场地中常见的污染物,其迁移扩散性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VOCs蒸气入侵行为理论及修复与风险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一系列可用于VOCs污染场地修复与风险控制的相关技术,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总结了选择风险控制技术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指出风险控制系统需要开展有效性、稳定性及长期性的效果评估,并提出如下建议:结合我国场地特点和建筑特征,进一步揭示VOCs蒸气入侵的传输机理和驱动机制;建立修复技术与风险控制技术相结合的VOCs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VOCs蒸气入侵风险控制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NOx污染控制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NOx的产生机理和各种NOx污染控制技术,并对其进行脱硝率和脱硝成本的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石化行业乙烯裂解炉和FCC装置选择的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方法,综合分析污染场地对地下水产生风险的关键环节,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场地本身存在的风险、场地区域地下水固有脆弱性和场地周边地下水的保护目标特征3个方面,建立了由17个指标构成的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典型污染场地实地调研结果和159种典型地下水污染物理化特性为数据基础,对各指标进行了风险水平的划分,基于聚类分析法,采用各指标风险指数相乘的风险表征方法计算总风险指数,构建了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技术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避免指标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并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风险分级技术方法可将我国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划分为3级,风险小于5为一级,风险在5~15为二级,风险大于15为三级。实际应用于某危险废物填埋场的结果表明,该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为三级,同时得出场地本身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场地特征污染物,是造成该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有毒化学品进行简介 ;建议从生理毒性、属性毒性及生命周期等方面建立有毒化学品的污染评价系统 ,为有毒化学品的应用、管理和处理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不同的有毒化学品及其排放情况与浓度组分拟选用物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作为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蔡忠灿  郭达裕 《福建环境》2001,18(6):14-15,37
该文就国内外二氧化硫控制技术的开发应用情况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美国先进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出了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方式。并建议考虑工程和制度控制相结合,使整个修复计划效益成本比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人体健康风险管控目标,结合某退役工业污染场地后期开发工作情景,分别针对室内外区域设计了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方案。室内区域建筑物地基下方−2 m污染土采用土壤气阻隔控制工程,在建筑物地基底板与导气层之间喷涂隔气膜对土壤气进行阻隔,控制建筑物下方导气层负压为−5~−2 Pa,利用抽提系统对土壤气进行集中收集,经尾气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排放;室外区域原始地面标高−3 m以下污染土采用HDPE膜(两布一膜)进行水平阻隔,阻隔层上方采用清洁黏土覆盖压实。工程设施完工1年内开展的风险管控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室内外区域风险管控工程的工程性能指标及污染物指标均符合评估标准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工程已于2021年12月通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验收,进入后期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0.
VOCs污染场地挖掘过程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在典型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实验,并且建立了3条暴露途径对修复过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非致癌指数最高的是四氯化碳,高达8.86E+01,其对综合非致癌影响贡献率为74.45%.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1.01E+02,占综合危害指数的84.87%,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为1.19E+02.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致癌指数最高的是1,2-二氯乙烷:3.08E-02,其对综合致癌影响贡献率为69.53%.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3.96E-02,占综合致癌指数的89.39%,总致癌危害指数达到4.43E-02.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化工厂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采用土壤气相抽提原位修复技术将包气带中的挥发性和某些半挥发性污染物抽出,使污染场地得以修复。根据场地条件及污染特性,确定修复系统的组成、运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修复8个月后,对主要污染物苯,在土壤中的去除率达95.2%~99.9%,在土壤有机废气中的去除率达80.7%。从实际工程应用说明土壤气相抽提技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修复技术,为类似污染场地原位修复问题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若诗  田永强 《环境工程》2020,38(11):187-195
工业废水、废渣中铬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有着潜在危害。生物吸附修复技术因为其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成为从污染场地中去除有毒金属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介绍了铬污染来源、铬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毒性,同时对铬吸附机制进行了分类讨论;分析了细菌、真菌、藻类、植物以及其他改性材料对铬的生物吸附特性,分别阐释了其吸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生物吸附机理的研究、生物吸附参数的优化、生物吸附剂的化学改性是实现生物吸附修复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周宇  马刚平  张向伟  李世青  赵涛 《环境工程》2017,35(12):184-188
