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水江流域污染治理十余年,以污染企业治理为重点,先后使用了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及经济手段,清水江流域水质有了明显改善。2006年,出境断面氟化物开始稳定达到Ⅲ类水体标准;2012年9月起,总磷和氟化物实现"双达标"。  相似文献   

2.
包头市空气氟化物污染是包头市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各级坏境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对氟污染进行控制。本文通过对近20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e丹,通过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污染程度明显下降。但是,近年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氟化物污染又有上升势头,情势不容忽视,提示仍需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分析大气氟污染现状,排污费征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略高于治理费用原则,测算氟化物超标排放污收费单价,对治理工程费用分的方法及地区经济水平,污染物危害性,排放方式调整系数的核定方法进行探讨,最终出推荐征收标准,并进行实用验证。  相似文献   

4.
煅后焦吸附脱除沥青烟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以煅后焦为吸附剂治理自焙槽铝厂含沥青烟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煅后焦做吸附剂,可以达到一定的净化效果,使后一步氟化物的去除工序有更好的效果.在60~90℃温度范围内,煅后焦对沥青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电解铝厂周围的大气环境及农作物中氟化物含量的监测,分析评价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氟化物对其农作物的影响,并提出氟化物的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满洲里市水体中氟化物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满洲里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已超过有关水质标准,在分析氟化物环境表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氟化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指出地表水体中氟化物污染主要是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地下水中氟化物主要是由于降水淋溶和岩石中含氟岩石的溶解引起的,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海市郊十个工厂附近的大气、降尘、水、土壤、蔬菜和人尿等生态因素含氟量的调查研究,证明各厂排放的氟化物对附近的蔬菜生产和人体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污染的严重程度与各厂的排放强度以及与厂外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并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蔬菜的损失和保障人体的健康提山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满洲里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已家关水质标准,在分析氟化物环境表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氟化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指出地表水体中氟化物污染主要是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地下水中氟化物主要是由于降水淋溶和岩石中含氟岩石的溶解引起的,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2~2005年对北盘江上游4个断面的主要水污染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宣威境内北盘江上游水污染最严重的水域是板桥东河与盘龙河,饮用水源偏桥水库已属重污染级.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氮磷有机污染物、氟化物和重金属,主要污染类型为农业、食品工业和生活源排放的有机污染、冶金和化工企业排放的氟化物和重金属污染以及煤矿排放的矿井水污染,为确定重点治理对象和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实际监测及模拟分析对某建筑陶瓷厂中排放出的氟化物对周边环境污染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通过高斯模式预测出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得到了氟化物在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的的污染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某铝厂附近农田土壤(0-20cm)为主,采用碱熔法和浸提法对土壤进行预处理,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土壤总氟和水溶态氟含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附近表层土壤已受到氟化物污染,针对氟污染土壤提出防治措施,从而减轻土壤氟污染的危害。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溶态氟与总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71),说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氮素流失对水环境污染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之一,农田氮素流失是水环境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文章从农田氮素对水环境污染途径、氮污染控制模型、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水环境氮污染防治进行概述。综合国内外农田氮流失污染防治措施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强农田养分管理,利用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施用控释、缓释肥料,改进施肥方式,从污染源头控制和减少氮素流失;同时,充分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建立人工湿地、植被过滤带、多水塘系统,改变或切断氮污染物的传播途径是控制农田氮素对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电解铝厂周边土壤和农作物氟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某电解铝厂周边大气、土壤和农作物氟化物污染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铝厂周围大气氟污染与采样点到铝厂距离无明显相关,却与采样点的方位成显著相关;土壤中水溶氟的含量与采样点到铝厂距离呈负相关.农作物玉米叶片氟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铝厂排放的氟化物.玉米果实样品中的氟含量除对照点属于中度污染外,其余样点样品均属重污染.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氟污染与人体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双阈值效应。人体长期暴露于氟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活动引起的氟污染环境中,会促使氟不断进入体内,最终导致氟中毒及其它氟效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氟化物和全氟化合物(PFCs)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状况,综述了氟污染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及污染/转移途径;回顾了氟化物及PFCs在人体内已产生的众多效应研究;总结了在饮水型氟污染、燃煤型氟污染、工业氟污染及人体氟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氟中毒区污染、人类活动氟污染以及氟与人体健康关系三个方面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真空热解过程中加入CaO作为固氟剂,用以吸收电极活性材料在真空热解的回收工艺中产生的氟磷化合物,能有效减轻二次污染。研究了温度、CaO添加量、停留时间等热解条件对真空热解固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氟效果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温度500℃以上变化不大,并略有下降;CaO添加量对固氟效果有促进作用,30%可达到很高的固氟效果;30 min的停留时间对于含氟化合物的分解已经足够。得到CaO固氟工序的最佳操作参数:CaO添加量30%左右,温度500~600℃,停留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6.
砖坯烧制过程中氟逸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杭嘉湖地区的2种典型制砖粘土及富石灰的紫红壤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砖瓦厂现场测定研究了制砖中氟的逸出特性。结果表明:氟在粘土矿物发生脱羟基作用时开始逸出,温度约为600℃,主要逸出发生在约800℃至砖坯发生明显烧结时的范围内,砖瓦窑内存在可使氟逸出量减少的氟循环现象;制砖粘土性质及工艺对氟逸出存在较大影响,CaO含量高的粘土氟逸出量明显较少;中适量钙基物料、烧结料及改进制砖工艺可抑制氟的逸出。  相似文献   

17.
“九五”期间,为综合治理滇池,恢复其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面源污染源治理、内污染源治理和水资源调配及其它等5方面的治理工程措施。对治理工程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其原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磷是水体中一种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应根据特定水域的环境容量,确定削减量,通过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优化负荷分配,进一步确定磷的关键控制区,提出控制和管理措施。介绍了美国磷负荷估算和分配的方法,提出了控制非点源磷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宣威市农村土壤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通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环境管理、消除和控制土壤污染源、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改良和治理措施,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壤综合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