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流是流域氮磷营养盐的主要输出途径之一,准确掌握其通量变化和驱动因素对流域营养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池主要入湖河流宝象河为例,基于周水质观测数据和逐日水量数据,构建了河流氮磷通量LOADSET模型.估算了宝象河不同时间尺度(日、季、年)TN和TP的通量,评估了4种低频水质采样和极端气候指数对河流氮磷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8年宝象河的TN和TP年通量分别为270.49 t和11.19 t,存在显著的年内差异,夏季是通量最高的季节,分别占TN和TP年通量的40.78%和41.96%.②基于LOADEST模型的低频水质采样的氮磷估算结果与高频采样差异较小,宝象河TN、TP通量估算受采样频率影响较小.③宝象河的TN和TP通量变化受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极大值、最高气温极小值和平均温差7种极端气候指数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宝象河是滇池流域典型的城市城郊复合型河流,污染因素复杂,污染治理困难。从"十一五"以来,昆明市针对新宝象河城郊、城区和河口段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系列综合整治措施,水质和水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论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治理工程之后,新宝象河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主要水环境因子,探讨了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新宝象河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治理工程之后,新宝象河中浮游生物主要受水温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空间分布差异性已不显著;浮游植物的环境影响因子包括水温、SS和DO,COD和氮磷污染的影响已不显著;浮游动物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是水温、SS和COD,氮磷污染负荷对其群落结构影响已不显著。表明经过综合整治之后,新宝象河生态环境已有了明显的改善,水质处于较为清洁状态,水生态环境处于生态修复阶段,主要污染因子氮磷和COD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已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宝象河水库基本概况,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宝象河水库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宝象河水库基本概况,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滇池宝象河流域氮磷流失空间格局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控制氮磷流失量是水质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定量解析流域氮磷流失量对于氮磷污染精准控制至关重要.宝象河作为滇池流域最主要的入湖河流之一,对滇池水质的影响极为重要.该研究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了宝象河流域高分辨率的氮磷排放清单,通过构建宝象河LODEST模型估算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并对宝象河流域的氮磷流失量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1 456.92、191.16 t,流域内种植业非点源是最大的污染源,其次是城镇生活点源和未收集点源.②2018年宝象河干海子断面TN和TP的径流通量分别为270.49和11.19 t,非点源入河系数分别为0.297和0.048.③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流失量分别为432.28和18.57 t,氮磷流失空间格局呈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流域内TN和TP流失强度总体呈外高内低的分布,农业污染为主的子流域氮磷流失最为严重.该研究提出的氮磷流失量估算方法较好地揭示了流域氮磷流失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降雨和地形的不均匀性是造成流域氮磷流失量呈显著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控制与削减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能够为宝象河流域水环境的精准控污和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6.
滇池流域宝象河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有效理解滇池非点源入湖过程,选择滇池流域宝象河开展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的初步研究.2009年雨季,在其干流沿程上、中、下游设置3个断面进行了初期3场暴雨及河道水量、水质同步观测,并提出降雨净冲刷量、负荷净冲刷量以及净冲刷径流平均浓度EMCn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宝象河TSS、TN、TP、高锰酸盐指数的EMCn、累积曲线M(V)随着河道沿程不透水地面比例和人口规模的增加而提高,TSS、TP负荷贡献率及其M(V)与降雨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而TN和高锰酸盐指数负荷贡献率则与降雨量表现正相关,其中TN中NO3--N所占比例随着降雨事件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提出的EMCn也被证实能有效消除各点位的基流及其负荷影响,相对冲刷径流平均浓度,更为真实反映且能放大沿程断面间、不同降雨事件间的暴雨初始冲刷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1—2020年洱海11个测点水质指标的年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借助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对洱海水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影响洱海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析洱海水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按照主成分分析,洱海水质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和有机物;洱海中部水质最好,南部次之,北部最差;2011—2014年洱海水质污染变轻,2015—2018年水质污染有加重趋势,2019年、2020年水质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
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5—2010年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采取方差分析对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京杭大运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氨氮浓度在2006—2010年间虽有明显下降,但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要求,为劣V类水,总磷亦有明显下降,但在2008—2010年3年间其浓度略有波动,在IV类和V类水质之间浮动;2005—2008年间其水质处于污染状态,2009—2010年水质较好,为轻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苏州高新区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盼盼  谢标  周迪  宋一民  杨浩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615-3622
采用GC-MS检测了滇池宝象河水库沉积物中16种美国环保署(US 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其垂直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宝象河水库近年来PAHs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中16种PAHs均有检出,其含量范围为162.26~762.24ng·g~(-1),平均值为423.30 ng·g~(-1).自底层50 cm至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呈上升趋势.从多环芳烃环数来看,沉积物中的PAHs以2~3环为主,其含量为128.34~518.81 ng·g~(-1),平均值为279.88 ng·g~(-1),占PAHs总量的42.2%~84.1%,平均值为67.6%.FLA/(FLA+PYR)、Ba A/(Ba A+CHR)和Icd P/(Icd P+Bghi P)3组比值及PAHs各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燃烧过程是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主要为煤炭、生物质的燃烧.PAHs含量与总有机碳(TOC)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TOC影响宝象河水库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4—2021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资料齐全的13个断面,对云南境内南盘江流域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断面水体类别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Ⅲ类水质为主,其中龚家坝断面全年污染最严重,狗街断面在2020—2021年污染以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花山水库入口断面2015—2017年水质类别为Ⅱ类,未达到目标水质,其余断面水质类别均达到目标水质标准。总磷为该流域主要超标项目,氨氮次之,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染是造成南盘江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结合曲靖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特点,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05—2015年曲靖市主要江河湖库地表水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曲靖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湖库总体水质有所好转,特别是南盘江干流水体水质主要污染项目COD_(Mn)、NH3-N、BOD5呈下降趋势,牛栏江水质整体较好,但受上游牛栏江—滇池调水工程的影响,河道新鲜水源补充减少,牛栏江水质略呈上升趋势,其他河流水体水质总体变化不大,水库TN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蔡佳亮  苏玉  文航  王东伟  黄艺 《环境科学》2011,32(4):982-989
