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在A2/O工艺中接入旁路化学除磷池,以考察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化学除磷池后的A2/O工艺系统与常规A2/O工艺系统相比,TN去除率提高了4.07%,TP去除率提高了2.23%,说明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沸石强化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生物-化学除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沸石强化了生物硝化作用,但回流的硝酸盐在A段抑制了聚磷菌释放磷,使生物脱氮工艺无除磷效果,需要化学除磷。铝盐和铁盐均具有很好的化学除磷效果,且与投加位置无关。当按磷与铝的摩尔比1∶1.5投加Al2(SO4)3·18H2O时,磷的去除率在85%以上;当按磷与铁的摩尔比1∶1投加FeSO4·7H2O时,磷的去除率在80%以上;当在A段投加20mgLFeSO4·7H2O和30mgLAl2(SO4)3·18H2O混合除磷剂能去除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工艺90%左右的磷,使磷达到出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中试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改良A2/O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中试研究,研究了反应系统对各个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温度、DO和混合液回流比对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出水COD、TN和氨氮达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TP达一级B标准。系统对COD、TN、氨氮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8%、77.3%和80.6%。温度和DO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对TN和氨氮则影响较大。温度在26.5℃时,对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保证系统脱氮除磷均能高效进行,DO应控制在2~4 mg/L,混合液回流比取1.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在A^2/O工艺中接入旁路化学除磷池,以考察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化学除磷池后的A^2/O工艺系统与常规A^2/O工艺系统相比,TN去除率提高了4.07%,TP去除率提高了2.23%,说明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碳源污水处理中侧流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方法选取XX大学生活污水作为低碳源污水的试验用水,分别用侧流A~2O工艺和常规A~2O工艺处理30天,对比分析两种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采用常规A~2O工艺的系统出水TP平均浓度为0.84mg/L,采用侧流A~2O工艺的系统出水TP平均浓度为0.61mg/L;结论低碳源污水处理中侧流方式能提高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水平。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型城市污水"的特征,以厂区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处理对象,设计一套A2/O工艺强化脱氮除磷中试装置。当进水COD、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4,25.0,37.6,7.66 mg/L时,经A2/O工艺强化处理后,出水COD、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6.7,5.5,12.73,0.7 mg/L,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51%、79.73%、65.78%和88.65%,出水水质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且当系统稳定运行时总体出水水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刘颍  郭新超  慕银银 《环境工程》2015,33(11):42-47
为了强化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能力,采用单级并联及两级串联A/O 2种组合方式的生物滴滤池处理校园生活污水,考察了水力负荷、填料组合类型及回流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发沸石+焦炭组合填料对TP处理效果较好,斜发沸石+兰炭组合填料适宜去除TN,两者处理污水的最佳水力负荷均为0.6 m3/(m2·d);串联A/O+回流复合结构可有效增强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能力。当进水负荷为1.5 m3/(m2·d)时,去除TN、TP的最佳回流比分别为50%、100%,平均去除率达41.67%、46.84%,比单级生物滴滤池分别提高约17%、18%。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传统sBR脱氮除磷效率,采用泥膜复合sBR工艺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不同泥龄系统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不仅对TN、TP表现出稳定良好的去除效率,出水TN、TP浓度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而且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脱氮除磷特性,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低温(6~16)℃下采用改良UCT工艺开展了中试规模(20 m3)的反硝化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T为6~12℃,HRT为20 h,SRT为35 d改良UCT工艺可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时,系统能保持60%±5%的脱氮率,80%±5%的除磷率,其中COD、NH4+-N、总氮(TN)和总磷(TP)出水浓度分别为20、5、11和0. 5 mg·L-1,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为进一步考察该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增大好氧池到缺氧池回流比至150%,待系统稳定后,系统可获得较高的脱氮除磷率,其中脱氮率为80%±10%,除磷率为90%±5%.其中,缺氧池反硝化除磷的作用占总生物除磷的80%±4%,COD、NH4+-N、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9. 55、0. 1、7. 8和0. 15 mg·L-1,可达到京标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改进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强化生物除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伟  彭永臻  殷芳芳  王淑莹 《环境科学》2009,30(10):2968-2974
采用分段进水A/O中试处理系统处理低C/N生活污水.为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对分段进水A/O工艺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进行评价.改进前分段进水A/O工艺平均TN去除率为66.52%,TP去除率为29.74%;改进后的分段进水A/O工艺不仅可以稳定地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在三段进水比为0.45∶0.35∶0.20时,系统平均TP去除率达89.81%,且由于反硝化除磷的强化节省部分碳源,TN去除率达73.61%,比改进前提高7.09%.为验证不同阶段聚磷菌及反硝化聚磷菌在系统内的选择增殖情况,试验对不同运行阶段的活性污泥进行静态厌氧放磷、好氧及缺氧吸磷试验,结果表明,工艺经过改进后,聚磷菌及反硝化聚磷菌均得到较大程度地选择富集.采用改进工艺,污泥最大比好氧吸磷速率[P/(MLSS.t)]由2.34 mg/(g.h)提高到10.67 mg/(g.h),最大比缺氧吸磷速率由0.33 mg/(g.h)提高到2.81 mg/(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