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氧化塘建成前,鸭儿湖(面积8千亩)被农药废水污染对水生态系的影响,业已报导.污染对鱼类影响尤为明显.鱼产量大幅度下降,一些经济鱼类消失,鱼体严重畸形(见附图),残留超标(超标率平均达50余倍).1966年放养45万尾鱼种,不到一个月死亡殆尽.从此,一个年产20—30万斤鲜鱼的高产湖,停止生产.鸭儿湖变成废湖.  相似文献   

2.
对几种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氧化塘是一种经济的污水净化系统,但由于停留时间长,需要大面积水面,故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但在氧化塘中放养水生植物吸收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质,可以加速污水净化,提高生物氧化塘净化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采用凤眼莲、水浮莲、革命草、槐叶萍、细绿萍(U.K.)和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国各级环保领导机构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组织有关研究所和高等院校,调查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水域,广泛地开展了水体污染的研究.先后对第二松花江、湘江、蓟运河、官厅水库、鸭儿湖、大冶湖、白洋淀、渤海湾、黄海、南海等水域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上述水体都程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塘的发展概况 生物氧化塘,又称污水稳定塘。它是一种构造简单,管理维护容易,污水净化效果稳定,投资少、能耗低的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在塘内经过较长时间的停留,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最后达到净化的目的。 根据已有资料,氧化塘处理效果稳定。美国约有三分之二氧化塘处理的出水 BOD全年大多低于30mg/l,大肠菌指数不超过100个/l,BOD 去除率一般为60~90%;我国氧化塘停留时间为3~5天,BOD 负荷为  相似文献   

5.
在瘦西湖选择中试河段,利用太阳能风能绿色能源,研发了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系统由风光互补发电子系统、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子系统、植物生态子系统组成。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运行正常。按照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进行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贴近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水净化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原水水质低于景观水C类,经该系统水净化后,可以达到景观水B类。系统的开发与实验,探索了利用绿色能源河湖水净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底栖动物螺蛳对池塘底泥及水质的原位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螺蛳为净化生物,研究了直接向养殖塘中放养螺蛳对鲫鱼养殖塘的底泥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放养螺蛳使得养殖塘水质的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然而改善前后水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仍同属于重污染等级.因此仅采用直接放养螺蛳的方法对养殖塘进行底泥修复还不能使养殖塘水质得以彻底净化,应与其他修复技术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香港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促进香港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联合于1986年9月5~6日在深圳市召开“中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讨会”,会议首先听取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代表作的题为“香港地区的工业发展概况与污染”的报告.内地代表就电镀污水、印染污水和食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利用氧化塘净化甘蔗糖厂中等浓度有机废水,分析了氧化塘净化过程各参数变化,论述了氧化塘运行规律及养殖试验.用三级氧化塘处理具有投资省、管理方便、成本低等特点,也便于废水综合利用,效益明显.该项研究为糖厂中等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利用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呈奎、刘建康两教授主持,有1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于3月13日~15日在安徽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姜礼燔等就拟建巢湖电厂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影响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并通过论证。专家组认为该评价报告通过对巢湖渔业资源、水生生物的调查,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手段进行对湖中银鱼、梅鲚鱼、鲌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及浮游生物的热冲击试验、热回避试验、运载效应试验以及在不同温度、营养盐类条件下模拟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生长等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温度对巢湖水生生物影响评价。其设计方案合理,论点正确,方法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联合主持的“全国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环境行为和污染控制”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2日至26日在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85篇,其中有的填补了国内某方面的空白,有些则在该领域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结合我国特点,控制和治理有机污染物;(2)致癌作用的双区理论和—揽子  相似文献   

11.
借助熵权-集对分析法,以龙泓涧流域主流多级生态塘中具有代表性的8个断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水质特点,选取溶解氧(DO)、COD、TN、NH_3-N和TP等5项指标,对多级生态塘系统的净化功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多级生态塘系统内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污染物是引起本流域内水质较差的主要污染物,通过多级生态塘系统的净化,本流域内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Ⅲ类,并对氮污染负荷的削减具有比较明显的功效。最后,对本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为龙泓涧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第一届湖泊环境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5日至20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受中科院环委会委托,由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和杭州市环科所筹备召开。我国从事湖泊环境监测、教学、科研单位的代表82人参加了会议。收到的论文和报告内容较为广泛,有湖泊环境监测及其评价、水质富营养化、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及湖泊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对湖泊环境的影响、还有水质标准和规划与湖  相似文献   

13.
生物过滤技术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恶臭污染是一项有效经济的环境友好技术,生物技术目前正成为一种处理各种废气的有效的选择.研究了生物过滤技术在不同恶臭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治理恶臭气体的原理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过滤设备在生活污水厂和垃圾压缩站具有理想的恶臭净化效果,但不能满足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需求,仍然需要工艺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氧化塘在环境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目前的氧化塘系统有多种形式,根据在净化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厌氧塘、兼性塘和好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氧化塘停用及清淤后底泥中氮的赋存,以严家湖1号氧化塘为对象,研究人工堆积区(原氧化塘底泥清淤堆积区域)和氧化塘沉积区(原氧化塘水域)氮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工堆积区和氧化塘沉积区表层(0~5 cm)沉积物总氮(TN)分别为2245.22、1193.20 mg/kg;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湖泊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5日至20日在杭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受中国科学环境委员会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和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筹备召开的.从事湖泊环境监测、教学、科研单位、及湖泊环境主管部门的代表8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报告55篇,内容涉及湖泊环境监测和评价方法、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农药和重金属污染、湖泊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对湖泊环境影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环委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污染生态学术会议于1983年12月27日至1984年元月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各部属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和地方环境科研、监测、  相似文献   

18.
城市缓流水体因其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大、自身流动性小和自净能力弱的特点 ,正处于被人为破坏而面临消失之中。而生物净化技术是根据水体自净的原理而设计和开发的污染水体净化技术。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城市污染水体常用的生物净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指出了各种生物净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为我国城市水体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城市人工湖生态治理方式,依据水生生物食物链及生物操纵理论,人为对成都锦城湖2号湖进行水生态系统构建;对建成后2号湖的水质及水生植物群落演替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评价生态治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以人为构建各营养级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对人工湖水质净化具有良好的效果,运行第1年(2013年)去除氮磷量分别达到7.28 t和0.25 t,水体透明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未出现藻类水华现象;运行第2年1—7月削减氮、磷量也分别达到5.6 t和0.29 t,但由于人为因素及高污染负荷的影响,水质出现恶化现象。锦城湖2号湖水体生态建设对于类似人工水体的水质改善和生态工程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藻菌生物膜是一种高效共生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兼有藻、菌的协同作用,因此在降解机理上与生物转盘或活性污泥法不尽相同。就其高度集中的净化空间和净化时间而言,又异于氧化塘或氧化沟。生物膜上大量的菌来自活性污泥,它们对炼油污水主要毒物石油、硫化物、酚类化合物和氨(铵)氮化合物等的氧化分解,早已为众周知。在直观上,藻类是生物膜的主体结构。藻类对上述毒物的综合去除,截今虽极少报导,但氮磷、有机物和其它毒物的净化,资料却十分丰富。自Wahbe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