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迅速,农村金融产品逐渐丰富,为农村小贷资产证券化提供新的思路;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保证并提高了农贷资产证券化投资收益;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农贷资产证券化提供增信保障。故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额信贷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宏微观基础,着重探讨了适合农村小额信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方案,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小额农业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在水资源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多级代理和管理者短视行为等问题。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作为解决管理者短视行为的重要措施引入到水资源管理中,然而由于相关理论的不足,相应措施沦为缺乏监督的政府间行为,并限制水资源资产市场机制的形成。本文考虑到水资源的多重功能,以及水资源资产与承担支撑社会经济功能的社会水循环通量的内涵一致性,将二元水循环理论引入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框架构建中去。本文根据资产的定义和水资源的功能界定了水资源资产的内涵,并发现其与社会水循环通量的重合,提出这部分水资源可以作为水资源资产进行管理,并总结了二元水循环耦合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中的水资源资产界定、监管体系、用途管制以及产权界定方面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辨析了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认为水资源资产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组成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弥补了传统水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在分层管理上,提出传统水资源管理作用于宏观、中观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作用于微观管理的机制。此外,根据二元水循环理论中的社会水循环过程,将其权属进行分解,并结合各部门的社会水循环机制对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及资产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了在矿产资源价值、矿产资源资产评估、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资源耗竭—补偿、资源核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权约束的中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加强以产权为核心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关系到矿产资源利用效率高低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从制度变迁来看,产权安排的不完善是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低效的主要制度根源.因此,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开始了适应性的制度变迁.本文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的现状,以产权约束为基础,认为一种有效率的矿产资源管理模式应当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寻求资产化管理与资源性管理、行政和市场配置方式的最优组合,而模式构建的核心是市场化的矿产资源配置制度安排,其主要表现为把矿业权作为一种产权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评估、拍卖和交易等商业活动.所以,矿产资源产权改革市场化的实质是在坚持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制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使用制度和价值流转体系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境内石油行业总体呈现原油开采量上升的态势,为之付出的经济和生态成本也越来越大。开展我国境内石油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对于摸清我国石油资源的家底、评估我国石油资源开采的经济—资源—环境综合成本、探讨我国石油开采战略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石油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框架,构建了集"生态系统服务"、"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三位于一体的"生态负债"账户。其次,收集并整理了重要的污染物处理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成果,构建了价值化因子数据表。最后,基于2012年数据尝试编制了目前我国的第一份石油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果显示,(1)2012年末,我国石油资源的资产总额为1.47×109万元,负债总额为9.03×107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38×109万元;(2)石油资源资产总额占到当年政府资产总额的14.43%,占政府资源性资产比重达31.12%;(3)石油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15%,负债权益比达到了6.56%;(4)"生态系统服务"构成了负债的最大比重,达到了98.16%。总的来说,我国石油开采行业整体处于"高资产、高负债、强生态压力和弱可持续性"的状态。从这份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境内石油开采的生态成本不容忽视。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石油开采的边际生态成本只会越来越大,因此,能指向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综合成本应该取代账面成本成为政府进行石油资源开发的决策依据之一。此外,要落实石油资源资产负债表对于生态保护的实际指导意义,我们建议应该将石油资源开采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等指标纳入官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是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文在明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生态补偿原则和利益相关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生态补偿平台建设思路和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生态补偿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交易市场平台;建立以生态补偿保险、生态补偿期货、互助基金、证券化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补偿风险保障平台;建立以相关独立认证和监测(检测)、资产评估、审计、代理等机构组成的生态补偿交易中介服务平台;建立生态补偿监管平台。生态补偿运行机制需要将法制建设、财政扶持、税收调节和保障措施等系统化:推进《生态补偿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补偿协定》的制定;完善并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转移制度纵向化、"环境财政"等制度;改革创新区域或专项税收制度;构建完备的生态补偿评估、考核、监督管理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7.
