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自身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肥、农药和地膜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严重的农业自身污染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化肥、农药及地膜对我国农田环境的污染状况,提出了控制农业自身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宗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2):149-150,179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农用薄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致使农业环境受到污染.农田连续覆膜十年以上,土壤中农膜残留量可达55~60kg/hm2;果园和蔬菜保护地栽培连续五年以上的地块,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检出率高达80%以上;化肥用量连续五年达到每年1500~2000kg/hm2的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0.18~0.23%,团粒结构减少4.1~5.3%,总孔隙度减少11.4~13.8%,土壤的理化性能严重下降.通过对农业环境主要污染因素和污染现状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总被引:95,自引:13,他引:82  
陈利顶  傅伯杰 《环境科学》2000,21(2):98-100
随着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如免耕、少耕、传统耕作方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季节,灌溉的不同方式,如沟灌、淹灌和喷灌等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农田景观设计来控制非点源污染,可望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重金属的毒性较大,而且经过动植物的食物链威胁生态及人体健康。在工业化发展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进一步加剧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积极研究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滇池富营养化及面源控制问题思考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田面源化肥流失污染,利用“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施“高效清洁农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业国。近10年来,硝酸盐化肥的使用量翻了一番,猪、鸡等家畜家禽的饲养量也大为增加。家畜家禽的排泄物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地下水受到污染,从而也影响到自来水的质量。据调查,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是工厂废水和家庭废水排放的3倍。法国全国96个县中,有20个县的自来水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自来水中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农药化肥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在分析北京市农药化肥使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提出农药化肥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郭鹏飞 《环境保护》2020,48(8):25-29
本文基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形势、政策和审计目标,提出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关注化肥农药减量替代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减少农业投入品污染;关注畜禽粪污、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膜的回收利用,推动农业废弃物生态化治理;关注耕地污染治理情况,推动产地环境改善和农产品安全;关注农业节水推进情况,推动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减少农田退水污染;关注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推动水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审计路径,包括同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科学有效统筹;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度融合;以政策贯彻落实为抓手,进行长期的持续性审计;积极应用农业大数据开展审计。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的农业发展基础与我国相似: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低下,主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型的农业经营方式;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产品产量虽然人幅度提高,但是农药残留、农产品品质降低、水质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被提出后,日本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产量法测算的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实际,文章对生态足迹模型中的计算项目做了较大改进。首次计算了肉类的耕地生态足迹和人畜排泄物污染生态足迹。新建了纳污土地、CO2吸收林地、水资源地三种生态足迹类型以强调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土地、林地的多重生态功能;将化石能源地并入CO2吸收林地;剔除牧草地类型,将肉类耗粮生态足迹并入耕地类型;将污染源从化石燃料扩展到人畜排泄物、化肥、农药领域,计算了CO2、N、P和农药等污染物的生态足迹。用福建省最近5 a的平均产量测算了2007年福建农业生态足迹,包括农业投入品生态足迹、农业劳动力消费生态足迹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生态足迹三部分,然后与生态承载力分类比较以测度农业生产的生态占用情况。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中,林地、水域、建成地、纳污土地占有实际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4%、1.2%、13.4%和24.6%;而耕地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达到了94.2%;水资源地是实际生态承载力的2.2倍,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X53 9500367上海农业生产中的自身污染与对策/庞金华(上海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卜·//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科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一1994,3(2)一172~176环信X一122 上海市郊农业生产中的自身污染,目前主要有农药、化肥、畜禽粪尿和农用塑料薄膜。70年代以前,上海曾施用过有机汞、有机氯等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较大。80年代以来,影响较大的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和菊醋类;化肥主要是氮肥施用过多,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畜禽粪尿已成为郊区突出的新污染源,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各类农用塑料薄膜也是必须重视的新潜在污染物。参6X53 9500364污罐…  相似文献   

