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明确污水中肠道病毒的分布及去除规律,采用定量PCR方法对西安市3个污水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肠道病毒和人类肠道病毒在进水和二级出水中呈较高浓度,约分布在102~105 copies/mL和102~104 copies/mL范围内。肠道病毒和人类肠道病毒浓度呈现季节性变化,秋季浓度最高,冬季次之,春夏最低。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肠道病毒和人类肠道病毒浓度在3个水厂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且肠道病毒和人类肠道病毒很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通过病毒的检测数据及分布特性,明确了函数参数并确定人类肠道病毒占肠道病毒的39%。经过常规二级处理,肠道病毒可去除1.12 log左右,与人类肠道病毒去除率相近,且不同水厂对病毒的去除率也相近。  相似文献   

2.
选择成本相对低廉的3种不同材料构建仿生植物,研究不同材料构建的仿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筛选出性价比较好的仿生植物材料,并分别进行原位挂膜培养和专有菌株挂膜培养.结果表明,原位培养的生物膜对COD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为76.92%专有菌株培养的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1.47%;2种挂膜方式对TP的去除率较为接近,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4%和70.43%.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污水土地处理场地勘察及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土地处理是一种成功的和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场地的勘察及其适宜性评价工作非常重要。结合实例探讨了场地勘察的内容,并根据土壤的深度,地下水的最小深度,土壤渗透性,地形坡度,土壤用途等因素对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活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后的铁盐混凝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生活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铁盐对浓度在2-4mg/L范围内的总磷的混凝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盐除磷的最佳pH为7.5-8;铁盐投加量较低时,适当提高GT值可使总磷去除率增加15%-20%;在适当的混凝搅拌条件下,三阶铁盐和聚合硫酸铁对总磷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混凝后过滤可使出水中总磷降至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碳酸盐沉积法及动态模拟试验研究了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直接回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时,污水中的悬浮物、COD、浓缩倍数等因素对系统的结垢和药剂阻垢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UASB中试(100 m3/d)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良好。COD的去除率在52%~83%,出水的COD值<100 mg/L以下,SS的去除率在95%左右,UASB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停留时间为6 h。产气率在0.1 m3/d。不管停留时间在10 h、5 h,出水的氨氮、乙酸值比进水的高;钙、镁、总氮、总磷、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出水值比进水值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以生活污水为主转向以难生物处理的工业废水为主的现状,进行了A/O工艺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废水比例的增加,厌氧、好氧污泥活性都显著下降,厌氧污泥的耐受性较高;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两类污泥的活性逐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工业废水比例越高,活性恢复所需时间越长;两类污泥的协同代谢作用保证了出水效果.A/O工艺所能耐受的进水中制药废水、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分配比(体积比)为3∶3∶4.  相似文献   

8.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SBR-膜生物反应器(AGS-MBR)组合工艺存在的启动时间长、总磷(TP)去除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原水,分别对SBR内的空气流速、MBR的HRT与气水比等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实现组合工艺的稳定运行目标。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BR内的空气流速为2 cm·s-1、MBR的HRT为3 h、MBR的气水比为25∶1;AGS-MBR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2、0.08、7.8、0.4 mg·L-1;出水C、N、P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研究可为AGS-MBR组合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特点,应用基于Engelbart SST工艺的一体化处理设备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并考察了该设备在水质波动情况下的处理效果与运行能耗。结果表明,在DO为0.3~0.5 mg·L−1、回流比为1 000%~2 000%、HRT为12~15 h、MLSS为5 600~8 800 mg·L−1的工艺条件下,配合化学除磷,设备COD、NH3-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3%、94.9%、78.9%、92.2%。该设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波动能力,在COD、NH3-N、TN处理负荷较设计值波动幅度分别为−39.7%~171.0%、−34.8%~96.9%、−45.0%~61.1%的条件下,出水COD≤50 mg·L−1、NH3-N浓度≤5.0 mg·L−1、TN浓度≤15 mg·L−1。该设备利用曝气自动控制系统在经济DO条件下运行,吨水能耗为0.24~0.33 kWh。本研究结果可为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选择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层填料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铁炭作为一种填料用于湿地系统中,并与沸石和炉渣组合填充于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实验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80%、75%和90%。把铁炭等化学脱氮法结合到湿地系统中,能大大改善其脱氮效果,为解决湿地系统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受控模拟条件下开展实验,研究了在19、23、27、31、35℃5个水温梯度下鲴鱼对铜绿微囊藻和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下,鲴鱼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束时铜绿微囊藻密度减少至初始密度的18%~30%,摄食率和消化率分别为6.83×104~8.32×104cells/(g·d)、93%~98%;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68%~88%;实验组TP、TN去除率分别为22%~25%、20%~38%,对照组的分别为80%~94%、28%~40%。对照组NH+4-N浓度变化很小(0.071~0.073 mg/L),而实验组氨氮浓度显著增大(2.222~3.645 mg/L),分别为初始值的31、34、42、51和46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发光菌和大型蚤作为受试生物测定了北方某城市5个再生水原水(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和2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各工艺出水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各再生水原水对大型蚤和发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其中工业废水占较大比例的K和B厂再生水原水的大型蚤48 h总抑制率分别高达90%和100%,发光菌发光抑制率分别达到74.2%和46...  相似文献   

