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了Na在不同树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分布,以及刺槐地下部分Na含量与对应土层Na含量的关系。在长时间盐胁迫下,大量Na盐进入刺槐体内,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Na盐积累量骤然增加。刺槐地下部分Na的绝对含量和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地上部分。随着根系不断向土层深处伸延,刺槐根部Na含量显著增加。本研究揭示了在高盐环境中,刺槐通过调节Na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以减少Na+的生理毒害,提高其对高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下弗吉尼亚栎生长和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是美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绿化树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文章采用Hoagland溶液水培方法,研究了美国引进树种-弗吉尼亚栎(简称弗栎)在3.0 g·L-1、5.0 g·L-1和7.0 g·L-1 NaCl胁迫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对Na 、K 选择性吸收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经过不同质量质量浓度NaCl处理21 d后,随着NaCl质量质量浓度的增加,弗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其中茎叶生物量减少的幅度较根系大,表明弗栎地上部生长比地下部对盐胁迫更加敏感,从而导致根冠比增加.同时发现,盐胁迫处理不同时期对叶片脯氨酸含量和Na 、K 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在处理7 d和21 d时,叶片对Na 和K 的吸收量均有增加,使K /Na 维持相对稳定的比值,而脯氨酸含量随NaCl质量质量浓度的增加减少;在处理第14 d时,对Na 吸收增加的同时,抑制了对K 的吸收,导致K /Na 比值随NaCl质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而此时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盐质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表明在盐胁迫早期和晚期,弗栎可能通过增加对K 的吸收以减轻Na 离子毒害效应,而在盐胁迫中期,叶片积累脯氨酸是适应盐胁迫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下接种丛枝苗根真菌对甜菊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胁迫是普遍而严重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丛枝菌根(A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被认为是提高植物抗盐性的有效的生物方法.甜菊(Stevia rebaudiana)作为一种新兴的保健型糖源植物,分布范围较广.通过设置盐胁迫(0mmol/L和200 mmol/L)和接种AM真菌(未接种和接种摩西球囊霉)4种处理组合,解析AM真菌对甜菊抗盐性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盐胁迫显著降低了甜菊的各部分鲜重和干重、基质pH值和菌根化结构形成的强度,但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氮、磷含量.在非盐胁迫下,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植株各部分的鲜重和干重;而在高盐处理下,AM真菌的促进效应则不明显,这可能与高盐下AM真菌结构的形成和发育状况的显著降低有关.此外,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甜菊植株的磷含量尤其是在高盐胁迫下,且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甜菊的氮依赖性显著下降而磷依赖性显著升高,促进磷元素的吸收可能是AM真菌提高甜菊耐盐性的内在机理.本研究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可显著增加非盐胁迫下甜菊的生物量,同时有利于高盐胁迫下甜菊植株磷元素的吸收,这可为甜菊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添加NaCl和Na2CO3模拟盐胁迫和碱胁迫的水培方式,研究了La(NO3),浸种对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红小豆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无胁迫对照组相比,盐碱胁迫明显抑制了红小豆幼苗的生长;在Na+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碱胁迫对红小豆幼苗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盐胁迫;(2)使用La(NO3)3浸种可缓解盐碱胁迫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受胁迫红小豆的株高、叶面积、总根长、总根数、叶绿素、根活力、SOD活性、POD活性及CAT活性增加,并显著降低幼苗MDA含量水平,且表现出在盐碱胁迫下变化幅度高于无胁迫处理的现象;(3)在本试验条件下,30 mg·L-1La(NO3)3浸种具有显著促进红小豆根系及地上部分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盐雾胁迫对榄仁幼苗生长及体内矿质元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阿娜  ;林鸣  ;王文卿 《生态环境》2014,(11):1752-1758
