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改善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探索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的策略,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湿地的功能与作用,以洪泽湖这一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为例,分析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湿地的破坏,并针对性提出加强管理、科学研究、退田还湖和加强宣传等4条对策,使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湿地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湿地也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人类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湿地。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倪晓宁 《环境保护》2012,(16):54-56
湿地的公共物品特性导致在湿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限制性监管。然而一些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规制的作用也相对有限,存在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现象,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极为不利。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通过建立湿地公园和退耕还湿等方式积极保护湿地。2011年底我国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新增湿地和恢复湿地保护面积529万亩。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湿地类型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共4大类,总面积12 188.57 hm2,占深圳市国土面积的6.12%。本研究提出深圳市湿地保护和利用模式。湿地保护模式分重点保护湿地和一般保护湿地两个层次,重点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模式划分为防护型湿地、资源利用型湿地、水质净化型湿地和湿地公园。水质净化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河水水质净化、面源污染控制与水源保护等领域。湿地公园是对城市湿地面积缩减的弥补和平衡,具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国强 《环境保护》2007,(13):76-80
编者按 湿地具有重要的自然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管理和保护湿地对保护整个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沿海环境》2003,(2):20-23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中国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后,一直积极致力于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湿地的保护与管理。2002年,中国国家林业局为地球母亲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总面积为196万平方公里的14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西合浦县山口红树林也是其中之一。又一个“湿地日”来临之际,本刊编发此稿,旨在引起人们对湿地的重视,加强对它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湿地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以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这一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为例,分析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这一严峻现实,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研究、退田还湖、发展复合生态农业、加强宣传等五条建议和对策,使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协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     
《环境》2007,(5):11
3亿元 国家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全国湿地保护,新建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出台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等办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了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分别介绍了城市湿地的功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阐明了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为保护城市湿地资源应该积极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利用生物技术修复湿地;建立湿地信息系统和健康评价系统;加强湿地的立法执法力度、规范生态旅游;加强宣传和公众参与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转变湿地公园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长兴 《环境保护》2013,41(6):48-50
湿地保护法应坚持保存和维护湿地之自然状态的目标定位,遵循保留原则和合理使用原则,与其他环境法律相协调,通过政府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其目标,并通过明确湿地保护的政府责任、管理者责任、破坏者责任和使用者责任来保障湿地保护法律机制的运行。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我国现行环境立法体例下,应当开展与相关资源立法相并列的湿地保护专门立法,以明晰的湿地概念、明确的湿地保护范围与保护对象为核心完成湿地保护法律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利用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人工替代栖息地是恢复和重建生物栖息地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于滨海河口区修复或重建滩涂湿地等栖息地的一种替代方法。人工替代栖息地构建出了接近自然原貌的人工系统,创造一种湿地植被和湿地动物可以协调共存的生境,不仅可以为鸟类资源和渔业资源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多样化组合的植被群落在滨水景观、水质净化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长江口自然湿地的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在迁徙鸟类重要中转驿站,珍稀或者经济鱼类的洄游通道,特殊价值的重要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域中布局人工替代栖息地,可以发挥其对长江口湿地的补充作用,使高度开放而又极为敏感的长江河口地区循着生态健康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人类干预较少的生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构成厂多样化的湿地类型,使之成为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湿地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湿地破坏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的,因此湿地保护必须首先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建立持续发展战略,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兴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建立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努力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制订协调湿地保护的政策澳大利亚环境部成立了为政府制订国家湿地政策提供指导的顾问委员会。保护对生态敏感的湿地正在迅速成为国际上日趋重视的问题,因人们在开始侵占这些一旦被损坏不易再恢复的地区。官员希望该协调政策将有助于国家更好地保护敏感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退化现状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中国海湿地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等五个行政区,总面积为15 393.75 km2。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中国南中国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本文在对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的现状、类型及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便切实保护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七里海湿地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近几十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借鉴众多湿地保护与开发经验,就七里海湿地生态恢复与绿色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依据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切实保护与管理,通过恢复河流生态补水、翻耕苇地、禁捕鸟类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进而发展湿地绿色产业、开展项目建设环评等绿色开发活动发挥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tureReservationandBiodiversityinWetlandsXuHaizhuChenQi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目前,世界湿地面积约为86000万hm2人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较多的国家之一,多种类型的天然湿地总面积在2500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2.6%,居亚洲第一位。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轻洪涝灾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的定义通常有扣多种,国际公认的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18.
应用芦苇湿地生态学原理,阐述了芦苇湿地具有多种环境功能的重在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往毁苇造田,使湿地生态系统受损,为保护生态功能,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芦苇湿地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滨海湿地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阐述广东省滨海湿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条新的思路,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广东省滨海湿地。最后提出了六点保护和利用措施,以便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找一种协调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14,(8):14
正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22周年,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在重视程度上,还不足以与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相匹配,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湿地仍是最脆弱、最容易遭到侵占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我国有限湿地资源的保护,已是当务之急。要不断完善湿地保护规划,强化立法与考核,改变目前我国湿地保护零碎、分散的局面,在制度上规范湿地管理行为;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平衡湿地保护与开发,妥善处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