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湖西山碧螺春茶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湖西山碧螺春茶园典型坡地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和Cu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坡度、土地利用等自然地理特征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的影响,并对照NY 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中给出的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除Hg以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达到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碧螺春茶园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8,表明其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尚清洁,污染等级为警戒级,主要污染物为Hg.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深圳市中心区城市绿地表层土壤(0-20cm)中Cu,Zn,Pb和Cd的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和迁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Zn,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6.4-188.2(26.3)mg·kg-1,34.9-284.8(69.1)mg·kg-1,15.2-245.5(47.2)mg·kg-1和0.01-3.48(0.47)mg·kg-1.道路绿化带土壤中Cu,Zn和Pb的平均含量最高,在公园绿地土壤中Cd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有75.6%,87.0%,98.8%和98.8%的土壤中Cu,Zn,Pb和Cd的含量超过广东省赤红壤的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呈现明显的富集特征.土壤中Cu,Zn和Cd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最高.随着土壤中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其残渣态所占比例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或交换态所占比例增加,重金属活性增大.土壤中Cd迁移能力最强,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Pb和Cu. 相似文献
4.
5.
枣麦间作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枣麦间作区土壤水分、温度、孔隙度、养分、微生物区系等土壤生态环境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枣麦间作利于保水、保土,夏季可降低表土温度,可使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等养分含量提高,并能促进微生物的增殖,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说明这一种植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枣麦间作区土壤水分、温度、孔隙度、养分、微生物区系等土壤生态环境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枣麦间作利于保水、保土,夏季可降低表土温度,可使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等养分含量提高,并能促进微生物的增殖,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说明这一种植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合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土壤中,Ni和As2种元素污染不明显,但受到Cu、Zn、Pb、Sr、Cd、Hg6种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Hg污染最严重。Ni和As2种元素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Cu、Zn、Pb、Sr、Cd、Hg6种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Zn,Cd,Pb3种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比较相似,表现为在东部工业区和老城区内明显出现富集。Cu和Hg2种元素在合肥市城市土壤中含量的分布规律比较相似,峰值出现在东部工业区、老城区、北部和南部交通干线交汇区。Zn、Cd、Pb、Cu、Hg5种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和交通污染。Sr元素峰值出现在老城区和工业区中间,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交汇地区含量也较高,Sr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8.
9.
10.
施用碱渣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碱渣对酸化茶园土壤的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渣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并使土壤中钙、镁养分保持合理比例.施用碱渣提高了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茶叶中铅含量,使茶叶品质得到改善.碱渣施用量为4 500 kg·hm-2时,可将土壤pH值调节至5.51,达到最适合茶树生长的酸度条件,该条件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也最佳,茶叶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5%、27.8%、34.9%、69.0%和52.1%,而Pb含量下降51.2%. 相似文献
11.
12.
北京市土壤和TSP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壤、大气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其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其土壤、大气重金属分布不同。以北京市4个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和公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20、20~40、40~60 cm的土壤和TSP样品,使用电热板消解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样品中7种重金属元素Cd、Cr、Cu、Mn、Ni、Pb、Zn的质量分数,分析土壤和TSP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城市土壤、大气环境的影响,为北京市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市土壤重金属Cd、Cr、Cu、Mn、Ni、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2、61.34、11.87、533.82、23.45、24.36、116.42 mg·kg-1。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Cd、Zn 的平均质量分数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污染指数分别为13.1、1.16。(2)空间上,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表现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区的含量高于相对清洁的公园区。垂直剖面上,工业区、居民区及交通区的重金属总体上表现出弱的表聚性,公园区土壤表现为很好的原始性。(3)比较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Ni(4.73)>Pb(3.26)>Mn (2.85)>Cd(2.59)>Cu(2.19)>Cr(1.83)>Zn(1.46)。(4)北京市土壤和大气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强,说明大气干湿沉降未使北京市土壤重金属含量产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武汉市郊区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郊部分设施蔬菜地土壤5种重金属砷(As)、汞(Hg)、铬(Cr)、镉(Cd)、铅(Pb)的累积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Hg、Cr、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0.15、19.85、1.07、5.44 mg/kg,其中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湖北省土壤背景值的9.41和2.36倍;设施蔬菜地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状况具有Cd>Hg>Cr>Pb>As的特征,就综合污染指数而言,Cd元素是污染发生的主要贡献因子;从多种重金属潜在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来看,研究区仅有18.23%的采样点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其余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在轻微风险水平范围内.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主城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查明兰州市4个主要城区土壤重金属Cu、Zn、Pb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环境质量状况,应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Zn、Pb在研究区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累积;3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最高值均出现在西固区;大部分区域土壤Cu含量低于背景值,大部分区域土壤Zn、Pb均大于背景值,其中Pb在城关区土壤含量普遍较高。根据地累积指数法,Cu、Pb的大部分及Zn的全部样点都在轻污染-中污染及以下水平;土壤Cu的0级样点占50%以上,但在西固区有1个强污染样点;Zn和Pb样点主要在1级水平,Zn在七里河区污染程度相对严重;城关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Pb污染;安宁区土壤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南京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南京地区总共采集土样36个,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南京市土壤重金属Pb、Zn、Cr、HB、Cu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南京近郊重金属污染以汞和锌为主,江宁县附近为污染重区。污染原因有:工矿企业废物的排放;各类肥料和农药的施用;生活垃圾的农用。在评价的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是受人为影响比较大的菜地和水田,说明人为影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畜禽有机肥对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属与抗生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集不同类型的畜禽有机肥及施用后的土壤,测定其重金属浓度,同时利用超声波提取-SPE—LC/MS/MS方法分析土壤中14种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长期施用畜禽有机肥对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属与抗生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羊粪、鸡粪3种畜禽有机肥中最易造成土壤污染的是猪粪,Cu、Zn和Cd含量分别为197.0、947.0和1.35mg·kg-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施用有机肥均使重金属在土壤剖面呈现表聚现象,以设施菜地最为突出,Zn和Cd积累明显,0—20cm土层含量分别为203和0.48mg·kg-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4种抗生素的含量与组成在土壤剖面上存在明显分异,随土层深度增加含量迅速下降,但在〉80~100cm土层仍有检出;设施菜地表层土壤抗生素含量为39.5μg·kg-1,积累和残留明显高于林地和果园,特别是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含量分别为34.3和4.75μg·kg-1。可见,农田土壤长期大量施用畜禽有机肥可引起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具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向轻型基质容器苗合理施肥,实现苗木养分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施氮处理[对照(CK,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处理(CF1,40 mg/株)、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240 mg/株)、指数施肥(EF1,40 mg/株;EF2,80 mg/株;EF3,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