在温室培养条件下,用叶片喷雾的方式对盐生植物榄仁(Terminalia catappa)的幼苗进行NaCl胁迫处理,研究了盐雾胁迫对其生长、5种矿质元素(Ca2+、Mg2+、Na+、K+、Cl-)和灰分在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和叶片各部分分布的影响,以探讨盐雾胁迫下的盐害机理,以此指导实际工作中盐害诊断与预防措施,为筛选耐盐树种建设沿海防护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盐雾胁迫下榄仁幼苗的叶、茎、根生长比对照组缓慢,K+在各叶片分区的分布差别较小,Ca2+、Mg2+、灰分在叶片中心区分布较多,Na+和Cl-均向叶缘集中,且Na+和Cl-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可见盐雾胁迫下榄仁幼苗叶片盐分较易集中在叶尖、叶缘,这与叶片病斑多分布于叶尖、叶缘的症状相符。盐雾胁迫下榄仁幼苗叶片的灰分质量分数在叶片中心区分布最多,并呈现老叶〉成叶〉新叶,而且随胁迫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叶片不同部位和不同叶龄的灰分质量分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故盐雾胁迫促进植物体灰分积累。盐雾胁迫下榄仁幼苗的 K+、Na+、Cl-在新叶分布最多,Ca2+在老叶分布最多,Mg2-在成熟叶分布最多,可见新叶对盐雾胁迫最敏感。不论是在叶片不同部分、不同叶龄的分布,还是在盐雾胁迫下5种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上,榄仁幼苗体内的Na+-Cl-存在极显著强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条件下三角滨藜叶片中盐分的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2wk后的三角滨藜幼叶和成熟叶中Na 在细胞外和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Na 的积累量,同时还观测了盐囊泡及其与盐的积累、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三角滨藜叶片中的Na 积累量随根外溶液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盐囊泡的含盐量并无显著变化.同时发现,叶片中的Na 主要积累在细胞内.因此,可以认为,三角滨藜主要靠吸收并在细胞内积累Na 来降低渗透势,保证植株的水分吸收,而三角滨藜的盐囊泡在盐分分泌与抗盐中并无实质性作用.图2表3参12  相似文献   

7.
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苗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艺  姜学艳  梁振春  季海波 《生态环境》2004,13(4):622-625,640
采用3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 edulis、Xerocomus chrysenteron和Gomphidius viscidus,在山东东营盐渍土环境胁迫下,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和施磷都增加了油松植株的干质量,但施磷不如接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接种外生菌根后,油松体内的K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Na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使得w(K)/w(Na)增加,从而改变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减轻离子的毒害作用。而不是通过直接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来增加植物的抗盐性;同时,接种后外生菌根增加了油松对P的吸收,改善了盐渍土壤导致的植物营养亏缺,促进了植物在盐渍环境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钾水平对延胡索幼苗的生理特征和铬吸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外源钾(K+)对重金属铬(Cr~(6+))胁迫下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幼苗的缓解作用,以延胡索块茎为实验材料,采用土培方法,从生理学角度研究不同添加水平外源K+(0~2.78g·kg~(-1))对不同水平Cr~(6+)(0~240mg·kg~(-1))胁迫下延胡索幼苗株高、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延胡索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对重金属Cr~(6+)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60mg·kg~(-1)范围内,Cr~(6+)促进延胡索生长,Cr~(6+)处理水平为60mg·kg~(-1)时株高最大,比对照组(未加Cr~(6+))升高了48.65%;而高处理水平Cr~(6+)(60mg·kg~(-1))抑制延胡索生长。添加不同水平外源钾时,延胡索幼苗株高均比对照组(K0)显著增高,在添加0.67g·kg-1(K2)的外源钾时延胡索株高的增幅达到最大,为26.71%~138.21%。(2)随着Cr~(6+)处理水平的增加,延胡索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先增加后下降,MDA含量和POD活性不断增加,SOD活性不断减少。添加不同水平外源钾,与对照组(K0)相比,延胡索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和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减少,特别是添加0.67g·kg~(-1)外源钾(K2)时这种显著性最为明显,分别为对照组(K0)的55.24%~180.77%、13.08%~47.39%、8.22%~115.49%、12.73%~89.00%和13.33%~50.44%。(3)延胡索幼苗体内Cr~(6+)积累随Cr~(6+)处理水平增加而增加,且地下部分Cr~(6+)累积大于地上部分,添加外源钾能抑制延胡索对Cr~(6+)的累积,当钾添加量为0.67g·kg~(-1)(K2)时,与对照组(K0)相比,延胡索体内Cr~(6+)的积累量降低了25.26%~50.71%。此外,外源钾对Cr~(6+)从延胡索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瓮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低磷(P)胁迫条件下不同P效率水稻基因型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钙(Ca)、镁(Mg)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低P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Ca、Mg吸收的影响因生育期、基因型和部位不同而不同.分蘖期时,低P胁迫使水稻体内Ca含量增加,低P敏感基因型水稻地上部Mg含量增加,耐低P基因型则Mg含量降低.孕穗期时,低P胁迫使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Ca、Mg含量下降.至成熟期,除99056外,其它基因型籽粒内Ca、Mg含量均降低;除99012外,其它基因型茎叶中Ca、Mg含量也降低.各个时期低P胁迫都降低了Ca、Mg在水稻地上部分的积累量,耐低P基因型只在孕穗期表现出相对的优势.低P胁迫同时降低了成熟期茎叶内Ca、Mg向籽粒的转移,但99056却例外.低P胁迫下,较之低P敏感基因型,耐低P基因型水稻对Ca、Mg的吸收和积累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图4表7参26  相似文献   

10.
