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沘比江污染及危害综合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龙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18-120
随着沘比江流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沿岸厂矿工业污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Pb、cd、As等直接排放河中,Pb、cd严重超标,2002年沘比江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属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沘比江流域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监测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沘江污染及危害综合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龙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B04):118-120
随着沘江流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沿岸厂矿工业污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Pb、cd、As等直接排放河中,Pb、cd严重超标,2002年沘江水质综合评价为劣V,属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沘江流域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监测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汾江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汾江河综合整治的深入,现有排放标准已无法满足汾江河流域水体治理要求,迫切需要收紧汾江河流域排放标准。本论文简单介绍了汾江河流域基本情况,确定了标准制定原则及技术路线,分析了汾江河水环境和工业污染源现状,从而确定流域重点污染源和特征污染物。通过建立水流-水质模拟系统,计算汾江河主要污染因子水环境容量,并进行标准实施后的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汾江河流域结构性污染突出,制定严于国家和省的标准的《汾江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促进重点污染行业升级换代,淘汰一批污染严重且治理难以达标的落后企业和产品工艺,加快结构性污染治理的步伐,促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环保门槛,减少源头污染。为长效持续改善汾江河水质并保持水质清洁,近日,佛山出台实施了广东第一部流域性污染物排放标准——《汾江河流  相似文献   

5.
沘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沘江流域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要建立全方位的污染控制体系,对受污染影响的生产生活用水提出替代方案,对受到污染影响的土地进行治理,完善监控体系。兴建工业点源治理、矿区生态恢复、城镇污染源控制、河道内源疏浚及生态建设、污染土壤恢复、饮用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影响水源替代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确保沘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维护沘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该流域上游与下游、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质监测站对发生在江河中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中承担着前哨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起江河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多年来松花江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对环境水质监测部门开展重大污染事故应惠监测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应急监测工作必需的配置、预警监测断面在应急监测中的功能与作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应加大江河水环境监测的投入,切实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尽快建成主要江河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江河重大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流域水质监测站对发生在江河中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中承担着前哨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起江河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多年来松花江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对环境水质监测部门开展重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应急监测工作必需的配置、预警监测断面在应急监测中的功能与作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应加大江河水环境监测的投入,切实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尽快建成主要江河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江河重大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肖焰 《环境》2005,(Z1):57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实时掌握全省重点流域的水质状况,环境监测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自动控制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由传统实验室模式向自动化监测模式转变.在省财政和省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至2004年底广东省陆续在省内主要江河流域投资建成运行的水质自动监测站达到27个.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沘江流域环境现状,简析沘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讨论了沘江河道清淤工程的必要性以及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沘江河道清淤工程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不能彻底解决沘江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沘江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水质及底质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隐患突出;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城市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沿岸土壤受到污染。提出水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矿区生态恢复;开展河道内污染源清理;实施面源污染控制;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生活用水系统;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手段,通过建立水环境和部分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系统,并运用水污染控制系统研究成果,对水环境污染事故实施有效监控.采用卫星遥感与浑河流域水质准同步监测技术,实现天地一体化模拟实验;采用航天卫星、低空微航、地面监视监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实现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控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技术,构建基于"3S"技术的浑河流域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控系统,实现跨流域江河水质污染自动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流域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严重障碍.在2006年中国七大江河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符合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可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仅占46%;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质占26%.七大江河水系只有珠江、长江水质符合标准,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则是重度污染,几乎丧失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渚清 《环境》2020,(5):41-42
正肇庆市位于西江之畔,江河纵横,水系绵延。近年来,肇庆按照全流域一体化思路,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坚持推进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全方位治理,逐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1—12月,肇庆地表水省考以上水质断面综合指数排全省第二。特别是对于困扰肇庆多年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水质管理体制按照行政区实施管理,不是按流域设置水质管理机构。本文以湖南省湘江流域和美国加州洛杉矶流域为例,对中美两个流域的水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湘江流域"统分管理"体制限制了各级环保部门职能的发挥,按行政区划管理的模式导致流域分割,外部性问题凸显。建议建立流域水质管理机构,实施由省环保厅水质局和其所辖支流流域水质局组成的直线型水质管理模式;实施水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7,(7)
<正>地处东江之畔的惠州,长期以来都把水质保障作为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今年以来,为了全面加强东江及其主要支流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和提升主要江河水环境,惠州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流域百日强化督查工作。督查重点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管,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促进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强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督查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7,(3)
<正>"各县、(市、区)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北江干流及上游支流水质总体良好,北江跨界断面100%达标!"清远,河流众多,水源丰沛,这里的水资源质量,直接影响到珠三角地区的饮水安全。为守护好一方江河流域水资源,近年来清远实施新一轮治水新政,从饮用水源保护到重点河流整治,再到城镇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前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王槐兰 《环境》2006,(Z1):159-160
笔者在从事环境监测的几年里发现浈江河南雄段古市消解断面水质波动很大.为此,根据我市环境管理科和监测站1999~2004年的有关资料,利用单项指标率评价方法,就浈江河南雄段的水质污染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辽宁的母亲河,历史上是一条生机勃勃的大河,滩平沙净,水流浩荡。后因长期过度开发、资源破坏,尤其是工农业及生活污水大量涌入,导致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中国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十一五"期间,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流域干流水质COD消灭劣Ⅴ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江河水体污染的防治和整治,在我国许多江河流域跨界跨地区的,支流沿岸往往存在不少工业污染源,这就给水体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中如何甄别和认定肇事污染源提出了一个难题。本文基于广西南宁市江河流域及支流沿江水环境现状,对存在上述问题进行尝试探讨,重点探究运用排除法厘清水环境事件中排污源的办法,希望能为环境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分析了2016—2018年云龙县沘江流域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究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显示:①云龙县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重污染,其中镉富集最为严重,其次为铅和锌,砷含量较低。2016—2018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所减轻。②调查期间从入境上游到汇入澜沧江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先增后降,沿程污染特征分析与地质背景值及矿业活动相关。③调查区域内农作物的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以铅、镉含量超标最为普遍。在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上表现为蔬菜类谷物类薯类。调查期间,农作物中的砷、锌元素未见明显富集现象;④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的锌、铅、镉元素来源相近,农作物中的锌、铅、镉含量也受相似因素的影响,但土壤重金属污染只是农作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