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炉出铁场高温烟尘扩散与捕集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珲  张璞  朱法强  庄剑恒 《环境工程》2020,38(11):123-129
高炉出铁场在出铁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尘污染范围广、时间长、阵发性强。高温铁水上方的气流运动为热羽流,受通风气流影响极大,现有除尘罩设计方法无法有效解决高温烟尘的污染问题。针对我国中小型高炉出铁场厂房形式及出铁特点,建立了出铁场厂房内的两相流动模型及高温烟尘扩散与捕集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发现,高炉前方的气流上升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形成了典型的受限空间热羽流。由于出铁口除尘罩与高炉间存在间隙,在抽吸作用下,底部气流在高炉壁面产生向上的高速气流,使除尘罩对高炉间的气流不具有捕集作用。因屋顶通风量较自然通风少2/3,在仅设屋顶通风除尘时,带走的热量减少,使厂房内温度整体偏高。加设出铁口除尘罩后,厂房整体温度明显降低。出铁口除尘罩对颗粒物的整体捕集率可以达到89.66%,但主沟前方颗粒物大量逃逸,捕集率仅为47.71%,铁水沟后方释放的颗粒物距除尘罩较远,捕集率为86.34%,造成的污染范围较大,是目前出铁场作业环境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之丹 《环境工程》2005,23(6):84-86
某特种钢厂15t电弧炉产生的烟尘污染车间及周围环境。针对电弧炉冶炼的特点选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对电弧炉产生的烟尘进行捕集除尘,设计了手动旋转分体捕集罩。使用结果表明:手动旋转分体捕集罩操作灵活方便,除尘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肖敬斌  刘克勤  王爽 《环境工程》2010,28(2):99-1013
天津钢管100t电炉除尘项目为适应电炉的操作及提高烟气捕集率,减少除尘系统烟气量,采用第四孔捕集一次烟气,电炉跨屋顶罩捕集二次烟气的组合方式,间接水冷,间接风冷,混风降温的干法除尘,效果显著。针对此工程,分析除尘系统在设计、施工、运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并对除尘工艺的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排风罩直接与除尘系统相连接,排风罩的大小及流量一经确定后不易更改,且当实际排风量相比设计排风量小很多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得到最优设计参数。因此,如何在排风罩形式及流量确定的情况下合理设计送风口的大小及流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形式的侧吸排风罩对高温烟气的捕集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送风口,在保证排风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流量对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特性。此外,研究了不同送风末端装置下污染物的捕集效果。结果显示:1)相较于一般侧吸排风罩,采用移动式侧吸排风罩和旋转开闭侧吸排风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温烟气的捕集效率,捕集效率最大可提高53%。2)对于通风系统的排风流量确定的情况下,应保证送风气流能将污染物有效输送至排风口处,调整送排风流量比,确定排风量受限情况下最佳送排风流量比,实现烟气捕集效率的提升。3)增设平行流送风装置可最大程度提高送风气流均匀度,从而提高排风罩的烟气捕集效率。研究结论可对实际吹吸式通风装置的改造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通过对混铁炉烟尘运动机理的理论分析,对兑铁口、出铁口的除尘罩形式、尺寸进行准确的确定,并合理确定其排风量,从而提高除尘罩的烟气捕集。  相似文献   

6.
浮射流上方排风罩的捕集效率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工程》2015,33(1):90-94
局部排风罩是控制工业建筑中浮射流携带的污染物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建筑内部结构或者工艺条件限制造成罩口尺寸小于污染源尺寸,导致排风罩的控制效果降低。针对该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浮射流在空间受限条件下流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比增大排风量提高捕集效率更加节能的方法,给出了在排风罩吸气作用下挡板对捕集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合理地设置挡板可使排风罩的捕集效率大幅提高,并且捕集效率随无因次挡板长度增加而增大,同时挡板的作用可以减小由排风罩高度增加所产生捕集效率降低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碧容 《环境工程》2011,29(5):64-66
通常电炉加料和出钢时的烟气均通过屋顶烟罩捕集,但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为提高屋顶烟罩的捕集效率,节省大规模排烟量和风机能耗,提出更加经济的气幕隔尘法用于辅助电炉屋顶烟罩排烟。即在屋顶烟罩底部形成一个无形透明的屏障,以阻止电炉加料或出钢时的向上烟气不因车间横向气流的干扰而向屋顶烟罩外扩散。结合工程项目分析了气幕隔尘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郑岩 《环境工程》2004,22(1):79-80
介绍了上吸式出铁口烟气捕集罩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践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各种高炉出铁场的烟气捕集工艺。结果表明,高炉出铁场烟气捕集技术及工艺效果好,阻力小,功率流量比小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的许多部门里,为了收集从工艺设备中随同热量排出的有害气体和蒸汽广泛地应用排气罩。排气罩形式有园形,正方形和矩形,它们安装在有固定上升气流的有害源上方,(如淬火槽、加热炉、淬火炉和感应式电弧炉、锻工炉等等)。常用排气罩不足之处是:由于罩口速度小和横向气流对排气罩影响明显,横向气流将有害气体带出吸气罩罩口,并将有害气体扩散到室内,因此排气罩捕集有害物的效率是低的。  相似文献   

10.
