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以陕北安塞纸坊沟为例,阐述了地块的概念和在地块尺度基础上,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意义。从农业技术因子出发,在地块尺度上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强调了人类认识程度、利用因素以及农业技术因子的重要性。从生态的角度,评价地块的土地自然适宜性,与土地利用现状结合评价土地的人为利用适宜性。从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进行地块尺度土地可持续性发展评价,并初步建立了评价方法与模型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问题的出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相似文献   

3.
农户是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主体,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其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影响。对江西省袁河流域263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和及其施肥行为,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的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并未考虑化肥施用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解释了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差异性。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是加快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它是由近及远和由小到大的一个有层次的系统。 1)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食物等各种基本的环境因素所组成,一切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保护大自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际上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国际环境保护涉及的三大问题)。由于它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景观地带的生态系统,特别是为了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绝灭的生物种源,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评述填埋法处置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阐明其主要制约因素除占用土地资源外,还包括所生产的浸出液受气候、水文等外在条件污染地下水源。提出了利用干旱地区的独特自然优势填埋危险废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是我国八亿农民赖以生存和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维持农业生态平衡是一项极其重要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组织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本文就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雨水污染控制在美国的发展、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使用特性改变了,越来越多的不可渗透性的地面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途径.同时,人类活动的增加,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量也随之增加.这些污染物在地面上不断积累,在雨水径流的冲刷下被带入周围的河流和湖泊.不仅造成洪涝灾害的频发,也使水体的污染日渐严重.目前,雨水的控制不仅对流量和流速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存与繁荣昌盛,除社会条件外,基本上取决于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及其变化规律的掌握运用与保护。 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人类曾严重地破坏过生态平衡,毁坏过许多森林。灭绝了自然界无数的物种。但当时生产能力很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非常有限。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科学技术的进展,生产能力的提高,工业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以及原子能工业的崛起,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纵深到偏荒的原始森林,现在自然  相似文献   

10.
湖泊水质受到自然、人文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综述了人类活动、水文及水动力、流域特征、水底沉积物、气候变化、生物因素等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当前湖泊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根据研究现状,还需加强其他因素特别是气候变化对湖泊水质影响的研究,针对具体的研究区域,从不同时空尺度揭示湖泊水质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为水污染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河水质污染的程度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它既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浓度和排放方式,也制约于水文、地质、气象水化学组成等自然条件。由于第二松花江流域广阔,水系发达,水系内各水域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水化学组成差异明显,受纳的工业废水的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因此各江段和支流水质污染状况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类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生物进化的产物,大自然是孕育着人类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人类本应充分认识和高度爱惜自然环境。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及人口膨胀等社会问题,使自然环境面临着几乎难以承受的压力,这就迫切需要人类来调整和解决。否则,人类将受到自然更大的惩罚。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发射率、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含量影响区域气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与堆积、生物循环和作物生产等土壤主要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非点源污染途径,许多非点源污染来源都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紧密联系。文中还探讨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的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开垦计划主要取决于土地的供氮状况,而氮的整个循环功能又取决于土壤有机物的积累,这些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而缓慢释放出氮。本文讨论了氮的转化过程:硝化作用、矿化作用、固氮作用,特别讨论了被开垦土壤中氮的转化。 文章还讨论了在植被再造计划中怎样利用豆科植物,豆科植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影响,以及对固氮作用(也与草地种类有关)的影响。 文章着重评价了处理过的污泥能够提供给植物可吸收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大港油田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港油田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大港油田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比较客观的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表明,2005—2011年大港油田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均为风险级。通过评价,有助于了解制约土地生态安全的因素,从而对该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环境孕育、塑造人类.人通过劳动建立社会,不断改造自然,认识自然,兴利除害,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美好的环境.恩格斯指  相似文献   

17.
农业蔬菜废物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和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农业蔬菜废物污染问题正日益加重 ,蔬菜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相比具有高含水率、高营养成分和基本无毒害的特性 ,适宜于单独收集处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蔬菜废物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包括好氧堆肥法、厌氧消化法、好氧 -厌氧联合处理法 ,并对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论述。同时 ,探讨了接种微生物自然堆沤法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提供木材,蓄积水份,保护野生生物,保留自然风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及在美学和精神价值等方面,对人类都有极大的重要性。随着对森林深入的了解,自然风貌的开拓,天然森林的养护及人工林的扩大,上述各种价值还将大大提高,但不幸的是,人类活动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种种胁迫,而大气污染是最重要的人为胁迫因素之  相似文献   

19.
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有智能动物的星球。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工具,超脱了生物规律的制约,从本能地适应自然到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从发现与开发了地壳中的矿物资源发展至今,已建成了高度机械化、电器化的人类世界。但由于不当的工业布局,人口的急骤增长,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穷凶极恶地榨取,以及战争,人类生存的环境失去生态平衡,使得繁华的世界出现“资源、环境、粮食、交通、人口以及贫穷”等严重问题。人类是智能动物,在追求物质财富的活动中,逐渐意识到环境受污染,森林被毁坏,物种在减少,生态失去平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4):288-288
当前,许多干旱国家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以色列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可供借鉴。尽管以色列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生产不断扩大,海水倒灌,地下水盐碱化,工业污水增加,以色列当前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使其能从容应对未来水资源挑战。这些政策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