狼尾草对土壤柴油污染和盐分胁迫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对柴油和盐分的适应性,进行了狼尾草盆栽柴油单因素实验和Na Cl-Na_2SO_4-Na HCO_3正交实验。柴油单因素实验的4个处理分别为0.5%、1.0%、1.5%、2.0%,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Na Cl-Na_2SO_4-Na HCO__3正交实验中,实验设计为3因素4水平,采用L16(45)正交表,Na Cl、Na_2SO_4和Na HCO_3的4个水平分别为0%、0.1%、0.2%、0.3%,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了两个实验中狼尾草幼苗体内的N和P含量、水溶性钙、醋酸溶性钙和盐酸溶性钙含量以及RNA和蛋白质含量,分析了狼尾草幼苗对柴油及不同盐分胁迫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柴油处理,狼尾草幼苗水溶性钙(Ca~(2+))含量显著增加,N/P比值随柴油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对于Na HCO_3和Na_2SO_4,狼尾草对Na Cl耐受力较差,随着Na Cl含量增加,狼尾草幼苗水溶性钙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表明土壤柴油污染使得狼尾草幼苗体内N/P比值增大,从而限制狼尾草正常生长;狼尾草对盐分有一定的耐受性,狼尾草通过增加Ca~(2+)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来提高其耐盐性。狼尾草对柴油污染有一定的耐受力,且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可作为盐渍地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1.
以盐生植物盐芥为材料,中生植物拟南芥为对照,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叶片Na 含量、化合物含量和蛋白质结构变化的差异.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方法,揭示了拟南芥和盐芥叶片中酯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二级结构在盐胁迫下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随着200 mmol/L NaCl胁迫0~48 h,盐芥叶片中蛋白质和酯类含量持续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仍比拟南芥的含量高出30%;而拟南芥在50 mmol/L NaCl胁迫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酯类合成量逐渐降低.应用曲线拟合酰胺I区波峰,分析发现叶片中蛋白质二级结构有1 668 cm-1和1 638 cm-1两个组成部分.通过比较发现,盐芥与拟南芥叶片中酰胺I区1 668 cm-1波峰面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相似,而盐芥叶片中1 638 cm-1波峰面积比拟南芥的显著增加,因此使盐芥的1668/1638 cm-1比值逐渐降低,拟南芥1668/1638 cm-1比值逐渐升高.由此揭示,盐芥植株通过增强的蛋白质、酯类合成代谢调控能力抵御盐胁迫的损伤,而且盐芥叶片总蛋白质二级结构比拟南芥的更趋稳定,与叶片中Na 含量的变化趋势显著相关.因此盐芥为了适应高浓度盐胁迫,具有叶片蛋白质、酯类快速合成以及蛋白质构象更趋于稳定的积极响应.图6表1参29  相似文献   

12.
刘云霞  张卫  孙国新 《环境化学》2011,30(11):1931-1935
采用拟南芥野生型和水杨酸合成缺失突变体sid2,对砷的积累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两种拟南芥地上部对砷的积累都随着砷暴露浓度的提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突变体sid2体内的水杨酸含量低于野生型,其体内积累的砷浓度明显低于野生型;并且野生型体内水杨酸含量与砷浓度存在显著的线型关系(R2=0.76).可能是由于水杨酸参与了...  相似文献   

13.
