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在冬小麦和大豆生长季设置3种不同臭氧(O3)浓度的处理,包括自由空气(对照,CK)、100 n L·L-1O3浓度(T1)和150 n L·L-1O3浓度(T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排放通量,研究地表O3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冬小麦返青期,T1和T2处理都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N2O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37.8%(P=0.000)和8.8%(P=0.903);在拔节-孕穗期,T1和T2处理使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5.0%(P=0.217)和39.1%(P=0.000);从冬小麦全生育期来看,T1、T2的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8.9%(P=0.138)和25.6%(P=0.000).由于本年度大豆生长季降水偏少,受干旱胁迫的影响,O3浓度升高对大豆田N2O排放的作用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地表O3浓度升高会减少旱作农田N2O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苗期玉米、大豆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区分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用封闭式箱法对在温室内砂培和土培的玉米、大豆幼苗及砂、土、砂-植物系统、土壤-植物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植物N2O排放与植物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NO3--N、NO2--N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3d的观测期内,玉米、大豆幼苗本身均可排放N2O,且在土壤(砂)-植物系统的N2O排放中占有很大份额(79.18%~100%);植物N2O的排放与植物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NO3--N、NO2--N的含量显著正相关(R2≥0.97,n=6).  相似文献   

3.
选择内蒙古河套灌区强度盐碱土壤S1[电导率(EC)2.60dS/m]和轻度盐碱土壤S2[电导率(EC) 0.74dS/m]为研究对象,2014~2016年,利用静态箱法3年野外原位观测试验,研究盐碱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2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N2O排放每年均存在显著差异,轻度盐碱土壤N2O累积排放量低;随EC升高,土壤盐碱程度加重,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升高.2014~2016年作物生长季(4~11月)轻度盐碱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0.6,167.6,118.2mg/m2;强度盐碱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比轻度盐碱土壤分别增加19%、26%和45%,修复盐碱土壤成为减缓盐碱土壤N2O累积排放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田N2O和N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下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冬小麦田N2O排放规律,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冬小麦田N2O排放动态.以冬小麦‘小偃22’为材料,采取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耕作模式: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SM)和平膜覆盖(FM);副区为3种氮水平处理:不施氮、减氮20%(144 kg·hm-2)和常规施氮(180 kg·hm-2).以常规耕作(CT)为对照,探讨不同施氮水平下FM和SM对土壤N2O排放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环境因子与N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并根据经验公式估算N2排放量.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的土壤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施肥后20 d内,且N2O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施肥后两周之内.冬小麦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92~22.75μg·(m2·h)-1,累积排放量为0.10~0.46 kg·hm...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和降水对冬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和探讨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于1999~2000年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市郊江宁县进行了不同播种量(0、90、180和270kg/hm2)的大田试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播种~越冬阶段的N2O排放不受播种量的影响,返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与播种量成正比.裸地条件下的N2O排放与播量为90kg/hm2下的排放无明显差异.造成该生长季内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返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随观测日前6d的加权平均降水量呈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pH值农田土壤对猪粪中典型重金属(Cu, Zn)残留的响应,采用酸(pH值为5.81),中(pH值为7.18),碱(pH值为8.00)3种菜地土壤,分别设置不添加猪粪(CK),等氮添加有机猪粪(M)以及集约化养殖业产出的高Cu, Zn残留猪粪(MP)3种处理,干湿交替预培养至猪粪中易利用底物基本耗尽后追加尿素,以进一步分析MP中残留有效Cu、Zn对N2O排放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土壤N2O排放对添加MP响应不同,MP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中显著抑制N2O排放,在中性土壤中则显著促进N2O排放(P<0.05).与有效Cu, Zn显著相关的产N2O底物和微生物因子在不同土壤中存在一定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酸性土壤N2O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为NH4+-N转化量,有效Zn含量和18SrRNA丰度,碱性土壤N2O排放仅受NO3--N...  相似文献   

7.
