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铁碳微电解-生物膜法-高级氧化工艺对某印染厂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该工艺处理水量为7.2 t/d,原水水质:ρ(COD)为800~1 200 mg/L,ρ(BOD_5)为150~280 mg/L,色度为280~350倍,ρ(TN)为20~35 mg/L,ρ(NH3-N)为15~25 mg/L,ρ(TP)为0.4~0.7 mg/L。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ρ(COD)为15~35 mg/L,ρ(BOD_5)为10~15 mg/L,色度为2~5倍,ρ(TN)为4~6 mg/L,ρ(NH3-N)为1~3 mg/L,ρ(TP)为0.05~0.1 mg/L,出水水质可达DB 32-1072—2007《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纺织染整工业排放标准要求,运行费用合计为3.514元/t。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降解产物主要为CO_2、H_2O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电解法与厌氧污泥联用,作为硝基苯处理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内电解法的pH值、反应时间、铁的用量、催化剂及厌氧污泥的停留时间等最佳反应条件,从而提高硝基苯处理效率.实验确定:对于质量浓度为300mg/L硝基苯,在pH值为3、反应时间为90min、并加入铜作为催化剂时,其去除率达到80%以上.而厌氧污泥经过60 d左右的驯化时间,在停留时间达到36 h的时候,去除率也在50%以上.而通过二者的联用硝基苯去除率高于90%,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
安普霉素生产废水是一种抗生素类废水,内含多种难降解的生物毒性物质,处理难度大,经查阅国内外抗生素类废水处理技术资料,并进行大量对比试验,确定采用铁碳内电解预处理-厌氧-好氧-气浮处理工艺。应用铁碳内电解法对安普霉素生产废水进行毒性去除及污染物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保证了后续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出水达到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的污水深度处理效果,以受污染河水为处理对象,以碳素纤维作为微电解和电极生物膜的电极材料,研究微电解和电极生物膜的污水处理特点及运行条件. 结果表明:微电解可有效去除污水中PN(颗粒态总氮)、PP(颗粒态总磷)、DTP(溶解性总磷)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4%、95%、93%和98%;其中DTP的去除以与微电解产生的Fe2+的沉淀反应为主,NH3-N的去除以硝化反应为主. 微电解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DTN(溶解性总氮)的去除率较低. 电极生物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O3--N,对不同进水水质的适应性较强,脱氮以自养反硝化为主,异养反硝化可有效去除剩余有机物,ρ(NO3--N)低于45.0 mg/L的污水经过电极生物膜处理后,NO3--N可被完全去除. 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8 h、电流密度为0.10 mA/cm2的条件下,微电解-电极生物膜法对各种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工艺运行稳定,出水ρ(TN)和ρ(CODMn)平均值均低于0.5 mg/L,ρ(TP)低于0.05 mg/L,浊度小于1.0 NTU,可实现污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5.
周妮  乔文静  叶淑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3954-3963
南京某化工厂生产荧光增白剂PF(1,2-双(5-甲基-2-苯并唑基)-乙烯,调查发现其地下水中存在多种污染物:1,2,4-三氯苯(TCB)、二氯苯同分异构体(DCB)、一氯苯(MCB)、苯和PF.场地多年监测结果显示很可能存在厌氧条件下氯苯类污染物的自然降解.为了探索污染物降解机制并确定荧光增白剂PF对该脱氯过程的影响,笔者通过室内实验发现1,2,4-TCB被脱氯为1,2-DCB、1,3-DCB和1,4-DCB,摩尔比率约为10%、35%、55%.随着1,2,4-TCB投喂次数的增加,降解菌的脱氯速度越来越快,最高可达到7μmol·d~(-1).1,2-DCB和1,3-DCB先脱氯产生MCB,1,4-DCB滞后约两周开始降解,脱氯速度从第14周的0.19μmol·d~(-1)增加到第17周的0.88μmol·d~(-1),并在第108 d左右消耗完全.虽然1,2-DCB和1,3-DCB比1,4-DCB先开始脱氯,但脱氯速度相对缓慢,1,2-DCB的脱氯速度从第12周的0.001μmol·d~(-1)增加到第15周的0.21μmol·d~(-1),1,3-DCB的脱氯速度从第12周的0.06μmol·d~(-1)增加到第17周的0.14μmol·d~(-1).DCBs降解产生的MCB在第160 d左右开始脱氯生成苯,脱氯速度从第23周的0.296μmol·d~(-1)到第25周的1.94μmol·d~(-1)再到第28周的0.007μmol·d~(-1).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PF不会改变1,2,4-TCB的脱氯过程,但在MCB脱氯到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强化内电解对对-硝基苯酚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了超声波与内电解处理的可行性。优化超声波、内电解和两者联用的条件,利用常用流程处理10mg/L模拟废水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超过96%,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了超声波对内电解强化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催化铁内电解法对胞外聚合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了解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废水对后续生物处理的影响,探讨了污水中新生的铁离子促进载体挂膜的机理,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膜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和成因.结果表明,铁离子作为金属连接剂被大量吸附在EPS中,含较多铁离子的废水能增加生物膜中EPS的含量,提高载体的挂膜速率和附着生物量,强化膜的生物降解作用.铁离子更多和糖类官能团连接在一起,EPS中糖类最易消耗,从而造成生物膜脱落,铁离子溶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微电解 -超声气浮 -SBR工艺处理兽药生产废水的工艺流程、主要处理设备及处理原理 ,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结果 :废水COD平均去除率 99 6 % ,BOD5平均去除率 99 1% ,SS平均去除率 97 4 % ,色度平均去除率 99 7% ,苯胺的平均去除率 99 9%。  相似文献   