兼业化种植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形式,化解兼业农户粗放种粮难题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非农就业挤出效应与收入效应-兼业农户粗放种粮与托管需求-托管组织提供多环节绿色服务-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及粮食增产"的理论框架,阐明土地托管缓解兼业农户粗放种粮的作用机理。基于对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1 370个兼业小麦种植户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小麦产量、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三方面实证检验了土地托管缓解托管兼业农户粗放种粮的效果。研究发现,土地托管不仅有利于减少托管兼业农户化肥、农药施用量,还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其效果均在10%以上。同时,不同环节土地托管服务缓解托管兼业农户粗放种粮的效果存在差异;土地托管对不同禀赋类型的托管兼业农户缓解效果也有所不同,对兼业化程度较高的小农户粗放种粮的缓解效果更好。因此,政府要大力支持土地托管发展,在机械购置、土地整治、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鼓励、补贴或项目倾斜;重点支持整体缓解效果较好的田间管理与农资供应服务,尤其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增强小农户对土地托管的认知,成方连片向小农户开展服务,更好发挥土地托管对托管兼业农户尤其是兼业小农户粗放种粮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计资本与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LA框架下,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两方面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09年全国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生计资本不同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兼业状态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农户适当的从事非农兼业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兼业过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超过0.480)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应适当地鼓励农户从事非农兼业活动,并创建促使过度兼业农户真正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本素质对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影响,应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②土地资本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禀赋、土地细碎化和土地产权性质三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其中土地资本的自然禀赋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土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土地细碎化的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因此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降低土地细碎化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外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运作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是全球应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四种典型的基于生产商延伸责任制(EPR)的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运作体系(即德国、瑞士、日本和荷兰).分析侧重于体系的三个核心内容:政策法规、经济保证机制和利益相关者协调关系.根据运作体系的物流、资金流责任承担方式(集体或独立承担模式)和竞争程度(协作或竞争模式)分析比较各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国外再生资源化体系完善的法规、经济制度值得我国借鉴.但上述体系主要面向回收重量,缺乏环境影响评估和对环保设计的激励.这也是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为建立我国基于生态效益的、经济可行且环境友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管理是解决目前供需缺口的主要方向。本文以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通过对矿产资源产权的明确界定,以及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重委托代理模型,即政府垄断产权的委托代理一体化,政府所有、经营产权与企业使用产权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引入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后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逐个分析各个模型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选择所带来的收益和潜在问题,探讨哪种产权配置更有效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构建政府、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矿业企业的三级矿产资源产权安排是最优的,能同时满足政府部门收益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本文的结论致力于为有效解决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中的产权配置问题提供了改革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转型发展战略背景下,探讨土地资源资本化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同于已有研究均质化地理解土地资本化,该研究从"度"的视角切入,认为土地资本化存在适度与过度之分,由此分析了不同程度土地资本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予以实证考察,最后讨论了中国当前土地过度资本化风险与原因。研究表明:(1)土地资本化存在限度,限度范围内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越过限度则抑制实体经济增长,两者呈"倒U型"关系,该结论在多种模型设定下均保持稳健;(2)当土地资本化越过最优限度,将激起全要素成本快速上涨,导致利润空间收窄,引致实体经济萎缩;(3)从工业企业大样本微观数据估计出的"倒U型"拐点来判断,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已面临较严重的土地过度资本化问题,东中西部相继进入过度资本化高风险状态,这可能损害实体经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式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可能是土地资本化持续深化乃至过度化的重要原因,调整政治激励方式应是寻求土地过度资本化理性回归的着力点。研究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土地资本化是一把"双刃剑",趋利避害的关键是把握"度"的原则;中国必须通过深化政绩考核、土地市场和土地税制等多方面协同改革来纠正土地过度资本化偏向;面向高质量发展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主动转变土地资本化支撑方式,改革土地资本收益支出结构,加快支出重心向新基建、科教部门和民生部门转移。  相似文献   

12.
