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山水库春季水生生物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山水库春季湖水中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入湖河道水生维管植物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塔山水库浮游植物共7门60属130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小环藻、尖针杆藻、冰岛直链藻等8种;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25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幼虫、独角聚花轮虫、浮游累枝虫、缩钟虫等;共鉴定底栖动物2大类,2种;浮游植物单位体积内 Chla为6.06~15.33 mg/m3,最高生产层日产量(以碳计)为0.26~0.65 g /(m3· d),水柱日产量(以碳计)为0.78~1.06 g /(m2·d);共记录水生维管植物9种,优势种为空心莲子草、浮萍、菹草和紫萍。塔山水库水质处于中度及以上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厦门水库水体颗粒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厦门湖边水库、石兜-坂头水库水体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体颗粒物平均含量以坂头库区最高,石兜库区次之,湖边水库最低,平均含量分别为31.9、27.7和23.1mg/L;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水库或库区、不同采样站位间,由于水体颗粒物的来源成因不同,其分布规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从水体颗粒物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分析,湖边水库及石兜-坂头水库两个库区的水体颗粒物与总氮和总磷都有较大关联性。(3)利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两尾)进行检验,湖边水库及石兜-坂头水库两个库区的水体颗粒物均与总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均呈负相关,与其它因子的相关规律性不明显。(4)水体颗粒物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的水库或库区,对水体颗粒物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湖边水库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石兜库区是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坂头库区是pH、溶解氧和总磷。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对升钟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升钟水库浮游植物共计8门69属219种(含变种和变型),种群结构主要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59,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192,平均藻类密度为33.41×10 5个/L,标志升钟水库的水体营养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官厅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关注。以浮游植物功能群调查为基础,于2010年春夏秋三季对官厅水库进行生态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特征,在永1000、妫1018+1、河口3个不同生境区域设置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水样采集。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2种(包括变种),分属于6门52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绿藻门23属49种,占种类总数的43.75%;硅藻门12属34种,占30.36%;蓝藻门10属19种,占16.96%;裸藻门4属7种,占6.25%;甲藻门2属2种,占1.79%;隐藻门1属1种,占0.89%。浮游植物丰度秋季(8 889.97×10~4个/L)夏季(7 157.39×10~4个/L)春季(868.97×10~4个/L),三季均值为5 638.78×10~4个/L。3个季节里浮游植物划分为18个功能群,代表性功能群的季节演替为春季(F/MP/H1/C/D/G/W1)→夏季(Tc/M/Wo/C/N/X3/LM)→秋季(Tc/H1/C/D/W1/P)。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同步取得的p、TN、TP、WT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功能群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WT、p、TP、NH_4-N是官厅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春夏季进行采样分析。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99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62种,硅藻门(Diatoms)21种,蓝藻门(Cyanophyta)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4种,甲藻门(Pyrrophyta)2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春季浮游植物6门86种,第一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夏季浮游植物5门62种,第一优势种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春季浮游植物密度低于夏季,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RDA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采样点的相似性高于夏季,透明度、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响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小清河污染治理前后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变化,分别于2015年(治理前)和2020年(治理后)在小清河上游进行采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种,2020年样品中共检出4门31种。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污染治理前后的浮游植物种类、密度都发生了显著改变。相比治理前,治理后的硅藻门和绿藻门相对丰度分别上升了51.6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蓝藻门下降了62.9个百分点,小环藻(Cyclotella spp.)取代微囊藻(Microcysitis spp.)成为绝对优势种,群落类型由蓝藻型演替为硅藻型。相似性分析结果和相似度百分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清河上游群落特征发生显著改变。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显示,治理后的S2与S3采样点群落特征表现出差异,S4与S1采样点群落特征相似。通过冗余分析发现,治理后,TP、DO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明显减弱,TN、NH3-N、pH是目前影响群落特征的主要指标,主城区氮磷污染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范围由S2、S3、S4采样点缩小到S2采样点。治理前后的小清河上游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治理后的小清河上游水质处于α-中污染状态,较治理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于2014年5—9月逐月对青岛世园会园区内的天水水库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42属66种,密度变化范围为18.48×104~427.00×104个/L,优势种为克罗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逐渐升高,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聚类结果显示,监测区域大致可按月分为3个浮游植物群落,分别为绿藻型、硅藻-隐藻型、蓝藻型。冗余分析表明,氨氮、CODMn及总氮与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水质评价显示,天水水库水质处于中度污染,营养水平为中营养。  相似文献   

8.
金海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夏季对金海水库水体物理和化学指标和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库整体水质状态较为良好,金海水库夏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2.34,水库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呈现中营养水平向轻度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通过夏季对金海水库浮游植物的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27种,其中绿藻门14种,硅藻门7种,甲藻门2种,蓝藻门2种,裸藻门2种。优势种属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绿藻门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9.
密云水库浮游藻类和细菌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密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水库水面不同方位和不同水深分别布点采样,对水库水质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密度和卫生学性状进行了初步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水体浮游藻类总量有增加趋势,但主要群落结构变化不大,仍以绿藻-硅藻型为主;但蓝藻的比例随水温的增加显著;各项卫生学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同时发现其内湖的蓝藻污染较为严重,对大库区水质形成潜在威胁,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洮滆水系湖库富营养化生态风险的特点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茅东水库、长荡湖、涌湖、太湖竺山湾是洮滆水系从上游到下游排列的4大典型湖库,2008年的监测分析表明,氮、磷是该水系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因子,并沿流域呈加剧趋势,上下游TP质量浓度为0.081~0.296 mg/L,差异小,而TN质量浓度为0.314~5.67 mg/L,差异大,长荡湖到涌湖是洮滆水系首要污染物TN快...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重点流域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四川省纳入省控以上地表水、重点湖库及饮用水源地154个水质断面进行了浮游植物优势种、藻类密度及叶绿素a同步调查监测,分析了全省重点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建立了四川省地表水环境藻类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8-2003年长江口邻近水域(30°-32°N,121°27′-122°30′E),丰水期和枯水期10个航次、20个点位的海洋监测结果,对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6年内共检出浮游植物238种,其中大部分为硅藻。研究结果表明,深水航道附近水域中,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和生物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反,航道内浮游植物总丰度呈直线上升(R=0.81,P<0.05)。对航道内12个环境因子做主成分分析,盐度、溶解氧、硅酸盐和浊度为主要环境主要因子。其中浊度和硅酸盐与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关系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并受深水航道工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