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害废物安全填埋场选址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控制有害废物污染是当今世界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有害废物的产出量很大;据1991年统计,全国有害废物年产生量达五千万吨。目前,只有部分产出量大的大中型企业拥有有害废物处理设施,大部分有害废物仍处于任意堆置、倾倒、混入生活垃圾,甚至直接排入水体的状况,所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所以加强有害废物的管理、处理、处置已是当务之急。国外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土地安全填埋是有害废物较为经济的处置手段。英国约80%、法国和前联邦德国约50%的工业废物都采用填埋法处置。美国现有有害废物填埋场2000多座,日本有害废物填埋场…  相似文献   

2.
引言七十年代后五年期间,出现了新的环境问题,有时候是以戏剧式出现的,这些问题是有关有害的、特殊的、普通的工业废物的管理。过去很少控制或没有控制地倾倒有害化学品的场所已经引起公众很大的注意。化学品从这些场所迁移到地表或地下水所引起的健康或环境问题提高了政治上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电子产品污染源头的控制与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废物污染控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电子行业面对实施严格的法规管理的挑战,不仅要承担废物处理的责任,而且对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也必须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电子产品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提高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率,减少废物处置中对环境与人体的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评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有害废物的非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些美国公司先后以废物再生利用为名,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有害废物。无论是依照有关控制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规则,还是依据中、美两国管制废物进出口的国内法规定,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有害废物的行为都已构成典型的有害废物非法越境转移。对已非法出口到中国的有害废物,美国的废物出口公司负有法律上的义务将其尽快运回最初出口地美国,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有责任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向中国非法出口有害废物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害废物的产生与日俱增,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日益严重,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控制有害废物污染已刻不容缓。国外发达国家从70年代起就逐步建立了有害废物收贮、运输、利用、处理处置许可证制度(简称有害废物许可证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是解决有害废物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国内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为加强对有害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应尽快制定、实施和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都市型地区的有害废物管理工作以借鉴,本文详细介绍了香港地区近10年通过建立有害废物立法管理,制订污染控制总体规划,强化政府对有害废物的有效管理手段,以及近期和今后的主要管理措施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初,有关国家政府代表聚会瑞士巴塞尔,完成了6年来就议定书进行的谈判,该议定书建立了国际间运输有害废物的责任和赔偿体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Klaus Topfer说:“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为出口或进口有害废物时事故排放引起的损害确定责任的机制”. 1989年制定的关于控制有害废物的跨界输送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就此有了一个议定书.协议规定了在出口、国际转移、进口和最终处置有害废物发生溅泄时谁应该在经济上负责.议定书规定到达处置点前发出跨越国家运输有害废物通知的国家应对任何事故负责…  相似文献   

8.
余锡荪 《上海环境科学》1993,12(12):12-14,17
简要介绍了德国、荷兰和美国等工业化国家的有害废物管理的新动向、以及由工业化国家在有害废物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中,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有害废物的基本管理方法和可以作为借鉴的实用措施的指南性环境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各国对有害废物的管理和治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办公室于1988年6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了有害废物土地填埋短期训练班。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中,有害废物的环境污染将逐渐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从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史来看,经过他们几十年的努力,到目前,这些国家的废水、废气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治理,可是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别是其中的有害废物的污染将日  相似文献   

10.
薛立新 《福建环境》1997,14(1):32-32
工业固体废物一般系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或环境污染控制处理构筑物中排出的固体或泥状废物。工业废物(下称工业废渣)可分为危害较小的一般废渣和危害较大的有害渣两大类。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废渣是监测和管理的重点。据美国环保局的报告,凡是有可燃性、腐蚀性、反应毒性或浸出毒性之一者,均列为有害废物。关于工业废渣的管理,早在60年代初,辽宁省已开始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对废渣的管理起步较晚。1973年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后颁发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以及后来修订颁发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都增加了废渣处置的章节,对一般废渣和有害废渣提出环境管理的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市场市近几年来在有害废物管理方面的一些主要举措,总结了有害废物总体规划的研究,对某些废物实行优先控制,采取区域性集中定点处理和社会化有偿服务,实行有害废物运输货单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做法,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情况,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有害废物管理经验的对比,提出了如何建立与改善有害废物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2.
前言过去,一般人们都认为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对特种废物处置得不当的后果及其有关废物处置的危险性均掉以轻心,认为无关紧要,也没有广泛研究出专门的处置方法。即使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只是在提高了对人类环境状况的关注以后,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着手进行上述研究工作。经过15年的时间,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类有害废物虽然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3.
清洁生产审核是指通过对一家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和操作的细致调查和分析,掌握该企业产生的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详尽情况,提出如何减少有毒和有害物料的使用以及废物产生的备选清洁生产方案,在对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可行性分析后,选定并实施一些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产生废物的文章已经发表得很多。在工业化社会中,要依靠不断地更新技术,这种高度发达的工艺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废物,即使数量不多,但性质却更为复杂。这些废物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废物的产生和处置问题日趋严重,管理有害废物的义务和责任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美国1980年产生的有害废物有四千一百多万吨(湿重)。图1示出了产生有害废物的主要工业部门。最大的一个产生源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工业,它产生的有害废物占总量的62%。如何处置这些废物呢?其中约83%在现场利用各种设施处理或处置,其余的则运往场外商业设施。图2示出了正在用的几种废物管理方案。土地填筑和处理是两种主要方案,采用这两种方法处置的废物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世界银行项目-“中国乡镇工业企业环境行为研究”的子项目“乡镇工业企业污染控制报告制度研究”在江苏省丹阳市的实施过程的研究,发现污染控制报告会在乡镇环境管理中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针对这些效益和不足做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并就这些不足所带来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污染控制报告会这一新型乡镇环境管理形式制度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在加强对有害废物管理的实践中,工业化国家提出了"从摇蓝到坟墓"的管理原则,即对有害废物自产生开始到处置结束的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管理.这一原则体现了管理有害废物的先进思想,从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我国也拟在有关法规中明确采纳这项原则."从摇蓝到坟墓"的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而这个过程中又包括了若干环节,其中有害废物的转移,即从产生后自产生者被运送到废物的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等设施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之  相似文献   

18.
最近国家环境保护局和海关总署配合发出通知,严格控制境外有害废物转移到我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有害废物和垃圾跨国间转移逐渐加剧,这已成为当今全球性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发达国家将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物,特别是其中的有害废物通过各种途径,以种种名目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有些地方和单位,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也让一些境外的有害废物和垃圾进入境内。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转嫁环境污染。为了控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环境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国环境会计中补偿成本和控制预防成本会计的相关标准和账务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有关环境成本的核算,计量和确诊所借鉴,促进我国环境会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要加强其有害废物管理规定,因为有人指责安大略省现成为美国危险废物的堆场.安大略省环境部长Tong Clement说,他将修订有害废物法规,使其成为“安大略省历史上最严格的法规,要加强和现代化以便可以和美国的规定相比拟”.但美国工业界代表则称照抄美国的体系将是一个错误.据加拿大环境部的数据,从美国运往安大略省的有害废物从 1993年的 56 000t增加到 1998年的 288 000t.环境部负责进出口许可证的Suzanne Leppinen说,这些有害废物包括受污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