首钢2#高炉出铁场除尘技术历次改造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首钢 2 #高炉三次改造的剖析 ,陈述了高炉出铁场除尘系统从无到有 ,不断改进和完善 ,直至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典型发展历程。文中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出铁场除尘的难点 ,特别指出结合出铁工艺 ,设计合理的捕集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鲁西平原微咸水资源的开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平原处于黄泛平原的尾闾地段,常受旱涝盐咸多种危害。本文分析了浅层微咸水的形成、水质及动态特征,对水质、水量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开发利用微咸水的可能性及灌溉效益。农业上开采浅层微咸水,无疑对扩大地下水资源及促进鲁西平原水、土环境的良性循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环境共同侵权行为所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突出问题,并日趋严重.本文针对环境共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成立要件和责任承担形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献中计算压降的公式,得出压降随喉管长度变化的关系;应用WilliamLicht效率公式,得出效率及效率、压降比随喉管长度和喉管气速的变化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得出了在给定效率下压降最小时相应的喉管直径和管长的最佳组合。该结果对于优化文丘里除尘器喉管结构设计、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调节水量的价值评估 ——兴山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献中计算压降的公式,得出压降随喉管长度变化的关系;应用William Licht效率公式,得出效率及效率、压降比随喉管长度和喉管气速的变化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得出了在给定效率下压降最小时相应的喉管直径和管长的最佳组合.该结果对于优化文丘里除尘器喉管结构设计、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陇南白龙江流域河谷浅山区冬季温度分布及逆温出现的特点;阐述了逆温形成的原因及与桔树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逆温暖层”农业气候、生态的优势;根据冬季宏观温度和山体逆温分布规律,提出了浅山“暖层”宜桔地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河流枯水流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以泾、洛、渭三河流干流在陕西境内的主要控制断面为例,分析了14个时段枯水流量的概率分布特征,选定了理论分布线型,揭示了各枯水序列的时段平均流量均值、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推求不同频率不同时段的枯水流量的经验公式。绘制了相应的关系曲线,应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光、热、自然降水等各主要因子的生产潜力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开发该地区旱地农业的自然生产力潜势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通过对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控制因素与非可控制因素的分析,以及从人类经济再生产行为方式等角度,对旱地自然生产力蕴藏着巨大潜势和“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这一历史事实构成的悖论作出了科学解释,否定了“十年九旱”是旱地农业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的传统观点,为开发旱地农业资源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产量计算及流场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提出定量计算垃圾渗滤液产量的方法,考虑填埋场地考土体自身的防渗能力,提出预测填埋场地中渗滤液流场分布的有限元方法,对场地中渗滤液的流量进行预测并对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了评估,进而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上游沉积物中磷含量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磷含量测定法(简称SMT法)和H2SO4-HClO4消化法对黄河上游段青海玛多、甘肃西固、宁夏中卫等六处的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总磷(TP)含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P含量范围为288.66-742.27μg.g^-1,OP含量范围为17.53-83.18μg.g^-1TP含量范围是350.52-781.44μg.g^-1;无机磷含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有机磷的含量从青海玛多至石嘴山大致呈现降低趋势,总磷中无机磷的含量占80%以上,因此总磷的变化趋势与无机磷的相似;从TP的测定结果可知H2SO4-HClO4消化法比STM法的测定值略大些,总磷提取的较为完全,但SMT法也可用于测黄河沉积物样的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