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碳是引发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针对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企业中过度排放且无法有效计量的问题,探讨了检测法与核算法两类二氧化碳排放计量方法,简要概述了现行的二氧化碳排放检测技术,并对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技术拓展做出了分析阐述,为二氧化碳排放检测技术研究以及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温室气体放对全球气体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用两个模型分析印度温室气体排放和缓解的政策,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能源系统最优化模型;另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宏观经济模型,MARKAL是用于分析技术、电力需求峰值、碳排放税和其它一系列政策方案;而SGM是用于分析碳排放税和排放许可量方案。在参照方案中,能源使用量和碳排放量在1995 ̄2035年期间几乎增加了4倍。分析表明,对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显著降低能源用量和碳排  相似文献   

3.
评估洁净煤     
洁净煤是旨在减少燃煤发电厂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的总称。通常情况下,清洁煤被煤炭公司视为碳捕获和封存技术,通过泵将二氧化碳储存在地下,发电厂利用集成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将煤气化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国家环保局的推动下,美国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为著称的是《清洁空气法》,此立法意在缓解气候变化。目前,美国41%的二氧化碳排放应由电力部门负责,而其中的一半来自该部门的燃煤电厂。  相似文献   

4.
<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也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80%的电力来自烧煤。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只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降低碳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遏制全球变暖的共识.碳交易已被证明是当前最有效的减排手段之一,碳交易市场也已成为当前全球潜力最大的交易市场.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悄然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因此,在我国国内构建碳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燃烧煤炭、汽油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加速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其实,建筑业必不可少的水泥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现在,澳大利亚一家水泥厂发明了环保水泥,能够极大减少水泥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7.
人为原因造成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全球已在国际法和国内法等诸多层面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控。在科学属性上,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的主要类型,其他类型气体都有通过全球升温潜值(GWP)换算为二氧化碳单位。在法律属性上,无论在气候变化国际法,还是在主要国家的国内法层面,尚未将温室气体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类型。碳排放交易制度是管控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制度型工具,其有效实施有赖于在科学层面对温室气体的深入探索,以及在法律层面对这类气体法律属性的有效界定。  相似文献   

8.
钟天明 《环境》2011,(12):27-29
何谓碳排放?碳排放其实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而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它们会使地球表面升温,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但使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今天,人类已经警醒,开始寻找应对"温室效应"的良策,目前所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09,(7):71-71
美国公司开发新软件跟踪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最大风险投资基金KPCB公司将在近期开始销售其为商业企业开发的测量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软件新星Hara,通过网络跟踪企业的电力、水以及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现行脱硫技术存在排放温室气体的隐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持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得全球出现了持续性的气候变暖趋势,而为了治理局部的和区域的SO2污染问题,大规模的脱硫活动在我国急速增加,这势必大幅增加CO2的排放,加剧气候变暖的进程,如果我国大型火电厂的脱硫率达到80%,按照2005年全国SO2排放量已经达到0.2549Gt计算,采用现行脱硫方法将每年向大气中排放0.088Gt的CO2。将占我国CO2年排放量的10%,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形成严重威胁。因而,需要研究脱硫的无碳工艺,以及碳捕集、碳储存、碳利用技术,树立综合的环境意识,在控制大气污染、减排温室气体与保护臭氧层方面寻找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农业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低碳农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行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农业的目标是减缓温室气体,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高效农业。在推动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措施方面,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采用其他相应的技术措施相结合。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温室气体总量排放的同时,增加耕地、草地和林地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从而实现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阎霄  张扬  李政  郭怀成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1):4740-4751
为共同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学界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其研究现状受到各界关注.为深入了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目前状况和前沿动态,以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中1995-2019年发表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本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了比较高的关注度,近10年发文量上升速度较快;②领域内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地,且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各机构、作者间合作频繁;③领域研究内容以二氧化碳、甲烷等传统温室气体及其导致的气候变化效应为主,中后期出现了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的相关研究,中国是较多见的研究案例所在地;④领域高引文章涉及重要温室气体的源汇识别和强度计算、全球排放预算估计、针对重要排放部门的减排措施等主题,采用包含实验测量、模拟计算在内的多种手段寻找优势减排潜力部门,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气候变化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世界封存CO_2驱油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全球变暖,评述了世界可深层封存CO2的潜力,世界各国封存CO2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CO2驱油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电力碳排放的数据质量取决于电网排放因子的准确性。为了获得用于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电网电力碳足迹排放因子,基于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和计算方法,将核算范围扩展到电力上游的燃料开采与生产、发电设施建设与退役以及电力生产过程,考虑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排放,得到202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的电网电力碳足迹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排放因子最高(1.005 t CO2e/MW·h),南方地区排放因子最低(0.470 t CO2e/MW·h),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省份排放因子低,全国排放因子显著降低。研究得到的电网电力碳足迹排放因子可为电力碳排放计算提供参考,建议在计算产品碳足迹时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为削减全球范围内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环境条约,使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承担了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在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同时,为了以更低的经济成本减少排放,以欧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成员率先进行了碳市场的建设和实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国际强制减排义务,但面对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显著增长,中国开展试点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顺应了世界各国采用经济手段减缓气候变化的发展大趋势,也是中国为实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所迈出的坚实一步.本刊特别策划了本期选题,以期让广大读者能够更详细地了解中国应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而为降低世界碳排放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据2000年8月美国生态学会议交流的研究报告和科学-Science-杂志的报告-2000,289,1922-1924-,土壤中氮的含量高使美国粮食作物农田排放的温室气体-GHG-比作物吸收的多.这一结果使美国和加拿大希望农田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减少其排放份额的希望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少耕作和少用化肥会减少温室气体生成,但农田作为碳汇的作用不如农业部预期的那样大.以前的研究注重粮田对碳的捕集和释放.新的研究计算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总收支.密执安州立大学生态学家Phil Robertson说,对所有粮田系统来说,N2O是最大的单个全球变暖潜势-GWP-排…  相似文献   

17.
2007年,联合国环境署将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这是一个关于减排的话题.它从全球变暖的角度,呼吁全世界关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导读     
<正>P7刘常瑜《温室气体、颗粒物排放与经济发展——基于STIRPAT模型的全球实证》本研究以世界银行绿色手册公布的2000~2008年世界范围内106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STIRPAT模型,基于国家级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吸入颗粒物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要素、技术水平为研究数据,分别对碳排放和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世界层面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颗粒物排放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气污染超标 人类在最近一个世纪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20%。全球每年使用的矿物燃料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达55亿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约9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碳超过标准的大气环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早亡,另有10亿多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等颗粒物超过标准的环境中。 温室效应上升 从1950年到1985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氟烃等物质增加20倍。据美国科学家计算,世界6个工业化大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占45%。过去100年中气候最暖的6年都在80年代。气候专家预计2025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摄氏一度,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摄氏1.5—4.5度。在过去100年内,世界海平面上升10—15厘米。预计在未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12,(5):94-94
一项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水坝在气候变暖中的巨大作用:随着水流的忽高忽低,水库是如何产生惊人的温室气体的?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量化湖泊、水库和河流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分析了水位降低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会随水位的下降而急剧增加,水坝和水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被低估了,水坝和水库是新的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