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云龙水库库区和入库河道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对云龙水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对可能造成云龙水库污染的因子和污染来源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龙水库水污染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龙水库库区和入库河道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对云龙水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对可能造成云龙水库污染的因子和污染来源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云龙水库库区和入库河道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对造成云龙水库污染的总磷、总氮的变化情况和污染来源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依据云龙水库库区和入库河道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对造成云龙水库污染的总磷、总氮的变化情况和污染来源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云龙水库水源区概况、生态环境、水库及入库河道水质、污染源、管理等现状,对水源区内畜禽养殖、农田径流、水土流失、生活污水和固废污染等水污染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龙水库径流区污染物负荷的调查结果显示,云龙水库水污染特征以面源污染为主,入库水量TN占91.8%,TP占98.4%.根据云龙水库水环境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龙水库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与控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龙水库径流区污染物负荷的调查结果显示,云龙水库水污染特征以面源污染为主,入库水量TN占91.8%,TP占98.4%。根据云龙水库水环境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云龙库区来水河流水质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入库河流水质和云龙水库水质、污染来源、贡献率、营养盐变化趋势、分布特征、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河流水质部分指标超其水功能要求,水库水质总体为Ⅱ类,部分超Ⅱ类水功能保护目标,水体为中度营养状况,部分水域出现蓝藻暴发。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云龙水库周边选取5个监测点位,测定土壤中的Cu、Zn、Pb、Cd、Cr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龙水库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指标地质累积指数Cd和As处于轻度级别; Cu、Zn、Pb、Cr处于偏中度级别;重金属的污染度单因子六项均处于低度污染,多因子也处于低度污染;生态风险指数单个金属指标和多个金属复合指标均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土壤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柴河水库及入库河流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剖析了对柴河水库造成污染的点源和面源的现状,提出对柴河水库的点源、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淮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是洪泽湖的主要补给水源。近几年淮河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沿淮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洪泽湖开发和南水北调产生质的影响。淮河流域水文、水质条件决定了淮河水质转好存在极大的困难,进一步加强点源控制、着力开展区域综合防治、经环境法制观念、开辟污水新出路,对根治淮河污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与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流域在云南省境内的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进行了测算,对污染物的来源构成、空间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地识别,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水质的定量评估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水污染防治政策.为研究近期淮河流域行政区划尺度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以淮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根据2009-2017年31个水质站点的水质周测浓度,结合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季节性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及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ρ(CODCr)、ρ(NH4+-N)和ρ(T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ρ(CODCr)、ρ(NH4+-N)和ρ(TP)在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但各水质指标依然较高,ρ(CODCr)和ρ(TP)在丰水期略高于枯水期,ρ(NH4+-N)在枯水期高于丰水期.②在空间上,水污染比较严重的有沱河、浍河、惠济河、涡河、贾鲁河、清潩河、颍河中游、黑茨河、汾泉河和洪汝河,大部分站点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或Ⅴ类水质,部分站点甚至属于GB 3838-2002劣Ⅴ类水质;而颍河上游、北汝河、沙河、淮河干流及史灌河的水质较好,基本属于GB 3838-2002Ⅰ类或Ⅱ类水质.③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ρ(CODCr)、ρ(NH4+-N)、ρ(TP)与旱地和城镇面积占比均呈正相关,与林地、草地和荒地面积占比均呈负相关,与水域面积占比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显示,淮河流域(河南段)水质有所改善,但部分地区水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旱地与城镇用地是造成研究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林地、草地、荒地和水域能够缓解水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蜚克图河流域宾县段2个断面的水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识别出化学需氧量、氨氮是蜚克图河流域宾县段的主要污染因子,根据流域沿线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排放负荷情况,对蜚克图河流域宾县段水环境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防治流域污染的对策,为恢复蜚克图河支流水体生态功能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曲靖市境内南盘江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环境科学导刊》2013,(4):59-63,69
利用2006—2012年曲靖境内南盘江河段(以下简称南盘江)国控、省控断面监测数据,分析南盘江水污染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揭示了南盘江水质已呈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虽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水源水质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该文通过对近17年黄浦江上游水质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系统探讨了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并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诊断当前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土地利用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控、流域环境管理等方面初步构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7.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艳  李德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91-194,96
根据黄河兰州段所处的地理位置介绍了黄河兰州段污染状况及污染物来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其水质的变化趋势并做出了主要污染物总的变化趋势;对其水源水做出了评价,说明了可能存在的有机物和无机致癌物的种类、来源;根据黄河兰州段有机物污染及其特殊性讨论了黄河兰州段对于有机污染物的承载力;并依据其具体情况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水环境规划方法框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界定小流域概念的基础上,将流域分析方法引入到小流域水环境规划中,初步建立了典型小流域水环境规划方法框架.该方法遵循了污染物在小流域中的运移规律,针对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源头-途径-末端-汇",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能够反映出不同污染物对流域水质的影响规律.以云南省寻甸县牛栏江小流域为例,在对其水环境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以确定重点污染控制区域和敏感地带,同时制定了其总量削减计划,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及河流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水环境规划方案.该方案实施后,CODCr和NH3-N可分别削减1 857和125 t/a,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河口及附近水域沉积物砷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在秦皇岛汤河和戴河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沉积物中As含量,分析沉积物As含量与沉积物有机质、pH以及上覆水体As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条河流沉积物As含量的分布均为:河口>近海岸>河段。沉积物中As含量与上覆水体中A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文章还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砷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汤河河段沉积物和戴河所有取样点沉积物As含量较低,属《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其地积累指数(Ige)o属清洁水平。而汤河河口和海岸沉积物中As含量较高,属《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二类,其地积累指数(Ige)o属轻度污染或偏中度污染水平。2条河流沉积物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r)i均属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08~2011年度瑞丽江姐告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瑞丽江姐告断面水体以生物、有机类污染物为主,无机、金属类污染物次之;水体总体污染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显著。对瑞丽江姐告断面水质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