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克服综合评价模型中因子权重定量的不确定性与主观性,体现出同一地下水质因子在不同地下水水源地评价单元中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地下水质因子污染贡献率确定各地下水质因子的权重,改进了欧式距离模型,建立了农村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价的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并以阜新市典型乡镇后新秋镇、苇子沟乡、哈尔套镇3个农村地下水水源地为评价对象,将2013年阜新市农村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实测数据、标准数据规范化,运用数轴模型距离尺度进行地下水水质分割。评价结果与F值法结果基本吻合,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的距离尺度能够提高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的定量灵敏度,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具备一定的环境参数评价充分性、一致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泰市地表水环境承载着城区供水、容纳排污、农田灌溉,其由柴汶河流域、金斗山水库、光明水库、东周水库水组成;依据2009--2012年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类别法评价了柴汶河流域以及三个水源地的水质;水质评价内容包括:污染物浓度平均值、水污染因子分担率、污染指数、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地表水环境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运行使得通江湖泊与长江原有的江湖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通江湖泊水环境,如何有效评价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洞庭湖的水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洞庭湖湖区设置15个采样点,选取9项水质参数,运用单因子指数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法对2019年1—12月洞庭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单因子指数法可快速准确评价水质类别,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计算简单并在水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2种方法均无法准确给出不同采样点间受污染程度的差异,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与部分采样点实际情况不符。综合考虑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推荐使用PCA法开展洞庭湖水质评价,该方法既能反映各主要污染指标及其贡献率,也能对不同区域水体受污染程度进行排序,且评价结果客观实际,更适用于洞庭湖区域的水质评价工作。但是在水质评价管理工作中,建议结合单因子指数法对水质类别进行判定,以保证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2011年开始启动了"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是调查任务中很重要的内容.采用三种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对同一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评价,相互验证结果,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方法能够很好地相互验证,为地下水水质评价提供了不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宜兴油车水库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评价法对2012年-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油车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中III类标准,并且对油车水库还做了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油车水库水质属于中营养,同时对比宜兴横山水库的水质状况,通过对水质监测、分析与评估,研究水质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的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适当的水源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清河干流傍河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综合分析了清河水库供水对清河干流傍河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为科学优化调度水库供水,合理开发利用水库水资源,实现对清河、开原区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部分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资料为基础,对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指数法四种水质评价法的水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各评价方法的特点.经过分析,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特点各有不同,单因子评价法能确保水体安全,综合污染指数法能判断水体污染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科学研究,不宜用于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质指数法与单因子评价法结果一致,能在不同水体不同时期进行对比,,既能判定水质类别,又能找出最大污染因子,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三岔水库及水源地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三岔水库汇水区的范围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收集了水利主管部门在2013年-2015年期间三岔水库水环境质量历史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得出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分析了造成该问题的成因,并对目前三岔水库水源地及其汇水区范围内存在的水质安全隐患、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非点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论述和总结,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对下一步该如何开展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州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孟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运用F值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评价地下水水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主,结合F值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现状评价的方法。依据相关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对研究区采集的不同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评价。孟州地下水达到Ⅲ类水质量标准的监测点位有16个,占总监测点位的42%。水质评价分析表明,远离重污染区或是井深较深的监测点位水质较好,而接近重污染区、靠近污染程度较重的河道以及井深较浅的监测点位水质较差。并且分析了地下水的污染原因。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4年水库水质的实际监测资料,对水库的水环境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入库口断面和库末端水质类别为Ⅲ类属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库中心、坝前和出库口水质类别为Ⅱ类属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库富营养程度为中营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以及时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以及人类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目前中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水困境,因此节约水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太阳能热水器具有优良的性能被人们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但其具有浪费水资源的弊端。对太阳能热水器浪费水的现象进行的调查并分析总结出其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相关知识,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节水开关,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过境)、大黑河水系及浑河水系十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并针对各河流污染断面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缓滞水体水华控制及水力条件改善是当前城市湖泊、河流等景观水体生态健康恢复的关键问题。永定河生态补水措施用于缓解莲石湖8号湖等景观缓滞水体面临的水华易发问题,然而该补水过程对景观水体的水华控制成效尚不明确。基于2019—2021年水质、水文、藻类实测数据,通过构建莲石湖8号湖水动力-水质二维耦合数值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耦合数值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探讨了在不同补水条件下8号湖叶绿素a含量和缓流区域的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不同外调补水条件下缓滞区空间分布、叶绿素a浓度与典型景观缓滞水体水文条件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外调补水流量能够有效控制缓滞水体内叶绿素a含量,当外调补水流量为0.23~0.96 m3/s时,莲石湖8号湖表层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较低且缓流区域面积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水体水华控制及外调补水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建筑景观水体的水质会直接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采用简单、高效的水质维护技术具有较大实用价值。采用混凝-沉淀法对比研究了硫酸铝(Al2(SO4)3)、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Fe Cl3)和聚合硫酸铁(PFS)4种常用混凝剂对建筑景观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混凝剂的电性中和特性与絮体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投药量为10~30 mg/L条件下PAC、PFS和Fe Cl3的混凝除污染效果均明显好于Al2(SO4)3;在投药量达到35 mg/L时,4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趋于相近,均可达到较好的除污效果。由Zeta电位和絮体特性的分析可知:PAC电荷密度最高,PAC和PFS形成的絮体粒径和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安琪  何苗  施汉昌 《环境工程》2006,24(1):22-23,32
研究了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时可能存在的水质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保障再生水安全回用的处理工艺。研究表明,城市污水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时,存在着卫生学安全、毒理学安全、富营养化以及底质二次污染等危害。为了满足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需要重点控制的水质指标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有机物、重金属、氮磷植物性营养物质、悬浮固体。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作为再生水原水时,推荐采用的工艺有:二级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二级处理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以及二级处理膜处理消毒工艺。  相似文献   

16.
张如盛  孙标  孙荣 《环境工程》2015,33(8):143-146
矿山疏干水的排放势必对流域水环境系统形成一定的影响。胜利煤矿地处海拉尔河流域,设计疏干排水量为5 810.26 m3/d,拟排入海拉尔河的一个支流中,矿山疏干排水作为流域人工"源"项,其水质、水量的控制和排放口、排放时间的选择是水环境影响的主控因素。在检测疏干水水质的基础上,对拟排入河段的河势、流量、水质和水生动植物等水文水环境条件进行勘查,利用河道水文测站资料和不同河道断面的流域控制面积,引入SWAT水文模型,测算断面的流量过程,分析了在不同断面设置排入口时,矿山疏干水对流域水文、水环境、地下水以及第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确定的排入口不仅对海拉尔河流域水文和水环境影响甚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排入口所在支流水资源利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克鲁伦河污染物输送对呼伦湖水质的影响,以克鲁伦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对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COD)进行监测,分析了其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研究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水污染指数法确定了水体中主要的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克鲁伦河所有监测断面的水质等级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及化学需氧量。水体中氨氮和总氮的相关系数为0.850,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化学需氧量与总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9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氮磷及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加重了呼伦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高颈松 《环境工程》1997,15(6):20-21
本文对软水作为连铸机净环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稳定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变化和水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徐州市的地面水体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及时发现水质恶化现象,对水体的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揭示了两类典型的极端情况下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的特殊机理。一类是大型顺层滑坡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另一类是深埋长隧道中,地下水在高强度水头压力作用下的“劈裂”效应。两类效应在西南地区斜坡地质灾害和深埋长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