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SA)与聚丙烯酸钠(PAAS)交联形成的复合高分子凝胶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性能。讨论了凝胶用量、吸附时间、p H范围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复合凝胶对各种离子的去除率大小。结果显示该复合高分子凝胶对Cu2+、Pb2+、Cr3+3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明显。吸附时间达到4 h后,3种离子均可达吸附平衡。当用量增加到462.5 mg/L对Pb2+、Cr3+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最大值98.7%和99.5%,当用量增加到1 387.5 mg/L对Cu2+的去除率达最大值98.1%。溶液的p H为4~8时,对3种离子均有较高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以SA-PAAS复合高分子凝胶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电絮凝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技术。研究考察了极板类型、电流密度、溶液pH值和阳离子(Ca2+、Mg2+)、阴离子(SO42-、Cl-、NO3-、H2PO2-)对电絮凝除Cu2+的影响,并解析这些影响因素对电絮凝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铁板电极在电流密度13 mA/cm2、初始pH=5.0,反应60 min后Cu2+(250 mg/L)去除率可达99%以上。Ca2+、Mg2+对Cu2+的电絮凝去除影响不明显,SO42-、H2PO2-、Cl-对除Cu2+有促进作用,而NO3-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除Cu2+效果。  相似文献   

3.
MnO2/CFP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吸附Pb2+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等将直接影响着电吸附效果.本研究将二氧化锰(Mn O2)通过电沉积的方法负载于碳纤维纸(CFP)材料上,制备获得了Mn O2/CFP复合电极.所制得的Mn O2/CFP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质稳定、电容量高,复合电极的单位质量比电容量可高达360 F·g-1.用此电极对初始浓度为6 mg·L-1左右的Pb2+溶液进行电吸附,考察了电沉积时间、电压、p H值等因素对复合电极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时间为500 s、电压值为1.0 V、p H值为5.0的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电吸附效果,电吸附3 h后原溶液中残留Pb2+达到0.01 mg·L-1以下,去除效率高达99%以上.本研究为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离子(Hg2+,Cu2+,Ag+)对鲮鱼咳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Hg~(2+)、Cu~(2+)、Ag~+)对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咳嗽反应(cough response)的影响,并探讨利用这种反应作为生物监测水质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鲮鱼咳嗽反应的频率明显地随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鲮鱼经受含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处理时,其反应比用含单一离子的溶液处理时强烈,提示重金属离子对鱼类呼吸运动机能的影响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黑藻吸附Cu2+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吸附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去除废水中有害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干样为生物吸附材料,研究了黑藻对水体中Cu<'2+>等温吸附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测定吸附前后溶液离子浓度变化以及pH值、基团屏蔽对Cu<'2+>吸附的影响,结合红外光谱技术,从静电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基团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水中的磷酸盐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去除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电吸附技术处理水中PO_4~(3-)、HPO_4~(2-)和H_2PO_4~- 3种常见磷酸盐离子,并分析电吸附和脱附的特性及机理.实验得到电吸附处理K_3PO_4时,离子去除率最大,但脱附率最差,这严重影响电吸附电极的再生性.K_3PO_4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炭电极对KOH产生物理吸附,该吸附类型比电吸附的双电层吸附难脱附.添加少量HCl调节磷酸盐的pH,减少OH~-,将溶液中PO_4~(3-)转化为HPO_4~(2-)和H_2PO_4~-,可以提高电极的脱附率,增加电极的循环使用效率,同时可增加溶液中磷含量的去除率.炭电极电吸附K_3PO_4+HCl溶液时,电极的再生性良好,连续循环四次,离子去除率由28.7%降为26.6%.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宝钢钢渣和首钢钢渣为吸附剂,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中腐殖酸的存在对钢渣吸附重金属离子Cu2+、Cd2+、Pb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可以同时吸附去除溶液中的腐植酸和重金属离子。腐殖酸的存在可以明显的促进钢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腐殖酸浓度为30 mg/L时,可使宝钢钢渣对Cu2+、Pb2+和Cd2+的理论吸附量分别增大61%、58%和33%;使首钢钢渣对Cu2+和Pb2+的理论吸附量分别增大40%、48%和11%。而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抑制腐殖酸在钢渣上的吸附。腐植酸通过在钢渣表面形成"吸附位点—腐植酸—重金属"的结构,来促进钢渣对重金属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将一种含鸟粪石的氮磷回收产物(NZ-MAP)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铅的去除。通过XRD、FTIR、SEM/EDS分析手段对NZ-MAP进行表征,并探究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对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Z-MAP材料主要成分为负载有鸟粪石的天然沸石;当投加量为0.4g·L-1时,最大吸附量为749.74mg·g-1,同时NZ-MAP对溶液中Pb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大呈先增加后趋于平衡的趋势,其去除机理主要为Pb10(PO4)6(OH)2沉淀作用,且当pH为5.0时效果最佳。该材料对于水中铅离子的去除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深入探讨共存重金属离子对NZ-MAP去除水中铅离子的影响,发现共存Ni2+和Cu2+对NZ-MAP吸附Pb2+的影响较小,共存Zn2+和Al3+明显抑制了NZ-MAP对Pb2+的吸附。研究显示,NZ-MAP材料可高效去除水中铅离子,可为水体中铅离子的去除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为目标,开展以石英砂为多孔介质材料,氧化石墨烯为吸附剂,在改变重金属种类、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注入氧化石墨烯浓度和渗流速度条件下的土柱穿透试验.首先,对单一重金属的迁移特性及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和固化机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改变渗流速度对单一重金属离子(Pb2+和Cd2+)的迁移影响较小.氧化石墨烯穿透污染土柱时,低重金属污染浓度和高渗流速度会促进氧化石墨烯的迁移,进而促进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d2+)有很好的去除及固化效果,对铅离子和镉离子的最大固化率为88.2%和63.9%.其次,通过SEM、FTIR、Zeta电势试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通过DLVO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相较于未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更易固化在土壤中,其中负载镉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比负载铅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更容易固化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0.
电炉钢渣对水中Cu2+、Cd2+和Pb2+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  侯文华  汪群慧 《环境科学》2009,30(10):2940-2945
以宝钢电炉钢渣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钢渣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Cu2+、Cd2+、Pb2+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特征,借助多种分析手段(XRD、BET比表面分析、SEM/EDS等)对钢渣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电炉钢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速率顺序为Cd2+>Pb2+>Cu2+,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吸附等温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较为适合重金属离子在钢渣上的吸附,实验条件下对Cu2+、Cd2+、Pb2+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0.101、0.058、0.120 mmol.g-1.3种重金属离子在钢渣上的吸附是一个吸热(ΔH0<0)、熵值增大(ΔS0>0)的自发反应过程(ΔG0<0),熵效应是吸附反应自发进行的主要驱动力.SEM/EDS分析结果揭示了吸附前后钢渣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电炉钢渣以其低价、高效性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