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列举了三种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途径,分析了加酸反应法综合利用镁法脱硫副产物的原理,介绍了中试试验现场设备情况及研究方法,通过对该技术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优化,及经济性分析,提出了产业化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镁法脱硫副产物处理中,开发了用高温烟气浓缩硫酸镁溶液的技术,在相应的中试装置上,通过调节喷淋效果、喷淋量、烟气流量、溶液停留时间等条件,考察了其对预喷淋浓缩硫酸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量、烟气流量和停留时间是影响预喷淋浓缩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喷淋效果则对预喷淋浓缩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已在许多企业开始推广应用,氧化镁浆液制备是镁法脱硫的一个重要操作单元,其关健设备为浆液制备箱,本文以300MW机组镁法脱硫工程为例,简述浆液制备箱物料热量衡算及设备工艺计算,为脱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的结垢问题,镁法烟气脱硫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简述江西某钢厂镁法烟气脱硫工程的设计、运行情况,为烧结行业烟气脱硫技术提供一种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类似于固定床的热解实验,研究了循环镁法烟气脱硫产物亚硫酸镁的最佳热解工艺条件。在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通过控制变量法,以二氧化硫产生率、亚硫酸镁分解率、产物活性为判定标准,优化各个控制因素后,得到了亚硫酸镁的最佳热解工艺条件为:热解温度550℃,升温速率10K/min,并且在热解前须对亚硫酸镁进行充分干燥。经测定,该条件下热解样品中二氧化硫产生率达到92%,亚硫酸镁分解率接近80%,热解后的氧化镁纯度为43.5%,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作为脱硫剂回用。由于惰性物质的存在,实际脱硫副产物的热解效果略逊于亚硫酸镁样品.应努力控制其中惰性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烧结烟气脱硫装置在全国的分布,分析了几种典型脱硫工艺在不同规模烧结机上的应用现状,发现随着烧结机面积的增加,半干法脱硫应用的比例提高。统计了数十套脱硫装置的运行数据,发现湿法脱硫在控制高SO2浓度烟气、实现高脱硫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合比较了几种脱硫工艺的运行成本,活性炭法最高,石膏法和氨法次之,CFB法和SDA法较低。氨法和活性炭法的优势在于脱硫副产物不产生二次污染。提出了选择脱硫工艺应考虑的几个因素:脱硫效率、运行成本、脱硫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和多污染物协同脱除。  相似文献   

7.
从气液传质的机理入手,将喷淋液分为喷淋液滴和喷淋液膜两种存在形式,进而基于双膜理论建立亚硫酸镁清液吸收SO2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新工艺过程建立亚硫酸镁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实验台进行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脱硫效率与实验脱硫效率吻合得较好,模型可用于脱硫工艺的模拟计算;在合适的液气比条件下,亚硫酸镁清液法脱硫工艺的脱硫...  相似文献   

8.
简述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干法脱硫工艺及国外干法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现状,对干法脱硫副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分析,并对其在国内的应用作以探索性研究,重点分析了脱硫副产物制备蒸压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烟气生物脱硫工艺,该工艺利用生物技术对烟气脱硫液进行还原、再生,脱硫液中的硫氧化物最终成为副产物单质硫(S)被分离出来;同时对生物脱硫系统的建构筑物进行了介绍;对生化系统pH值、COD、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运行参数的控制特点进行了描述:最后对生物脱硫和传统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的经济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生物脱硫这一新的脱硫工艺在工程应用上的成功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海英  郑雅欣  王锦 《环境工程》2018,36(3):102-107
研究分析了烧结烟气中SO_2的形成机理、各段SO_2浓度变化规律,分析了国内几种典型脱硫技术的脱硫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钢铁企业在线监测得到实际的脱硫数据,总结了各种工艺的减排效果、工况适应性、技术稳定性、经济性、副产物利用、设备维护及废水处理情况等。研究分析得出:氧化镁法脱硫效率最高,平均在93%~93.5%;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效率平均值达92.8%,技术最稳定成熟,应用最广泛,约占比60%;钢渣脱硫技术不成熟,脱硫效率不稳定,最小值为79.9%,平均值为92.6%,相差较大。半干法工艺脱硫效率相对较低,其中密相干塔法脱硫效率平均为78.3%,适用于SO_2浓度较低的烟气。  相似文献   

11.
高纯氧化镁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以硫酸盐亚型卤水、硫酸镁废液等硫酸镁资源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工艺的特点。从长远发展看,高纯氧化镁的研究和生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DTB(Draft tube baffle)型结晶器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效能较高的结晶器,首先用于氯化钾的生产,后为化工、食品、制药等工业部门所广泛采用,在应用过程中衍生出多种型式。充分考虑七水硫酸镁的物性,对DTB微晶消除系统、物料循环系统等进行分析优化,最终开发出适合于七水硫酸镁结晶的DTB型结晶器系统。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镁处理酸性含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氢氧化镁作为水处理剂处理含铜酸性废水。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搅拌时间、温度及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含铜污水的处理,操作简便、去除率高,可达99%以上。氢氧化镁回收后,经轻烧处理变成氧化镁,仍可以多次用来处理含铜废水,去除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杨剑  李玲密  何文双  宋宝华  王中原 《环境工程》2013,(Z1):368-370,509
镁法脱硫技术可回收副产品,且经济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镁法脱硫浆液生产七水硫酸镁过程中,浆液中Ca2+、Cl-等离子对蒸发、结晶的影响,分别绘制了25,35,45,55,65,75,85,95℃下四元交互体系Mg2+、Ca2+、SO2-4、Cl-—H2O的平衡相图。对相图的分析表明:七水硫酸镁结晶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2530℃;无论何种温度下蒸发都避不开CaSO4(CaSO4·2H2O)固相区,只能在进蒸发系统前降低Ca2+含量以防止换热管的结垢;Cl-的存在对蒸发以及结晶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机玻璃柱小试及放大实验,对影响镁法脱硫产物亚硫酸镁氧化制备硫酸镁过程中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金属硫酸盐制成的复合物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该过程的氧化效率,即催化剂浓度为0.008 mol/L,pH5~8,在反应时间为4 h,上清液中硫酸镁浓度由9.26%提高到25.75%。  相似文献   

16.
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磷,污泥在储泥池中停留一定时间将会释放大量的磷到上清液中,因此采用磷酸铵镁法对储泥池污泥上清液中磷元素进行回收,可有效回收磷,提高资源利用。研究中探究了磷回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镁磷摩尔比为1.2、终点p H为8.3~9.0时,磷元素的回收率维持在80%以上,可作为实际生产的控制条件,而继续增大镁磷摩尔比和提高终点p H,对磷的回收率提高较小。同时分析反应生成沉淀物发现,磷酸铵镁含量接近50%左右,且以Mg NH4PO4·H2O单晶体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用碳化法从制碱废渣一次盐泥中制取轻质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用制碱废渣一次盐泥作原料,采用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取轻质氧化镁。同时分析了提取轻质氧化镁后的残渣用于制造水泥或其它胶凝材料的原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高纯镁砂是众多镁质耐火材料中需求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产品之一,但是近年来高纯镁砂生产企业仍面临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污染控制治理难等问题。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高纯镁砂生产“从摇篮到大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将整个生产过程分为6个阶段,并选取了12种关键环境影响类型,通过建立物质投入及排放清单,基于eBalance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结果表明:高纯镁砂生产的总环境影响为4.23×10-12,其中GWP是高纯镁砂生产过程中最大的环境影响贡献类型。轻烧阶段、重烧阶段的环境影响贡献最大;其次为细磨阶段、开采阶段、压球阶段;而运输阶段的环境影响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