12.
警醒世人     
韦倩 《环境》2002,(4):1
我国森林经过长期的砍伐、开发、非法征占,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5,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目前七大江河流经15个主要大城市河段中,13个污染严重。如果污染得不到治理,浪费得不到遏制,30年后我们将无清水可饮。我国沿海湿地面积以每年2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五十年来丧失了100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大地之肾”被切去了一半。我国化肥使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6倍,农村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污染了几乎全部小沟小河。农用  相似文献   

13.
固体氮肥施入旱田土壤中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肥是我国当前农业上使用的主要化肥,它是水体氮污染物的来源之一,据Jolley与Pierre报道,每年每公顷土地施用56公斤氮素时,玉米籽粒带走38%,土壤中残留36%(NO_3~--N占18%,有机态N占18%),损失26%;氮素用量增至每年每公顷112或168公斤时,则玉米籽粒仅带走17%或11%,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中国,近30年来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已经是社会各界公认的事实。但是,为什么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沿袭了几千年的生态小农经济,一直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在短短几十年里却造成如此严重的环境破坏?对此,本文不仅从社会经济视角分析了造成农业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出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农业污染的历史演进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氮肥产量只有0.6万吨,  相似文献   

15.
上海郊区十个县总面积为5909平方公里,人口536万,耕地527万亩。郊区年粮食产量约占全市1200万人口消费量的50%;棉花产量占全市棉纺工业原料需求量的1/3;定量食油能自给有余。此外,每年还提供了占全市消售量约55%的猪肉,70%以上的禽蛋等副食品,100%的蔬菜,以及鲜奶和大部分淡水鱼。但是,乡镇工业的“三废”,农田化肥、农药和畜类污染,致使上海郊区的农业环境日趋恶化,给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及全市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农村污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农药化肥和农膜污染。中国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居于世界第一,但是有效利用率不高。由于  相似文献   

17.
化肥有机肥补贴政策演变过程及配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化肥过量施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发达国家是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较早的国家,化肥等各类农用化学品的持续高投入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出现较早。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化肥施用及其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治理,在化肥减量使用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肥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中国统计年鉴2017》显示,1978—2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及实验分析的方法,明确了水库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入库TN量为7532.3 t/a,其中农田化肥的TN产生负荷量为3365 t,占比最大,为44.7%,农村生活污水的TN产生负荷量为22.7 t,占比最小,为0.3%;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入库TP量为2781.01 t/a,产生负荷量最大的污染源为农田化肥,为203.1 t,占73%。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大,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清单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1999~2019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情况,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投入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农业面源污染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总负荷下降6.08%,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负荷增幅分别为-11.88%、 4.99%和26.17%,耕地化肥和农药投入强度分别上升112.19%和60.38%.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地区,其次分别是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畜禽养殖是COD的主要来源,化肥和畜禽养殖是TN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是TP的主要来源,且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占比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来源存在一定差异,粤西、粤北和粤东地区COD和TP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TN的主要来源是化肥;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业成为TN和TP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广东省面源污染负荷总量下降主要源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总体而言,广东省面源污染存在时间阶段性变化与空间差异,应当采取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在测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劳动力、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投入量的基础上,基于Theil 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1999 年以来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国家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逐年下降,而化肥、农用柴油、农药、农膜和农业固定资产的集约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固定资产增幅最大;②区域尺度上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序变化特征与国家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一致;除劳动力集约度中部地区最高外,其他投入要素的集约度均以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③省域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变化方向,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集约度在上海、天津、江苏和山东等经济发达的省(市)有所下降;④我国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1999 年以来总体差距呈缩小态势,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⑤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和人口非农化比重对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农药和农膜投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产业非农化比重的上升导致化肥投入增加,农业政策促进了化肥和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水平的提高。最后,论文认为亟需关注快速增加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及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化肥、农药和农膜大量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当前耕地面积约束条件下,应着重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的诱致作用,全面提高我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