NaCl,Na2CO3胁迫下星星草根际K^+,Na^+,Ca^2+的生理行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星星草施加25~600mmol·L-1NaCl及12.5~200mmol·L-1Na2CO3的盐胁迫处理,分析其根际K+、Na+、Ca2+的生理行为.结果表明:Na2CO3对培养液中K+、Na+、Ca2+活度的影响大于NaCl,其中Na2CO3使Ca2+活度极度下降;营养液中K+、Na+、Ca2+活度与星星草根中K+、Na+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根中K+、Na+含量与营养液中Ca2+活度和Na+活度平方之比即(Ca2+)/(Na+)2之间具有一致的曲线关系,根系环境中的(Ca2+)/(Na+)2对植物K+、Na+吸收有决定性作用.星星草地上部分K+、Na+含量与其根中K+、Na+含量也相关.根(DW)中K+在0.38~0.52mmol·g-1间可维持地上部分K+含量基本稳定.根中Na+含量较低时,地上部分Na+含量随根中含量升高而平缓上升.但根中Na+高至一定值时,地上部分Na+转而急剧上升,提示星星草在由根向上转运K+、Na+的过程中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300mmol·L-1)NaCl胁迫10和30d对油菜(Brassica napus)幼苗干质量、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xi)、蒸腾速率(Rt)、水分利用效率(Ew,u)和气孔限制值(Ls)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油菜幼苗植株干质量显著降低,长期高盐胁迫下油菜干质量降低更显著;随NaCl浓度的增加,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处理10d,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在NaCl浓度为200mmol·L-1条件下达最大值,处理30d,在NaCl浓度为100mmol·L-1条件下达最大值.在50~100mmol·L-1NaCl胁迫下,油菜叶片的Pn、xi和Ls所受影响均很小;高盐胁迫下,其Pn、Gs、xi和Rt均显著下降,而Ew,u和Ls则显著上升.相关分析显示,植株干质量与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间无相关性,与Na+、Cl-含量,Ew,u和Ls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根冠比,K+、Ca2+含量,K+/Na+、Ca2+/Na+比值,K+与Na+的选择性比率[S(K+,Na+)],Ca2+与Na+的选择性比率[S(Ca2+,Na+)],Pn,Gs,xi和Rt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上述结果表明,200mmol·L-1 NaCl胁迫10和30d、300mmol·L-1 NaCl胁迫10d,油菜幼苗光合抑制主要来自气孔限制,而300mmol·L-1 NaCl胁迫30d,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在油菜幼苗光合抑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Na+、Cl-、K+、Ca2+含量,Ew,u,Ls,根冠比,K+/Na+、Ca2+/Na+比值,S(K+,Na+),S(Ca2+,Na+),Pn,Gs,xi和Rt均可作为油菜生长盐适应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Cd胁迫下丛枝菌根对花生生长、光合生理及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丛枝菌根(AM)真菌对花生抗Cd胁迫的作用及其机理,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Cd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花生生长、根系形态、Cd吸收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AM真菌能与花生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施Cd对菌根侵染率无影响;Cd胁迫下接种AM真菌能够显著改善花生生长状况,植株体内P含量与吸收量分别提高1.16—1.52、1.22—1.79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平均增幅11.79%,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7.55%—8.19%、10.86%—14.05%,同时接种处理显著增大了花生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降低了植株地上部分Cd含量;对于同一施Cd水平而言,菌根花生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显著高于非菌根植株,接种AM真菌使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增大,而胞间CO_2浓度(Ci)显著低于不接种处理.研究表明AM真菌可通过改变花生根系的形态结构来吸附固持重金属Cd,从而减少Cd向花生植株地上部分的转移,降低Cd胁迫对花生植株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花生对矿质元素P的吸收来增加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及改善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增强花生抗Cd毒害的能力,进而促进花生生长,提高植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下玉米幼苗ABA和GABA的积累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含量增加,且ABA的积累先于GABA.用100μmol/L外源ABA和150mmol/LNacl处理使玉米幼苗内源GABA含量增加,NaCl和ABA同时处理时,对玉米幼苗GABA积累的诱导表现加合效应.ABA生物合成抑制剂氟草酮预处理后使盐胁迫诱导的GABA含量增加幅度减小,说明在盐胁迫下ABA调节GBAA积累.NaCl和ABA处理均刺激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推测盐胁迫下ABA通过调控GAD的活性而导致GABA积累.图6参18  相似文献   

17.
