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人口困境主要是总量困境,人口风险主要是总量风险,在这个根本风险面前,其他任何所谓的独生子女风险论都要退到次要位置。中国在完成了使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这一重大任务后,应加速实现人口零增长的伟大战略,采取现金奖励、提高养老金水平、减免中高等教育收费、提供更优惠的医疗保障等措施,促使更多的家庭主动放弃计划内二胎,使总和生育率降到并长期保持在不高于1.5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狄瑞云 《环境教育》2013,(Z1):77-79
创建绿色家庭是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建绿色家庭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和本质需要,创建工作任重道远。创建绿色家庭是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建绿色家庭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和本质需要,创建工作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决定了其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标志着中国已经执行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这引发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独生子女政策曾经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的每个家族和每个人,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同样将深深影响到中国的每个家庭和每个人。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今天,人们自发、自觉地对这一变化进行了分析、点评。这也是第二天的网上网下被政策变化刷屏的原因。在此,我们编辑整理了部分相关微博。这些微博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和反思独生子女时代,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展望全面放开二胎时代。  相似文献   

4.
倪璧芬 《环境教育》2000,(2):20-20,22
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工程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校环境教育的成果 ,发挥学校在环境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开展了“让绿色行动进入家庭走向社会”的活动 ,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学校影响社区 ,使绿色行动进入千家万户 ,为促进我市环境保护上一个新的台阶作出贡献。绿色行动进入家庭学生是家庭中有重要影响的成员 ,我们利用学生与家庭、学校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生将环保行为带入家庭 ,与家庭成员一起实施家庭环保计划 ,使每个学生家庭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减少生活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在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我国家庭结构向规模微型化与结构扁平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的人口成为社会的主体人群,并在人口、教育方面呈现明显的发展趋势。其中,亲子旅游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其特征与趋势的相关研究尚需提升。基于1159份问卷调查,揭示亲子出游动机、出游频率、时段选择、消费水平、出游方式、人群结构、活动选择、出游决策影响因素等特征,分析未来亲子旅游的发展趋势,以期揭示在我国家庭结构变化背景下未来亲子旅游的消费趋势,为消费形势判断和具体的产品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系统本质上是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的统一。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内部、要素之间以及整个社会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7.
创建绿色家庭是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建绿色家庭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和本质需要,创建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社会是科技时代带来的。防范、降低科技风险,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尤其应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总体上,科技的发展不由个人控制,它已经完全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中。社会的发展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因此现代人首先要反省生活方式。如果风险理论能促成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科学也将随之调整自己的节奏。  相似文献   

9.
科技越来越强大的反面,是它给社会带来的风险越来越突出,这里有科技本身的问题,更有制度—游戏规则和文化态度的问题。利用和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的本性,科技风险无法完全避免,我们所能做的是在谨慎原则、伦理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上寻求共识,并注重阶段性问题阶段性解决,而非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10.
小事大爱     
潘燕燕 《环境教育》2014,(10):76-77
正清扫、处理垃圾是每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在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年江苏省江阴市北国中心小学开展了"卫生从我做起,用心呵护校园"的活动,全校师生共同行动,使学校在很短的时间内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作为班主任的我,在与同学们共同努力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不小的感悟。独生子女做值日家庭卫生没有人检查评比,可是大家都会将它打扫得很干净,这是出于家庭生活的需要。而对于学校卫生而言,如能将它与学生的内心需求有机结  相似文献   

11.
正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利用社会工作视角介入环境教育,整合社会资源,激励全民环境保护行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是由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所导致的问题,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失调。近年来,社会工作学界开始将生态环境领域纳入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及实务的范围,实践中已经有社会工作介入生态环境保护、社区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人们感觉风险增多,原本无害的东西突然间就有了危险,这是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风险传播放大机制建构的结果。真实信息匮乏催生了无端的焦虑,社会信任缺失加强了"一坏百坏"的污名心理。信息是风险放大的关键因素,找到放大的节点,将真实信息、推理过程、恰当概念,通过不同渠道频繁重复、详细描述,可有效地预警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钟斐 《绿色视野》2012,(11):40-43
女性特点浅析 女性,是一个雌性人类,是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或文化上的性别角色。女性的特点有很多,温柔、善良、心灵手巧、通情达礼等等。除生理特点外,女性也因其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负担日益加大而容易感情冲动,但注重纤体塑身,美容护肤则是几乎所有女性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夏光 《绿叶》2014,(8):92-106
当前和未来,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风险包括环境质量风险、人群健康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生态安全风险、区域平衡风险、国际影响风险。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兴起的强大环保之风,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生态环境压力,但生态环境回旋余地大大降低、经济发展对其结构性压力仍将持续、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滞后等因素,可能推高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发展来说,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活组织。家庭环境教育的作用家庭环境教育是指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成员的自我及互动的环境教育。家庭中的生育、儿童的社会化、家庭消费、家庭环境都涉及到环境问题,实际上生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6.
孙晓沛 《四川环境》2022,(6):299-304
为维护社会稳定、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重大资源环境类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充分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防控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价值,进一步确保评估结果的规范性、准确性。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AHP法进行研究,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4个维度构建了由52个指标组成的的社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值计算模型以及项目风险定级方法,评价以R<0.34为高风险,0.34≤R<0.68为中风险,0.68≤R≤1为低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化解此类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措施建议,为社会稳定风险定量化评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提升农户社会资本和降低农户生计风险是乡村振兴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理论分析社会组织如何提升和改进社会资本后,聚焦农村社会组织如何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提升、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意愿,利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武威市、张掖市995位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参加社会组织状态及类别、地区差异等因素对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参加社会组织类别因素对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其中:服务类社会组织影响最大,文化类次之,经济类最小。(2)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对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的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对其影响存在“脱钩”现象。(3)武威市农户参加社会组织对农户生计风险应对的影响显著小于张掖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场实施阶段某海外废弃泥浆岩屑处理工程的特点,采用HAZOP分析方法和头脑风暴方法,对由社会环境和自然坏境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社会环境和自然坏境造成的主要风险因素,需要重点对其进行风险控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注天气预报信息等19项风险控制措施。员工工作效率低下这一风险事件位于风险地图网络的核心节点,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下的环境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对现代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治理需要以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法治国家要求立法、行政与司法的长期稳定、系统有效运作,而风险管理需要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对风险有及时认知和科学评估,两方面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现代环境行政法首先强化了直接行政监管,不断加强对私权干涉的程度,而且扩展了现代环境规划制度,还创新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同时针对现代环境问题的源头:经济上的外部性,针对性采取多种经济手段。此外在风险沟通和信息公开以及加强程序性权利上,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得到细化。这些环境治理行政手段既继承了国家传统行政机制,又都基于法治国家与风险管理理念予以补充,以更有效地、针对性地实现现代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协调发展的和谐性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是生态文明的三个核心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