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GB 2002-3838中V类水质标准为目标,计算细河CODcr及NH3-N环境容量;结合沈阳市城市规划,设计4种情景,计算各种情景下细河排污单元分配的CODcr及NH3-N的排放量和削减量。结果表明,NH3-N是细河主要污染物,平均削减率达90.5%,所有情景下削减率均大于85%,削减压力较大;CODcr削减率为59.2%,分散生活污水的削减空间最大,应作为后期治理的重点。另外,利用连续箱式模型对细河CODcr及NH3-N浓度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拟值均小于实测值,但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面源排放CODcr约占排放总量15%,NH3-N占50%。  相似文献   

2.
何冰  欧厚金 《环境工程》1991,9(6):50-53
本文就目前广泛使用的区域水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了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的层次分析模型,给出了合理的削减比例。  相似文献   

3.
基于基尼系数法的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经济领域评价收入公平性的方法——基尼系数法,对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分配。选取土地、人口和GDP为控制指标,绘制各控制指标与水污染物排放量的络伦曲线,计算相应的基尼系数并分析其合理性;建立以各控制指标环境基尼系数之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定合理的约束条件,获得基尼系数优化值。根据优化后总量分配结果,结合流域水环境容量测算结果,确定流域各县市区排污量的最终削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削减后的排污总量既能满足国家"十二五"总量削减目标,又可以确保流域水环境功能达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平性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借鉴评价收入公平性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构建流域间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合理性的评估方法.以全国七大流域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过程为例,使用基尼系数法分析了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量、环境容量等指标对分配的影响,绘制各影响因素的洛伦茨曲线;根据洛伦茨曲线对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按照合理的基尼系数范围确定各流域排污量的削减方案.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量的洛伦茨曲线正确反映了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的流域,为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各种方法,对我国总量分配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理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容量的分配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晓枫  卢力 《环境工程》2000,18(1):50-53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保护区域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在总量控制中将环境容量分配工作更加具体化和提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法值得研究。本文从局部污染控制与削减入手,提出了环境容量分配和对点源排污量的计算方法,为最终实现从局部控制到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紧迫,任务繁重.邯郸市总量削减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本文就以公平原则来解决总量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汇水单元的甬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宁波市甬江流域为例,以GIS技术辅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通过建立污染源一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对甬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得到甬江流域的模拟河网和流域汇水图,构筑了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基本工作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甬江流域的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养量(COD)总量控制分配原则,提出了排污许可量核定定量程序,为甬江流域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质功能区内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和减量指标的确定,以及向有关排污单位进行分配,是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核心,本文采取容量总量控制与目标总量控制相结合,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公平分配,承认行业差异,承认历史,水体自净容量合理利用等原则,以技术先进性、管理和经济可行性相统一为出发点,对水质功能区内水污染物允许负荷量,排污源允许排污量的分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冯晓飞  卢瑛莹  陈佳 《环境工程》2015,33(10):143-146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对污染物现状排放量的考虑不足,导致总量分配方案在减排目标上缺乏足够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通过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修正,将污染物现状排放量的作用整合到各个影响因素当中,使得地区的差异化特点和排污现状能同时得以充分考虑,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减排公平性的总量分配方法。修正的层次分析法总量分配模型为未来的总量分配工作提供了实用性较高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污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排污负荷分配到源是进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应用数学规划的方法进行排污负荷分配研究,可以得到区域总体优化的分配方案。通常的线性规划模型在进行该项研究时,存在规划排污量“极端化”的现象,即绝大多数的污染源要么以下界排放,要么以上界排放。这常常不能很好地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引入硬边界约束和软边界约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排污负荷分配方案既不失总体优化特征,又能更好地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河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黄河包头段污染物容量研究成果得到的2010年污染物总量指标,通过对两种总量削减方案的对比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更为切合实际的河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为政府制定城市治理工程规划,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城市内河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巢湖市老城区环城河为研究对象,拟定调水方案,进行调水试验。依据沿河水文水质情况,布设6个实时水质监测点,并将环城河概化为5个河段。应用测得的水文水质数据对各河段不同时间点的含氮污染物负荷进行估算,初步研究了各河段NH3-N、TN负荷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上下游各河段含氮污染物负荷去除效果,分析调水效果的影响因素,总结个别河段调水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4条优化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其中可行性较强的1条对其有效性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最大排放量模型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建立了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最大排放量模型.把该模型应用于广东省某市SO_2总量控制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应用效果是较理想的.为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水质管理机制,但由于水体污染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河流自净作用,交易的公平性面临巨大挑战,严重影响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效率及水质目标的实现,而交易率是解决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基于SWAT模型开展大沽河流域水文和水质模拟,获得了入海口 NH3-N(氨氮)负荷对不同污染源的响应;分析了交易率的空...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排放源数据,计算网络划分,污染源在网格中的安放,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设计条件和方法,总量控制模型,计算参数选择,采样时间和衰减修正,模式的校准。最后介绍了总量控制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刘思杰  刘明维 《环境工程》2017,35(8):152-158
为能充分掌握宜宾市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基于1960—2009年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统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法分析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变化趋势,运用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突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蔺河径流量序列的年季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均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呈上升趋势,秋、冬两季呈下降趋势;古蔺河年季径流时间序列均有突变出现,年均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5年附近;春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2年;夏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8,2001年;秋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3,1993年;冬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2004年。  相似文献   

19.
对小清河流域的砷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 ,并采用形态分析方法对砷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该流域水土受到一定程度的砷污染。从形态分析看 ,土壤、底质中以无机砷为主 ,而无机砷又以As(V)为主 ;河水中以有机砷为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流域连续发生干旱,随着越来越多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势必加剧该流域的旱情。所以,研究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序列及干旱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汉江中下游12个站点50年(1963—2012年)降水资料,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其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规律。选取1963—2006年的数据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预测该区域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干旱的年份。经过多种检验,模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也基本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