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气质量模型发展所经历的3个主要阶段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各阶段主流模型的研究进展。其中,对第1代的ISC模型与CALPUFF模型进行了比较;归纳了第2代模型的共同特点,并介绍了ADMS模型;重点叙述了第3代模型Models-3/CMAQ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影响空气质量模拟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数字化时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论文回顾了分布式水文模型30年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评述。归纳出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特点。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中,水文单元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论文重点探讨了3种基于DEM常用的流域离散化方法。在模型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框架,包括分布式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和河网汇流模型。在模型参数方面,提出了3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研究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四类富营养化模型,即:营养盐模型,浮游植物生态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富营养化模型的建立思路和应用实例进行概括和描述。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湖泊水库综合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速寿命试验中统计加速模型综述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加速模型是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的核心。加速模型按其提出时基于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加速模型,经验加速模型和统计加速模型。统计加速模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因而倍受研究人员青睐。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加速寿命试验领域现有的统计加速模型,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统计加速模型的形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展望了加速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陆地植物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影响的模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现有的植被对大气CO2浓度影响模型——地球化学模型和生态学模型的主要技术特征;针对较为有前途的生态学模型,就模型的基础数据,模型的结构和模型内的函数参数等三方面,讨论了现有模型的技术缺陷和可能的改进措施;最后,进一步研究了发展新的生态学模型的两条途径,并提出一种新的机理型生态学模型的构架。   相似文献   

6.
土壤污染物溶质运移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污染物溶质的运移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关于土壤中溶质运移模型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各个模型的优势及其不足之处,介绍了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微分方程模型。对应用于非均匀介质中的随机运移模型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和传统微分方程模型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可动-不可动水体模型并讨论了其相关参数的影响因素。列举了几种和其他学科或研究方向结合的溶质运移模型。最后提出了今后模型开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富营养化模型黑箱模型和灰箱模型(物理机理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考察了一系列富营养化模型软件,总结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最后分析了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8.
潍河流域水质管理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澄清  王蕾  杨为瑞  高景华 《环境科学》1995,16(5):27-29,60
水质管理模型包括河流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和水库富营养化模型。河流模型选择QUAL2EU模型并加以改进,增加了模拟COD转化,底泥泛起和水体养鱼的非点输入功能,并将非点源模型和水库模型作了技术处理使之同河流模型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简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活性污泥 1号模型 (ASM1 )为开发平台 ,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ASM CN)。该模型主要描述了碳氧化和硝化过程 ,其中模型组分、反应过程和参数的数量都少于ASM1 ,从而提高了该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实用性。通过测定模型组分、化学计量系数和动力学参数 ,为模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利用ASM CN模型对实际城市污水厂的运行进行了动态模拟 ,模拟结果良好 ,验证了ASM CN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并且也验证了模拟程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预测研究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为提高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的精度,首先应用网格搜索法获得LightGBM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并进行5折交叉验证提升模型的抗拟合能力,建立优化的LightGBM(GSK-LightGBM)模型;然后基于AdaBoost算法训练多个GSK-LightGBM模型,加权组合得到AdaBoost-LightGBM增强集成模型,并采用网格搜索法结合5折交叉验证,实现了AdaBoost-LightGBM模型的参数优化,构建了GSK-AdaBoost-LightGBM模型;最后基于采集到的1953—2018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关样本数据训练模型,得到基于GSK-AdaBoost-LightGBM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并引入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3项评估指标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探究了模型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GSK-AdaBoost-LightGBM模型的3项评估指标值分别为0.014、0.00035和0.077,低于LightGBM模型、GSK-LightGBM模型和AdaBoost-LightGBM模型的评估指标值,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且明显优于LightGBM模型、GSK-LightGBM模型和AdaBoost-LightGBM模型。  相似文献   

11.
