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36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的急性毒性,应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类化合物危害性初评.LSER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增大分子体积及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毒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氢键键合作用是导致该类化合物毒性高于其基本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苯胺与甲基苯胺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单一毒性及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进行评价,结果均为协同作用,并进一步证明混合物的配比对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测非反应性麻醉型化合物对发光菌的发光半抑制浓度,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毒性效应,采用独特的二维HQSAR分析方法,根据分子碎片的类型,将分子结构转变成具有特征的分子指纹,并用数字进行标记。这些标记出的数字作为QSAR的描述符,经过偏最小二乘法计算,建立起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由此所获得的HQSAR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即-1g_(pre)EC_(50)=0.311 0.929(-1g_(exp)EC_(50))(n=13,r=0.964)。这一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维QSAR模型,其结果可以为定量评估同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苯胺类化合物在不同pH值下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13种苯胺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6.0,7.8,9.0)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24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24h-1C50,应用三种理化参数logP,TSA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与结构性质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子化学PM3算法计算得到的苯酚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能预测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Y)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影响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和分子生成热(HOF),logY值随着Ehom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HOF的增大而减小.分子的电负性和(Ehomo-Ehomo)2对logY值也有一定的影响,电负性和(Ehomo-Ehomo)2较小的分子,其logY值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中取代苯酚和苯胺类的生物降解性及QSB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花江水细菌为接种源,用碘量法分别测定了28种苯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BOD5值,采用QSBR程序软件计算分子量Mw,分子体积Mv,及电离常数pKa,用ClogP程序计算了疏水性参数logP.对28种取代苯的BODT值与其物化参数间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最佳回归方程,BODT=87.5571+5.958pKa-0.73W,n=28,R^2=0.874,SE=10.33,F=86.85,P=0.应用所得QSBR模型,预测了28种化合物的BODT值,计算了残差,并初步探讨了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7.
取代芳烃对酵母菌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测定了苯胺类、苯甲酸类、卤代苯类、苯腈类、硝基苯类、苯酚类等6类化合物对酵母菌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小产生清晰抑菌圈浓度C_(miz)与辛醇-水分配系数及一阶分子连接性价指数有如下关系:log(1/C_(miz))=0.38logK_(ow)+0.33 ̄1X ̄v-0.38r=0.92s=0.22n=77.在上述6类取代苯类化合物中,它们与酵母菌的反应性大小有如下顺序:卤代苯类≈苯甲酸类<苯胺类<苯腈类<苯酚类<硝基苯类化合物;用Free-Wilson法研究各基团对酵母菌毒性的贡献大小,其顺序为:—Br(0.84)>—Cl(0.54)>—CH_3(0.39)>—NO_2(0.35)>—COOH(0.19)≈—OH(0.17)≈—CHO(0.17)≈—CN(0.14)>—F(—0.03)>—NH_2(—0.08).苯胺类、苯腈类、苯酚类、硝基苯类化合物对酵母菌的毒性与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3Xv、4X、3X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取代芳烃对发光菌毒性,用Free-Wilson法和分子连接性法研究了取代芳烃结构与活性的相关性,取代基的毒性顺序为:-Br>-COOH>-NO2≈-Cl>-CH3>NH2。建立了EC50与LC50的相关性,并预测一些化合物的LC50值,结果和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苯胺和硝基苯胺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得了苯胺与硝基苯胺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单一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用相加指数法(AI)和相似性参数(λ)进行评价,两种方法得出一致的结论,即3种二元混合物的联合作用均为协同作用;比较混合物在等剂量,毒性单位比分别为1∶1,1∶4,2∶3,3∶2,4∶1下的AI值和λ值,发现均在等毒配比时的协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取代联苯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及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18种取代联苯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24h的单一毒性(24h-EC50)及其混合物联合毒性.对单一毒性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分析,建立了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模型,理论线性溶剂化能相关(TLSER)模型及量子化学参数模型,表明量子化学参数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取代联苯的单一毒性.混合物联合毒性研究表明,取代联苯的联合毒性机制为浓度相加效应,并且根据浓度相加预测了混合物半数抑制浓度(EC50mix),预测值与实验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酚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明  许禄 《环境科学学报》1998,18(2):122-127
直接应用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产生的结构描述参量研究了45个酚类化合物的麻醉毒性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其预测了5个酚类化合物的麻醉毒性.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结构参量较好地反映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而用神经网络法所得结果优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