13.
以向地表水中投加的隐孢子虫微球和贾第鞭毛虫微球为对象,研究通过对给水混凝工艺对其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着重考察了不同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水样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工艺可较为有效地去除地表水中的两虫微球,去除率最高可达4 lg.相比常规的金属盐类混凝剂,高分子的PAC、PAFC混凝剂对两虫微球的混凝去除率更...  相似文献   

14.
The discharge of effluents and toxic compounds into aquatic systems represents a grow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volving an impact on water ecology and potential effect on human health. Most municipal wastewaters are complex mixtures; their complexity led as to carry out a hazard assessment using chemical analyses and biological test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biochemical alteratiobns in two sentinel organisms, the Anodonta cygnea mussel and the Xenopus laevis frog exposed for different lengths of time to various concentrartion of wastewater of the S. Antonino Ticino treatment plant. The results point out the long-life of tox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5.
16.
城市生活污水中志贺氏菌ipaH毒力基因的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ipaH毒力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建立适合城市污水中志贺氏菌的定量检测方法。使用从临床分离出的志贺氏菌构建重组质粒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品。在ipaH基因模板量2.58×100~2.58×106copy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每100 mL水样中含有2.58×101copy以上的ipaH基因即可被检出。从西安市生活污水分离得到2株野生型志贺氏菌,分析ipaH基因数量和菌体数量的关系,从而确定ipaH基因定量检测志贺氏菌的可行性。该方法灵敏、快速、特异性好,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中志贺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解脂耶氏酵母间歇式处理油脂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固定化解脂耶氏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在气升式反应器中处理色拉油浓度为2 000 mg/L、COD为3 000 mg/L的高COD油脂废水。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对废水的最佳处理时间为6 d,可间歇式处理9批次高COD油脂废水,重复处理废水后,其对油脂的降解均在85%以上,对COD的降解在70%以上,降解后的排出水pH稳定在3.6~3.8。且处理动力学方程属于一级生化方程。结果进一步表明,固定化解脂耶氏酵母菌在气升式反应器中适于处理高COD含油脂的污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对活性污泥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实验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一个,各设3个平行缸,实验组每缸添加水丝蚓100条,每个批次的实验周期为20 h,循环7d.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水COD去除率分别为(69.6±1.7)%和(67.9±2.5)%,两者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活性污泥沉降比SV(%)分别为(16.39±0.30)%和(16.98±0.46)%,活性污泥浓度MLSS分别为(2.48±0.16)g/L和(2.61±0.12)g/L,活性污泥指数SVI分别为(66.35±3.51)和(65.19±2.57)mL/g,两组的SV和MLSS差异显著,说明添加水丝蚓在短期内起到减少污泥量、提高污泥沉降性能的作用.添加霍夫水丝蚓短期内不影响微型动物的种类组成,但使原生动物总密度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污泥生物指数SBI均为7,质量等级为Ⅱ.上述结果可为剩余污泥减量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污泥堆肥中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积累与转移特性,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分析了污泥堆肥对草坪草高羊茅、黑麦草和白三叶生物量积累的情况,研究了污泥堆肥中Zn和Cu在植物和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泥堆肥施用可以有效促进3种草坪草的积累生物量,在0~6 kg/m2的污泥堆肥施用量范围内,草坪草的生物量积累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中Zn和Cu的含量随污泥堆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大,85%以上的Zn和Cu残留在土壤中。污泥堆肥中的Zn和Cu均可以被植物吸收,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草坪草对Zn和Cu的吸收量增大,但当污泥堆肥施用量超过一定阈值时,草坪草吸收Zn和Cu不再增加,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的草坪草,这一阈值有所不同。植物对Zn和Cu的吸收量只占土壤中Zn和Cu减少量的5%左右。根据生物富集系数(BCF)的计算结果推测,污泥堆肥的施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大于对植物体内累积Zn和Cu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为供试藻种,采用藻类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其综合毒性显著降低。分别以细胞数和活体叶绿素a含量计算得到的原水、微电解出水和SBR出水的EbC50值和EeC50值依次为16.6%、19.3%、52.6%和13.0%、15.6%和52.1%。根据Bulich提出的毒性等级划分原则,经处理后最终出水的毒性级别由原水的Ⅰ级降为Ⅱ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