渭北黄土区刺槐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李鹏  赵忠  李占斌  澹台湛 《生态环境》2005,14(3):405-409
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阴坡立地上,刺槐根系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表现出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这一分布特征扩大了刺槐根系的吸收空间范围,有利于树木地上部分的生长;而阳坡立地上的刺槐根系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呈降低趋,并且各处根系集中分布在40~80 cm的土层中,这一分布特征限制了根系在土层中的吸收空间,进而树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对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上根系存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大径级根系生物量而引起的,阴坡立地上的细根生物量更大一些.在两个立地上,直径为1 mm<d<3 mm的根系生物量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而直径d<1 mm的根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立地条件对于树木生长的影响,可以作为反映根系吸收等生理特性的有效根系.结合树木根系消弱系数,从量化的角度对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阳坡立地上刺槐较细根系的根系消弱系数数值较小,说明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较少,这种分布结构不利于树木对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而阴坡立地上的刺槐较细根系的根系消弱系数数值较大,说明在深层土壤中细根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大,这种分布特征扩大了刺槐的吸收空间,有利于树木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树木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盐碱作为盐碱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影响着湿地植物的定植、生长和繁殖.以莫莫格盐碱湿地常见植物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盐度(25,100,200 mmol/L)和pH值(7.79±0.06,9.42±0.02,10.40±0.01)各3个梯度处理,及1个空白处理作为对照,探讨不同盐碱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湿地植物三江藨草幼苗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盐碱胁迫对三江藨草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均产生显著影响(P 0.05).与空白处理相比,随着盐碱胁迫的升高,三江藨草幼苗株高、分株数、球茎数等功能性状,以及根、根茎、球茎、地下、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三江藨草幼苗在盐度和pH分别为25 mmol/L和7.79(±0.06)时生长最好,在盐度和pH分别为200 mmol/L和10.40(±0.01)时,植株全部死亡;盐碱胁迫对三江藨草幼苗生物量分配具有显著影响(P 0.05),随着盐碱胁迫增强,根和地上生物量分配增加,而球茎生物量分配减少,根茎生物量在25 mmol/L盐度处理下分配减少,在其他盐度处理下分配则增加.本研究表明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强于盐胁迫,湿地土壤的碱化对三江藨草的生长更为不利.(图4表3参43)  相似文献   

19.
菌根真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姜学艳  黄艺 《生态环境》2003,12(3):353-356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能够促进植物在瘠薄土壤中的生长。文章通过综合近20年来国内外在菌根植物抗盐碱研究方面的成就,论述了在高盐胁迫下,菌根对其寄主植物耐盐碱能力的影响;指出菌根植物可能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增加对高浓度盐碱环境的抗性:增加植株对P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了盐胁迫引起的营养亏缺;改变植物体内离子平衡,降低其生理毒害;增加植株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缓解了生理性干旱;改变了植物根系形态,促进根系水分吸收能力。在分析菌根真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机理的基础上,还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景提出了设想,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寒草地植被碳氮含量如何响应放牧活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准确预测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及其碳氮贮存量对人类放牧活动的响应。基于2008年7月布设在藏北高原3个海拔高度(4 300、4 500和4 700 m)上的围栏样地,通过对比分析围栏内外2011年8月份、2011年9月份和2012年8月份的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碳含量、氮含量及碳氮比,探讨了藏北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对放牧的响应。与自由放牧条件下相比,围栏显著降低了海拔4 700 m处2.5%的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碳含量,显著增加了海拔4 500 m处9.8%的植物群落地下部分氮含量,显著增加了海拔4 700 m处4.2%的植物群落地下部分碳含量。不同采样日期的植物群落碳氮含量对放牧的响应存在差异。因此,放牧活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和采样日期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