水权水市场改革是我国水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我国水权市场尚未发育完成,水权交易还未成体系,更缺乏水权交易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有效运作的水权市场,需要具备产权明晰、计量监测技术支撑、监管制度完善等多方面的条件,同时也会受到交易成本、第三方效应、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从已有的水权交易模型来看,国内学者基本上是沿用了西方发展起来的水权交易模型,很少考虑中国国情因素。总体来看,国内水权水市场研究目前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缺陷。第一,在水权市场发展的规律研究方面,过于强调市场的作用和市场制度本身,对水权市场运作的内在机制认识不足;第二,在水权市场的国际经验借鉴方面,过于强调个别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水权市场发展的教训和伴随的问题认识不足;第三,在水权交易和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过于强调理想意义上的自由市场模式,对国情条件的制约和中国特色的因素认识不足。当前亟需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系统探索中国国情因素对水权市场构建的影响,重点揭示中国特色的水权市场制度体系特征,提出中国情境下的水权交易模式、交易规则、水权监管制度以及与国情条件相适应的水价政策。通过理论集成和知识创新,增进对中国特色水权市场制度的理解,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变革之道:从部门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转型对环境管理提出的需求出发.论述了环境管理制度从部门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的必要性.分析了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内在矛盾.进而依据环境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稀缺性和竞争性特征.提出环境管理制度向公共管理转型具有内在驱动力和必然性.认为产权缺失是环境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根本原因、有效环境权益结构的构建是实现环境资源公共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权是现代水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水权制度有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旧有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中水权不明晰、水权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因而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美国的水权制度与其发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其经验可资借鉴。美国的水资源治理实践表明,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的水权制度,对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水资源财产权的明晰界定是美国水权制度的基石;水权的取得及其权责范围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在保护私有水权的同时,美国水权制度兼顾联邦和地方利益,同时避免外部性产生。各州对水权的确权和管理因各自人文和自然状况的差异而异,但对水资源"合理有益的使用"是各州共有的理念。美国的水治理理念正从偏重水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向日渐重视水的环境及人文价值。社会公平、效率的增进、交易成本的降低是美国水权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力。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美国的水权管理体系已日臻成熟,但依旧存在不同层面的水权冲突,因此仍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适。我国应学习借鉴美国水治理的有益经验,并积极探索美国经验的中国转化。本文对美国现行水权体系中水权的取得、水权的范围以及水权的变更与中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水权制度建设提出构想,包括:以立法确立和保障水权、建立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运用水价杠杆实施有效的水资源需求管理、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构建区域性水权管理规范等。  相似文献   

15.
In China,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characterized by the household-responsibility system (HRS) have been improv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rights of use, transfer and gain become more stable, authorized and complet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impact on farmland productivity, which comes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Then, an economet-ric model is built to test the above analysis. It concludes that changes of property rights will affect farmland performance in China. In the end,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explored for fur-ther reforms.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理性预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问题,根据理性预期理论研究了投资预期不足的制度原因。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巨大资金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相比,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明显不足,投资预期不高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投资预期不足的制度原因是收益低、风险高,农业公共财政制度缺位,分级财政投资体制所产生的贫困地区财政紧张、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金融制度缺陷等。应从建立健全农业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机制及开展土地产权等农业基础制度创新和改革金融制度等方面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预期机制。  相似文献   

17.
Defect and Innovation of Water Rights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are depos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onflicts with its limitless demand. This determined the existence of the water rights transac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ater rights transaction system requires clarifying the definition of water resource right above all distinctly. At present, it is a kind of common right system arrangement which need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dispose of water resources. Though a series of management systems guaranteed the government's supply of water resource, it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market seriously and caused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o stay in the inefficient or low efficient state for a long time. Thus, we should change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in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really rely on the market to carry on the water rights trade and transaction. In this way, the water rights could become a kind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 relatively, and circulate freely in the market. As a result of this, we should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common right, make its external performance internalized maximally and achieve the optimized water resource disposition and use it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rare depos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onflicts with its limitless demand. This determined the existence of the water rights transac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ater rights transaction system requires clarifying the definition of water resource right above all distinctly. At present, it is a kind of common right system arrangement which need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dispose of water resources. Though a series of management systems guaranteed the government’s supply of water resource, it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market seriously and caused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o stay in the inefficient or low efficient state for a long time. Thus, we should change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in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really rely on the market to carry on the water rights trade and transaction. In this way, the water rights could become a kind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 relatively, and circulate freely in the market. As a result of this, we should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common right, make its external performance internalized maximally and achieve the optimized water resource disposition and use it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排污权交易是总量控制目标下最具潜力的环境管理手段,兼具环境质量 保障和成本效率的特点,这一交易的标的是排污权。文章分析了我国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并提出实行排污权交易必须提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