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3.
张云朋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6,16(1)
利用两个框架结构模型开展了一系列模拟试验,研究了框架结构建筑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雷电流的分布情况随雷击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距离雷击点越近,雷电流越大,距离雷击点越远,雷电流越小;当增加引下线的数量时,雷电流分布的畸变情况更加严重,距离雷击点较远的引下线上的雷电流明显减小,距离雷击点较近的引下线上的雷电流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单纯增加引下线数量不能明显改善雷电流的分布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指出了框架结构建筑在雷电防护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6.
7.
8.
为提升中国石化海南省石油分公司雷电应急响应及预防能力,减少因雷灾引起的伤亡事故,组建了覆盖海南省的新型蜂窝布局雷电预警网,对海南地区的雷电活动进行实时预警。使用地闪定位数据对蜂窝布局雷电预警系统的预警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有效预警可达到85. 5%,错误预警率约为73%,初步认为错误预警率偏高主要是由于预警系统对云闪造成的电场变化探测灵敏,而用来作为对比分析的闪电定位资料对云闪的探测效率较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2011—2020年闪电定位系统探测到的闪电发生位置、雷电流强度等数据,对大型化工园区的雷击大地密度、雷电流强度、雷暴来向等雷电孕灾环境进行分析,得到区域内建(构)筑物遭受雷电灾害的风险点。分析雷电的损害机理与大型化工园区内的各类建(构)筑物及设施的安全相关性,评估大型化工园区承灾体的雷击易损性,提出具体的雷电防护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分析 ,认为某厂 1 2 5#原油罐的着火原因是直击雷闪击浮盘引燃了浮盘上的油蒸气。为预防此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应采用二次密封、完善防雷设施等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R型聚类分析法对尽可能多的影响雷灾易损性的因子进行了筛选,确定100 k A以上平均地闪次数、地闪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区域生命易损模数5个因子为依据变量,用欧氏距离计算各样本的相似性测度,应用Q型聚类中的Ward’s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采用迭代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相互验证,最后对贵州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结果进行解释和证实、绘制雷灾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贵阳市雷电灾害的易损性最高,属高风险区,安顺市、六盘水市属中等风险区,遵义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属弱风险区。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野战弹药这个特殊的防雷主体,分析了野外开设弹药仓库中存在的雷电危害问题。阐述了雷电危害的主要作用方式,并从野战弹药防雷的特殊性出发,制订了一些可行措施。对于常用的避雷设施避雷针、避雷线的防护范围给出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利用海南省儋州市自动气象站近60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和近13年雷电灾害资料,分析了儋州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的年际变化和月分布特征以及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征。结果表明:儋州市近60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112天,儋州年雷暴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儋州雷暴日主要集中在4至10月,盛发期为5至9月;儋州雷电灾害也主要发生在5至9月;儋州雷击人员伤亡绝大多数发生在农村,雷灾及其造成的财产损失最频繁发生在电子系统。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的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电灾害是气象自然灾害的一个组成部分.地震前兆台站的防雷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防雷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尚未过关.随着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实施,地震台站对防雷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雷电的形成、雷击的种类和雷电对数字化前兆地震台站的危害,介绍了几种针对数字化前兆台站的防雷措施,这些措施在实际的地震监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地震台站的防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陕西水动态观测周至井和3原井在数字化改造后,至今没有遭受过一次雷击。本文介绍了这两个台在防范雷电危害方面的方法和措施。实践证明在安装仪器时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雷电的灾害。 相似文献
20.
刘璇 《安全.健康和环境》2023,(3):11-15
为避免浮顶储罐遭受雷击时,在二次密封油气空间中放电引起密封圈火灾,搭建了实验室模拟环境下的浮顶储罐等比例模型,开展了储罐雷击火花放电试验研究。从储罐本体防雷设计和罐区雷电安全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大型浮顶储罐雷击火灾事故的机理。针对储罐雷击薄弱环节,研发了新型橡胶刮板、导向柱密封绝缘装置、雷电流泄放装置等装备,为浮顶储罐提高抗雷击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开发了罐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实现提前30 min雷电预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