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复合指标方法对辽宁省14个省辖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内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高低落差大的格局.根据测度结果进行城市化发展水平类型划分,探讨了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因素、历史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2.
种植业土地利用方式是关系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的方法,全面分析了新疆 1978~2002年期间种植业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影响新疆种植业土地利用规模的主要因素按影响力大小排列为科技进步、农业发展、农产品价格,而影响种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则有市场因素、粮食生产能力、产业政策.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为种植业土地合理利用提供评价依据,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罗平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问题是实现生态脆弱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选取喀斯特地区的罗平县作为研究对象,将遥感、GIS和多元统计技术结合运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罗平县1990~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平县耕地逐年减少;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投资。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市中牟县为例,利用土地详查和统计数据等资料,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分析了中牟县1996-2008年土地利用数量、速度、程度、区域差异等变化,揭示中牟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城镇化进程和收入水平提高是影响中牟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对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较高;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较大,可划分成3种类型区;经济因素和人口流动因素是信息熵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结构熵值变化和持续利用——以广西北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运用信息熵方法,计算分析1995-2007年广西北流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出北流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广西北流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城市化稳步发展,但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土地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城市化角度出发,研究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其存在的农业大省与城市扩展中占用耕地矛盾并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偏低且浪费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混乱、土地利用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提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其环境安全评价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根据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信息熵的概念,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近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从土地-环境-经济三方面对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的整体环境趋于恶化,分区环境质量变化不平衡,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总态势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9.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扩展和农村发展的前沿,也是统筹城乡关系的重点地区。选择芜湖市城乡交错带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芜湖市城乡交错带地域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2006年辖区调整后该地域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为典型区,选取1992年、2001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发现从1982-2001年林地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最后进行驱动力分析,为今后该区的水源地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包头市为例,根据包头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利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研究了包头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头市1996—2006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89.49亿元增加到192.34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2.85亿元,价值变化率为1.48%,说明包头市土地利用环境整体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还不十分平衡。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冠县为研究区域,采用系统网格采样法获取研究样本,以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冠县1990-2000年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交通干线的影响,东西的方向性结构尤其突出,各级行政中心也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体现了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行政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5个单项指标。定量评价了西安市1990—2009年、2009年各区(县)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两者协调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分析2003-2011年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探讨产业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金花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49-851,80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济南市水资源数字化图,分析了济南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借助水安全指标体系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可持续利用观点,提出济南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甘孜州草地退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结合理塘县的实际对草地退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及驱动力的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牲畜数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草地保护政策执行情况、草场围栏面积以及牧民入均纯收入是草地退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尺度热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指数模型方法,从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速度、土地流向、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对淮南市1996~2003年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揭示了淮南市土地利用及变化的特征,并针对在工矿和居民点整理复垦、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特有的调节自然生境、净化污染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以辽宁省现有湿地资源为基础,从四方面探讨未来湿地利用和保护的新模式,以期通过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恢复破坏的湿地环境,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夜间旅游满足了游客的多元需求,为带动地方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昆明市夜间旅游为例,构建夜间旅游空间分布模型,揭示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昆明市夜间旅游资源、游客活力和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分散和多元化的特点,夜间经济的影响范围超越传统旅游活动的影响范围,游客更倾向于在人流量较小的地方活动;(2)夜间旅游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多样的夜间观光旅游资源和发达的夜间经济;(3)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高密度大聚集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东北—西南”的分布趋势;(4)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质量、受欢迎程度和知名度以及居民点密度和疫情防护水平是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旅游资源质量、知名度以及疫情防护水平对夜间旅游的影响最为显著,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促进后疫情时代下夜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不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城市的小气候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以济南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近10年济南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态势,考察了城市发展对气候的相关影响,结果发现济南市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发展与城市气候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证明到目前发展阶段,济南市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并不完全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