研究了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并在2008年9月~2009年8月进行逐月17项水环境指标监测,目的是阐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识别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比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与水环境质量评价空间分布格局的特点.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7科8属(其中环节动物门4科5属,软体动物门2科2属,节肢动物门1科1属),群落结构以环节动物门的水丝蚓属(耐污生物)为优势属;TN、 NH+4-N、 TP和DO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分别为2.03~32.00、 0.34~26.66、 0.09~3.20、 0.10~6.80 mg/L;大型底栖动物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均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王家堆渠、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盘龙江、大青河、海河、六甲宝象河、小清河、五甲宝象河、虾坝河、老宝象河、新宝象河和马料河)污染状况严重程度>流域南部入湖河流(淤泥河、老柴河、白鱼河、茨巷河、东大河、中河和古城河)>流域东部入湖河流(洛龙河、捞鱼河和南冲河).  相似文献   

13.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局联合公布了三十项新环境标准,具体是: 1、GB12941—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2、GB/T12990—91 水质微型生物 P.F.U测定方法 3、GB12997—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 4、GB12998—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三束河饮用水水源地2013—2016年水质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溶解氧、砷和氟化物为每月均可检出。三束河水质年平均值常年稳定保持在Ⅰ类,雨季有个别月份由于溶解氧超Ⅰ类标准限值,保持Ⅱ类水质。2013—2016年三束河水质保持稳定并有变好的趋势。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问题关系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重庆朱沱断面和湖北南津关断面分别代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的入出库断面,在对DO、COD_(Mn)和NH_3-N的年均、季均值统计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法评价入出库水质,运用R/S法查明入出库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出库水质在2004—2014年间均介于Ⅰ、Ⅱ类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中,2004—2007年、2012—2014年均为Ⅰ类,2008年均为Ⅱ类,2009—2010年均在Ⅰ、Ⅱ类间变动,且均距Ⅰ类较近;入出库断面每年4个季度水质的相对贴近度均在Ⅰ、Ⅱ类间波动,但更偏近于Ⅰ类,这一趋势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最为显著,2005—2007、2009、2010和2013年整体上两断面水质在4个季度中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年均入库水质变化明显呈现良好趋势,而出库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不变.入出库季均水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入出库过去的水质变好趋势会延续到未来相同的时间序列里,但这种水质变好趋势在将来的变化中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三峡工程阶段性的蓄水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认识,丰富人们对近年实施的环库生态治理工程成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胡永定  韩宝平  王晓 《环境科技》2009,22(5):50-52,56
对徐州沛沿河2004—2008年5年间水质变化及2008年各月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沛沿河水质呈现好转趋势,2008年国控断面李集桥高锰酸盐指数(COD‰)和氨氮(NH4^+-N)年平均值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但各月间水质呈不稳定趋势,其中以丰水期(7~9月)超标率较高,水质最差;枯水期水质相对于其它时期也较差。在详细分析了造成沛沿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主要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水质评价结果的精度,更客观地反映水体环境的质量状况,针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性能易受模型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磷虾群算法(krill herd,KH)优化SVM的模型,将其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结合,选取5种代表性水质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5类水质标准作为输出,建立了基于KH-SVM的水质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鄱阳湖2013—2018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北湖区水质基本维持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Ⅳ类,而南湖区水质各时期波动较大,其中丰水期多为Ⅱ类水,平、枯水期以Ⅴ类水为主,整体上2013—2018年鄱阳湖水质恶化趋势没有明显改善,水质级别仍处于非优类水平;构建的KH-SVM模型性能良好,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可以较好地实现水质综合评价,能够从整体上更准确、客观地反映水体质量状况。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表水资源科学管理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WQI法的鄱阳湖水质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03—2016年16项水质参数,采用WQI水质指数法,研究了近14年鄱阳湖水质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水质WQI均值为(37.61±7.71),处于"良好"水平,但氮磷污染较严重.②水质WQI值变化可分为两阶段,其中2003—2010年间年际变化较大,WQI(TP)由70.7下降至65.20,而WQI(TN)由59.44增加至67.43,相比而言TP污染程度较TN严重;2011—2016年总体稳定,年际变化较小,而WQI(TP)和WQI(TN)值却显著增加,这一阶段TN污染程度超过TP.③鄱阳湖水质2003—2010年TN浓度增加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负荷增加相关,而TP浓度下降则与流域磷污染控制加强有关;2011—2016年,TN和TP浓度增加与生活及旅游污染负荷快速增加密切相关;水质空间变化与"五河"入湖氮磷负荷有关,表现为北部湖区水质较好,西南湖区TP超标严重,而东南湖区TN污染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程海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程海的水质现状及运动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除1#采样点为Ⅳ水质外,2#~9#采样点都为Ⅲ类水质。1#采样点水质较劣的原因是该点处于程海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相似文献   

20.
B-P网络用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应用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水质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实例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P网络用于水质综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