针对多环芳烃类(PAHs)污染土壤,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分离筛选得到高效PAHs降解菌,并作为外源添加至高效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中运行过程中控制土壤含水率、微生物菌剂、营养物质的投加比例以及人工翻抛频率,开展强化生物修复试验。土壤中PAHs的降解主要出现在前3个月,之后进入生物降解拖尾阶段,土壤中各PAHs的浓度下降缓慢。其中,堆体土壤中低环PAHs、中环PAHs和高环PAHs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6.50%、71.78%和56.99%,16种PAHs的平均去除率为64.06%。分别从生物可利用性、微生物激活营养剂、提高供氧效率和微生物菌剂4个因素进行强化生物修复研究。运行结果显示:高密度投加PAHs高效降解菌,并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同时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强化,最终污染土壤中总PAHs降解率可以达到85.07%,且16种PAHs均得到显著降解。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企业搬迁遗留的大量污染场地,是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来源。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起步较晚,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修复体系尚不健全。通过北京市污染场地案例调研,分析了北京市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以及监管概况,探讨北京市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中目前存在的标准缺失、原位绿色修复技术缺乏和监管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并从技术标准支撑体系、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和全过程监管框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北京市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动态,探讨了铬污染修复技术研发的需求,重点讨论了铬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技术如:土壤清洗技术、化学解毒技术、电动修复技术和稳定化技术等。并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不足,开发了化学解毒与稳定化联合技术,对山西某铬渣堆存场地中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结果表明:运用化学解毒与稳定化联合技术可以降低污染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的浸出浓度,稳定效果好且能在工程实际中高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文浩  许国辉  张严严 《环境工程》2020,38(11):211-217
为防止污染场地范围的扩大和污染地下水,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将污染场地四周及下部进行围隔。对于围隔范围内的污染土,可以采用淋洗方法进行修复。以青岛汽轮机有限公司遗留的污染场地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模拟设计了对围隔场地污染淋洗修复的优化的注抽水井的布置及水力条件,通过对9组注抽井组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得到最佳注抽井间距为27 m,最优注抽水量为200~300 m3,布置方式为"一注五抽",并与异位处置方案进行经济对比,表明7000 m3的污染土为2种方案的费用界限,即7000 m3以上的土方考虑淋洗修复,反之则异位处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城市周边小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污染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多蓄热室旋转换向蓄热式有机废气焚烧炉,对现有焚烧炉内不合理的流通截面积分配比例进行了改进,并在北京市郊某工厂建设了处理能力为3 000 m3/h的应用示范装置。通过对焚烧炉出口残留VOC和焚烧炉能量消耗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揭示了影响焚烧炉示范装置VOC处理效果和燃料消耗量的因素。应用情况表明:新型蓄热式有机废气焚烧炉对VOC的处理效率可达95%,同时比常规热力焚烧炉节能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现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结合各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特点,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染污场地土壤修复产业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来,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得以重视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完成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达200余例,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通过长期调研、咨询,收集到了国内现有的大多数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共计166例。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初步阐述了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一些发展特点: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但资金来源仍是主要制约因素;修复项目主要集中在土地价值较高的一线及省会城市,有机类污染场地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而重金属污染场地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地区;修复工期普遍较短,58.3%的项目工期小于半年;修复技术相对粗糙,以异位修复为主,固化稳定化、化学处理和水泥窑焚烧技术应用次数最多。总体而言,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0.
火力发电厂脱硫工程应用实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脱硫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对浙江钱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发电机组的脱硫设备几年来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环境效益评价和经济技术分析.文章着重介绍了脱硫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指出烟气脱硫国产化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当前的有关环保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