9.
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O3氧化、曝气铁炭微电解3种方法对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3种处理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投加量为0.13 mol/L、H2O2与Fe2+的物质的量比为20、pH值为5.0、反应时间为1.0h时,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达到39.9%, BOD5/CODCr提高到0.51.在反应时间为70min(O3通入量为2.51 g/L)、pH值为9.2时,O3氧化处理效果较好,CODCr去除率达到36.7%,BOD5/CODCr提高到0.47.在铁炭质量比为1、反应时间为2.0h、pH值为2.5时,曝气铁炭微电解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达到57.1%,BOD5/CODCr提高到0.45.3种预处理方法均可有效降解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其中曝气铁炭微电解的效果最好,处理成本最低,可以应用于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的处理中.  相似文献   

10.
内电解混凝沉淀—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医药废水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介绍了应用内电解混凝、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处理医药及其中间体生产废水 ,处理后经监测证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其中 CODCr、NH+4-N、S2 -、苯胺的去除率分别为 99.1 %、45 .2 %、90 .6%、94.0 %。该工艺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投资省、运转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聚天冬氨酸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聚天冬氨酸(PASP)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好氧生物降解性试验表明,PASP属易生物降解性有机物。种子发芽试验显示,1000mg L以下的PASP对单子叶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植物(黄瓜)的发芽率和芽形态无显著影响。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LD50≥5000mg kg,PASP为实际无毒物质。微核试验中,剂量≤5 0g kg时,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相近,PASP不是染色体畸变型致突变物质。Ames试验显示,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在加与不加S9,剂量为0 008~5mg 皿时,PASP的诱变指数最大值为1 45,诱变指数最小值为0 67,呈阴性,PASP也不是基因突变型致突变物质。综合各试验结果,可以初步认为PASP是环境友好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COD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COD测定时 ,通过对样品回流液的吸光度测定 ,建立吸光度对COD的回归曲线 ,利用该曲线 ,在测得样品回流液吸光度的情况下 ,可计算出COD。在大批样品测定时 ,能达节省时间和试剂的目的 ,测定效果较好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详细阐述了在制定行业标准《城镇排水设施气体的检测方法》(cJ/T307—2009)子项“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下水道中氯气含量”时,检测数据的标准化验证过程。通过统计分析基础检测数据。确定了方法检出限为0.025lrJIg/L,测定下限为0.10mg/L,测定上限为1.00nqmg/L。样品浓度为0.300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5%,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1.7%,相对误差0.51%±1.94%。浓度水平0.700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0.70%,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0.81%,相对误差-O.03%±0.96%,实测样品加标回收率95.2%~105%。各项技术指标满足预期目标,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下水道中氯气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14.
选择双氧水作氧化剂,将具有恶臭气味的涕灭威生产的副产物甲硫醚氧化成无臭的二甲基亚砜。通过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二甲基亚砜的产率,消除了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15.
刘琨  李萍  林海 《环境工程》2007,25(5):25-27
将微电解和生物流化床工艺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工艺——微电解生物流化床,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水力停留时间为2h,曝气量0.024m3/h,进水pH6.5,载体浓度3%,铸铁屑颗粒粒径0.074~0.154mm,活性炭颗粒粒径0.154~0.28mm。针对CODCr为400mg/L时的实际生活污水,其CODCr去除率为96.1%,比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高4.3%,水力停留时间缩短3h。当进水CODCr在400~700mg/L变化时,微电解生物流化床CODCr去除率变化幅度为11.0%,其抗冲击负荷能力是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的3.35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解决高可靠、小子样战斗部飞行可靠性评估时样本量不满足标准要求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战斗部结构功能分析,建立包含壳体强度、主装药安定性及主装药正常起爆等单元的可靠性框图,并利用L-M法对战斗部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首先利用基准设计许用值的安全系数法将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与安全系数进行结合,对壳体强度可靠性进行评估;然后结合战斗部试验数据,利用最大熵试验法,在小样本下评估战斗部主装药安定性及正常起爆的可靠性;最后,将各单元的可靠性数据转化为成败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L-M法,结合战斗部整机试验数据,开展战斗部飞行可靠度评估。结果 分别计算了小子样下战斗部壳体和装药安定性及正常起爆的可靠度,并将其转换为等效成功数和等效失败数,结合战斗部试验打靶等可靠性信息,综合评估了战斗部飞行可靠度。结论 充分利用战斗部在研制阶段的试验信息进行评估,减少了样本量,解决了战斗部可靠性高、样本量小的评估难题。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是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的,这个整体是独立的,自在的。作为整体,它是高于有机体个体的。其整体,又是有机体存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生态系统的存在,又是非意识化的,生态系统在自身的进化过程中,不具有明确的进化目的性,而只是一种随机进化的过程。正是这种随机性,才孕育出了生物及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表面上的杂乱是出自于一种和谐,生态系统是一种松散的共同体式有机体秩序。  相似文献   

18.
设计规模8000M3/d,水温20~30℃.设计参数:PH进水7.8~8.5,出水6~9,CODcr(mg/l)进水800,出水150.BOD5(mg/l)进水400出水60,SS(mg/l)进水300出水150.采用两条单沟式氧化沟,每条长95M,宽15M,有效容积10000M3,停留时间30h,污泥负荷为0.11kgBOD5/kg活性污泥,实际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电解法对焦化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进水pH值为3.0左右,炭粉的粒径为80目,搅拌速率为170r/min,反应时间为70min,Fe/C为1:1.3和混凝pH值为9.0左右,处理效果最佳;本实验对亚硝化后的焦化污水进行微电解处理,NO2^--N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TN的去除率可达50%以上。结果表明,此微电解工艺对各种高含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丁酸的新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丁酸的回收率为94.5%-103.8%,当采样体积为60L时环境空气中丁酸的检出限为0.003mg/m^3。本方法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量少,且无需复杂的前处理,简便、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