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其目的是确保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环境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环境教育亦即生存教育、发展教育。一、环境问田的产生及其启示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负反馈效应。显然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案例式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的环境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激发人对地球、对社会、对后代的责任心的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以便与环境建立良好关系的教育。这是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接受的终生教育内容。由于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发展、变化,加以人类认识上的某种滞后,所以必然会出现环境问题的不断解决又不断涌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在事实和技术的层次上关心、并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尤其需要每个人环境意识的养成。只有这种环境意识的养成,才会积极学习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术,以对各种环境问题。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能够受到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人口的剧增等现象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社会,使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努力寻求一种解决的途径。于是,人类在一方面进行科研攻关,改善环境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培养人类的环境意识,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环境文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无疑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环境文学是指那些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童话、…  相似文献   

4.
在师范院校中加快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结束的20世纪既是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环境破坏日益加剧的世纪。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人类道德价值观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新的环境伦理道德观。高等师范教育承担着培养对世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任,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树立新环境观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从其对象看,环境教育不仅包括环境专业教育,而且包括了公民的社会教育,因此,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自80年代开始以来,发展迅速,现正由试点向普及过渡。这就需要大量的环境教育师资,我国高师开设环境教育课较早,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已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但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中等师范,开设环境教育却比较迟,如果不迎头赶上,必将给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拖下后腿。一、改变传统环境教育观念,摆正环境教育位置“地球不属于我们相反,我们属于地球’”。环境是有价值的,一切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我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应给予和保护。郁郁苍苍的大树,到了秋天,就把自己茂密的绿叶变成…  相似文献   

6.
有关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听见所闻已经太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和行动已经不少,但是人类仍在破坏着环境。最近有消息说:由于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数米,大约在50-100年以后,海水将淹没世界上许多岛屿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不禁让人们或多或少地对当前这种环境现状产生了危机感。  相似文献   

7.
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任务的落实,要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课程设计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立环境专业还是70年代的事情,因而可以借鉴的课程设计模式不多,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环境专业的课程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一、对环境专业的社会背景分析对环境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并不是凭主观意愿提出来的,而是基于以下社会背景的分析提出来的。1.对环境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1)环境是人类生存与世界发展的共同需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是全人类…  相似文献   

8.
缪培娥 《环境教育》2008,(11):34-35
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教育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尽管当今社会及教育界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有所重视,但如果仅仅依靠社会上极少数人士对环境教育的关注及呼吁,而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实际的落实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的环境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者,利用一切教育机会把环境意识渗透给学生,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并需坚持不懈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因而饮食文化作为以饮食为载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在人类全部物质文化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任何文化都要依托于一定的环境,饮食文化也不例外。饮食文化在受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也要对环境产生反馈作用,尤其是饮食文化中的糟粕引发了种种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的最终受害者无疑是人类自身。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饮食文化,并从饮食文化这一视角来开展环境教育,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饮食文化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一直令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应深  相似文献   

10.
一、ISO14000产生背景联合国环境与经济发展会员会1992年的调查报告表明.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而对环境资源进行的过度开发.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巨大的破坏。并且现在环境破坏仍呈上升势态。据预测.100年后.人类将难以在地球上生存。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国际环境管理纲要。与会的100多个国家,一致通过了这一纲要。从此环境与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在此…  相似文献   

11.
应该这样做     
王佳宁 《环境教育》2014,(10):83-83
正现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环境却遭到了无尽的破坏。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污水四溢,空气污浊……这所有的现象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地球虽然无言,但环境恶化带来的报复和惩罚正在上演。在各种灾难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当我们在追究灾害原因时,往往忘记了这正是人类自己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所有的灾难都在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切条件。而人类为了更加美好地生存,在不断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随着地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所谓环境问题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环境问题是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后才逐渐出现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衍、进化。…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在蔓延,致使气候发生了变化。气候变化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破坏了生态环境及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的条件……。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199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旨在唤起人们的警醒与关注,并为之尽力奋斗。为了配合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中国环境管理杂志社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进行商讨,在此基础上组织拍摄了《气候变化正在危害人类》这部科教片。本片汇集了国内外最新情报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一系列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对环境污染所引起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阻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对策进行了详尽的表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渠道。中学地理教学基本内容讲述的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其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和乡土地理环境特点,使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本特点,相互影响,运动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经济的现状,初步树立人类合理利用和改造环境,注重保护并改善环境,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的观念。这正是养成学生环境意识必备的系统基础知识。1991年,国…  相似文献   

15.
韩梅  林宪生 《环境教育》2004,(11):20-21
服饰文化是以服饰为裁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现象.是人类与环境相融台的产物。服饰文化在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引发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服饰文化.立足子环境教育。服饰文化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为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挖掘服饰文化与环境教育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为己任,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环保教育,根据英语学科特点,把环境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高考中要包含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有关内容。现代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教育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关系到数百万孩子命运的高考中。纵观近十年的英语高考,有关环保的题目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是贯彻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是贯彻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认识相连的。环境教育是解释环境问题最基本的、综合的和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唤起人...  相似文献   

18.
谢天 《环境教育》2002,(2):30-30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一个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把“环境保护”列入社会道德领域,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环保部门提高全民环境道德意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道德观念,让人们懂得: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环境是有价值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19.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至少在现阶段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的地位;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进步,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但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能力,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人类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在环境演替过程中存在着量与质的关系,近年来人们把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熵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应用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上,进一步认识环境发展变化过程,既克服了只有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同时又遵循了自然辩证法,从环境的演替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量与质的关系,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人类不可能改变环境系统自身的演替过程,然而,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0.
翻开人类文明史册,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离不开环境与生态保护这一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生态并不仅仅是被动地为人类提供优惠的服务和物质基础,而且一旦这一基础遭到人为的破坏,人类本身便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灭顶之灾。这一现象如果不采取理性科学的思维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后果将不堪设想。一、环境生态变迁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