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原则及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轮伐期的确定是林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探索在我国现阶段确定森林轮伐期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五条,即:生产原则,经济原则,生态原则,社会原则以及系统原则。 讨论了简单情况下确定轮伐期的数学模型,即生产模型,经济模型,林租模型,净收益模型,土地期望价模型,土地租价模型以及推广了的模型。简单讨论了这些模型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平衡岬湾岸线形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平衡岬湾岸线形态模型。归纳了运用该模型判断岸线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别方法,对巴西南部的Taquaras-Taquarin海湾稳定形态进行验证,验证效果较好。采用人工岬角设计案例,对比了该模型与抛物线模型,结果显示在岬头处BP神经网络平衡岬湾平面曲线形态模型与岸线拟合效果更好,且模型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3.
河道溢油模型在三峡水质预警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三峡水质预警系统有效模拟预测三峡溢油事故,建立了适应该系统的平面二维河道溢油模型。常见溢油模拟的做法是在溢油自身扩展阶段采用Fay模型、在溢油飘移阶段采取油粒子模型,而文章使用根据Fay模型进行扩展之后的油粒子模型,该模型可在溢油的自身扩展和漂移阶段同时使用。该模型结合了油粒子模型和Fay模型的长处,既解决Fay模型只能用于静止海面上的限制,又解决了油粒子模型不能模拟溢油自身扩展阶段的难题,特别适用于水域相对海洋狭小且形状复杂,水流也较复杂的河流溢油模拟。将其运用为三峡水质预警系统的溢油模拟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3-2011年逐日地面资料对福建省18个地面站的雾日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且利用了2007-2012年1、2、11和12月的高空及T213数值预报资料选取预报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分别建立了逐步回归能见度模型、BP神经网络能见度模型和判别大雾3种模型。结论如下:(1)从回代检验结果中看出BP网络模型稳定性次于逐步回归模型,但是BP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成功率均高于逐步回归模型;(2)在试预报时候BP网络模型的预报效果较逐步回归模型更优秀,3个模型中判别大雾的模型准确率最高。建议在日常预报中使用BP网络大雾判别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富营养化生态模型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生态模型的概念、富营养化生态模型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典型生态模型,包括磷与湖泊富营养化相关模型以及生态动力学模型,简要介绍了我国已的湖库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富营养化生态模型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井口平台模型的完善与强度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上采油平台安全评估模型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平台安全评估模型修改建议,并应用修改后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修改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管道是含水层中十分常见的水文地质结构,目前关于含水层中地下水管道流模拟常用的模型有等效渗透系数模型、多节点井流(MNW)模型和管道流(CFP)模型,其中MNW模型和CFP模型被耦合到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中。MNW模型使用有限差分网格渗透系数对管道流进行计算,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假设包含管道的含水层网格渗透系数为孔隙介质渗透系数,但其并不能反映管道-含水层网格系统的高渗透性。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法对MNW模型进行修正,为了检验修正后MNW模型的模拟效果,以二维砂槽试验数据为例,分别采用CFP模型、原始MNW模型和修正MNW模型对管道周围含水层地下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流场与实测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MNW模型与原始MNW模型相比其模拟误差降低了76.14%,且其模拟误差小于CFP模型,说明修正后的MNW模型提升了多节点井流模型对含水层中管道流的模拟效果,更好地体现了现实中管道与含水层的双重介质性,对更加高效而准确地进行含水层中地下水管道流数值模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传统Fick离散模型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改进,即保留Fick模型的方程形式但增加一个参数的时空虚拟源模型。该模型与偏态严重的实测数据也能完美地符合,比传统Fick模型和许多非Fick模型优越。本文还对时空虚拟源模型作了理论探讨,并讨论了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受体模型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用于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受体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对受体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特点,常用受体模型的技术内容,受体模型在城区尺度、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受体模型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当前应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本文通过测定模型进水组分和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4个参数(YH、μH、μA、bH)值进行测量,并利用Matlab编制模拟程序,就ASM1-S模型对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将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的浓度模拟效果较好,最大误差小于10%,从而验证了ASM1-S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