氮肥水平对不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摘要:鉴于N2O排放量占施用氮肥量的比例即N2O排放系数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室外盆栽试验于2002~2003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选取3个供试土壤,各土壤设置对照和低、中、高氮肥水平,全年施尿素量 (以N计) 分别为334 kg/hm2、670 kg/ hm2、1004 kg/hm2。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各个土壤的N2O累积排放量与其对照相比的增加量在低、中、高氮肥水平间无明显差异;而小麦生长季,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各个土壤的N2O累积排放量与其对照相比的增加量在3种氮肥水平之间的差异显著。整个稻麦轮作系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明显促进麦田N2O的排放。无论水稻或小麦生长季,对照3个土壤的N2O累积排放量并无显著差异,F土壤(江苏溧水),G土壤(江苏涟水)和H土壤(江苏农科院)的N2O累积排放量,在水稻生长季分别为168mg/m2、127 mg/m2和146 mg/m2;小麦生长季,分别为134 mg/m2、124 mg/m2和168 mg/m2。在施氮肥后,3个土壤的N2O排放量出现差异,如在中氮水平下,小麦生长季,F土壤、G土壤和H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976 mg/m2、744 mg/m2和626 mg/m2。稻麦轮作生长季内,在低氮与中氮两个水平下,不同土壤间N2O排放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以一个稻麦轮作周期为时间尺度,F土壤,G土壤和H土壤总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1.1%±0.23%, 0.75%±0.17%和1.01%±0.11%,表明不同土壤对N2O排放系数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陈玲  范会  蒋静艳 《环境科学》2014,35(8):3102-3109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生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呼吸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的生化特征不同,土壤呼吸和N2O排放也不相同.一般果园细菌数量最多,草地放线菌数量最多,林地真菌数量最多,而竹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少,果园真菌最少;微生物碳氮含量一般果园>林地>农田.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数量与微生物碳氮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真菌数量仅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从高到低为果园>竹林>农田>林地>草地.N2O累积排放量为农田>果园>草地>林地>竹林.土壤呼吸与细菌、微生物碳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的N2O排放与三大微生物、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主要取决于土壤细菌数量和pH的变化;土壤N2O排放主要取决于土壤细菌数量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锌(Zn)污染对农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分别以猪粪和尿素为肥源进行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不同含量Zn (0、50、500、1500和5000mg/kg)对N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在培养第52d向所有处理再次添加尿素以探究其长期效应,共培养80d.结果表明:第1次添加肥料阶段,在尿素为肥源处理中不同含量Zn均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猪粪为肥源处理中除50mg/kg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它含量处理均显著促进N2O排放(P<0.05).第2次添加肥料阶段,不同肥源条件下Zn的作用规律一致,即50mg/kg无显著影响(P>0.05),500和1500mg/kg显著提高N2O排放而5000mg/kg处理与之相反(P<0.05).此阶段500、1500和5000mg/kg处理以猪粪和尿素为肥源时其N2O累积排放量与同肥源对照的比值分别为3.49、3.13、0.01和2.53、2.74、0.04,可见同等含量Zn在猪粪为肥源条件下作用更强,500和1500mg/kg Zn的促进机制为Zn提高了土壤中NH4+-N、NO3--N含量以及控制反硝化过程N2O产生和还原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比值(nirS/nosZ),而5000mg/kg Zn抑制了土壤中NH4+-N进一步转化为NO3--N,从而降低了N2O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UV-B增强条件下农田N2O响应规律,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该系统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小麦的拔节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小麦系统N2O的排放,并减少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对N2O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对小麦植株N代谢过程的影响,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建立田间原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常规尿素及其与硫包膜和聚氨酯包膜控释尿素配施(比例分别为30%∶70%、 50%∶50%和70%∶30%)对黄河故道沙性潮土玉米生长季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常规尿素处理N_2O排放量(以N计,下同)为1.78 kg·hm~(-2),排放系数为0.38%;与之相比,配施30%、 50%和70%硫包膜尿素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12%、 22.5%和11.2%,排放系数下降2.63%~26.3%.相反,配施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增加N_2O排放量0.02~0.41 kg·hm~(-2),其中70%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增幅最大,达到23.0%.回归分析表明,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10 cm处土温、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孔隙含水量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关系.与常规尿素相比, 50%常规尿素+50%硫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玉米产量略有增加,而30%常规尿素+70%硫包膜尿素处理稍微降低了玉米产量,但不显著(P0.05).因此,控释肥减缓土壤N_2O排放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受控于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外源硝态氮添加对典型耕作土壤冻结过程N2O排放的影响,应用室内冰柜模拟土壤冻结过程,研究在室温-冻结过程中硝态氮添加(0、80、200和500 mg/kg)对3种典型耕作土壤(黑土、潮土和黄土)N2O排放影响的特征. 结果表明:外源硝态氮的添加促进了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在200 mg/kg硝态氮添加处理下,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比CK(对照)分别增加了849%和676%;但在添加高浓度(500 mg/kg)硝态氮时,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分别比200 mg/kg处理降低39.3%和21.2%,表现为显著抑制. 随冻结过程的进行,黑土和潮土的N2O排放通量均逐渐降低并接近零排放. 黄土N2O排放通量在室温-冻结过程中变化范围很小,甚至出现负排放.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著影响N2O累计排放量,而土壤pH和C/N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子. 根据室内培养试验结果,为减排N2O,建议在深秋整地施肥时期尽量避免在潮土和黑土中施用硝态氮肥. 黄土的N2O排放似乎对外源硝态氮的添加反应不明显,这有待在大田气候-植物-土壤综合条件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对后茬冬小麦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后茬冬小麦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在前茬进行常规耕作(T)、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常规耕作+秸秆施用(TS)这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没有改变后茬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季节性规律,对冬小麦生物量无明显影响;保护性耕作显著减少了土壤CO2和N2O累积排放量.与T相比,TS、NT、NTS的全生育期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95%(P=0.132)、12.94%(P=0.007)和13.91%(P=0.004),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1.23%(P=0.000)、61.29%(P=0.000)和33.08%(P=0.000).本研究表明免耕与秸秆施用能减少后茬作物生长季土壤的CO2和N2O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UV-B增强条件下农田N2O响应规律,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该系统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小麦的拔节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小麦系统N2O的排放,并减少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对N2O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对小麦植株N代谢过程的影响,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合理施氮是获得较高目标产量和降低因氮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氮量下不同分施次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并探讨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与N2O排放的关系.本试验设空白(CK,不施尿素)、一次性施氮(S1,将0.5g·kg-1尿素一次性施入土壤+硝化抑制剂)、二次分施(S2,将0.5g·kg-1尿素分40%和60%两次施入土壤)和三次分施(S3,将0.5g·kg-1尿素分20%、40%和40% 3次施入土壤).结果表明:①施氮促进土壤酸化,氮分施次数造成土壤酸化程度的显著差异,氮分施次数越多,土壤酸化越强.施氮显著提高鲜食玉米果穗产量及茎秆生物量,但氮肥分施次数对土壤pH影响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S3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的同时,也降低了植物氮吸收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也造成了高的N2O累积排放量.与S3处理相比,S1和S2处理分别增产了40.21%和42.55%,其N2O累积排放量也分别显著降低了79.4%和20.9%.② N2O排放与AOB和nirK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OB和nirK是N2O排放的主要贡献者.S1处理显著降低了AOB和nirK基因丰度,降低N2O排放,S2和S3处理施肥后显著增加了nirKnirS基因丰度,降低了nosZ基因丰度,促进了N2O的排放.氮分施次数影响氮转化过程的功能基因,从而影响N2O排放.由此可见,尿素配合DCD一次性施入不仅能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还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海南地区鲜食玉米种植过程推荐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