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HBV为基材 ,在不同的助剂条件下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了几种PHBV泡沫吸油材料 ,并进行了吸油性能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以三氯甲烷和乙基纤维素为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吸油率、二次吸油率随着助剂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而以乙酸纤维素为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吸油率、二次吸油率随着助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三者保油率的变化不明显。当达到最佳配比时 ,三种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在 2 6℃原油下的吸油率可达 2 0倍 ,在 17℃原油下的吸油率可达 30倍。从吸油性能、成本和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 ,以乙酸纤维素作为助剂的制备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D、C型和Z、Z型天然纤维吸油材料及p u型聚氨酯泡沫吸油材料的制法和性能。 D、C型吸油材料所使用的原料是稻草,Z、Z型吸油材料是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作原料,用硅油使它们疏水后,再把它们加工成细纤维。最后制成垫状吸油材料。 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发泡过程中填加亲油疏水剂,便可得到p u型吸油材料。 应用这些吸油材料处理溢油事故,回收水面液态油类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水生植物材料(凤眼莲叶和茎、大薸叶)作为新型吸油材料,与传统植物材料(水稻秸秆、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的吸油性能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各材料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基团特征、吸油能力和表面疏水性,来对比各材料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材料具有较大吸油容量,且其叶子部分疏水性很强,适合作为水上浮油原位处理的吸附剂;水稻秸秆疏水性稍弱,但也是一种良好的水上浮油吸附剂;凤眼莲茎吸水性较强,与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一样具有浮力较小、疏水性较弱的特点,但对正己烷的吸附速率非常快,可考虑作为填充滤料处理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4.
新型PHBV吸油材料与传统聚丙烯吸油材料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完全生物降解PHVB(β-羟基丁酸和β-羟基戊酸的共聚体)为基材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几种材料的吸油性能与常用聚丙烯吸油毡做了对比实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吸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后的PHBV的吸油速率、吸油率等指标均已接近聚丙烯吸油毡,而保油性优于聚丙烯吸油毡。  相似文献   

5.
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对海上溢油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洋的石油污染已充分引起公众的重视。在对海上溢油的危害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简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料研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性能较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反复使用;而且DX型高效天然吸油材的后处理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以纳米聚丙烯(nano-polypropylene,PP)为基体,丙烯酸丁酯为单体,采用紫外辐射方法制备高吸油性复合材料(butyl acrylate grafted nano-polypropylene,BAPP)。试验确定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辐照时间1 h,单体浓度33.3%,光敏剂浓度0.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被成功接枝到纳米聚丙烯纤维上。考察了接枝率、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pH值等对改性纳米聚丙烯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改性纳米聚丙烯对机油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数据显示,常温下纳米聚丙烯和改性材料对原油的吸油量分别为35.5 g/g和28.5 g/g,改性后的材料吸油性能明显改善。温度对改性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率有明显影响,与油品种类及粘度有关系,随着pH值的升高,改性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机油的吸油率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
吸油材料     
大家都知道,在溢油处理工作中,一般的方法是首先用机械装置(收油器等)将大部分溢油回收起来,然后使用吸油材料回收残留的少量溢油,最后喷撒消油剂将无法回收的油乳化分散在海水中。吸油材料是处理溢油的重要器材之一,因此研究吸油材料对消除溢油和防止海洋油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吸油材料的种类、定义、性能及评价标准;分析和阚述吸油材料在抗溢油活动中的地位,认为吸油材料是抗溢油物质中不可缺少的,它的应用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吸油材料的具体应用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吸油材料的研究比较广泛,本文根据大量的专利资料及有关文献对吸油材料的研制情况作一概况性介绍。 一、对于吸油材的要求 用来吸油的材料,一般要求具有下列条件: (1)多孔,具有吸附性能,亲油疏水。 吸油量(B重油)6克/克以上 0.8克/立方厘米以上。 吸水量 1.5克/克以下 0.1克/立方厘米以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乙酸对苎麻纤维进行改性,获得吸附剂。考察不同改性温度、改性时间获得的改性苎麻纤维对原油的吸附性能,并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保油性能和吸水能力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苎麻纤维变得疏松多孔,与改性前苎麻纤维相比其羟基、甲基、羰基峰值明显减弱,有利于提高苎麻纤维的疏水亲油性;改性后苎麻纤维的吸油能力和保油能力分别为改性前的1.86倍、1.12倍,改性前苎麻纤维的吸水能力为5.908 1g/g,改性后降为0.923 8g/g,因此改性后的苎麻纤维作为油类吸附剂,能够为有效地处理溢油事故提供可能,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其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the starch and acrylic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superabsorbent, and the high oil-absorbing resin was also studied preliminarily. In addition, following the method of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cerium nitrate amine was regarded as the initiator, the acrylic amide and the methyl methacrylate functioned as the monomer. There are several significant parameter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uch a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uperabsorbent and the high oil-absorbing resin, the dosage of the initiator amount, the ratio of the starch and the monomer and the dosage of crosslinking agent.  相似文献   

12.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the starch and acrylic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superabsorbent, and the high oil-absorbing resin was also studied preliminarily. In addition, following the method of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cerium nitrate amine was regarded as the initiator, the acrylic amide and the methyl methacrylate functioned as the monomer. There are several significant parameter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uch a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uperabsorbent and the high oil-absorbing resin, the dosage of the initiator amount, the ratio of the starch and the monomer and the dosage of crosslinking agent.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油田企业溢油事故的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企业溢油应急物资配置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筛选和分析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源,初步建立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和隶属度,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类设施溢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合SINTEF井喷/井涌数据库和DNV海上平台溢油概率模型,建立了渤海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概率模型。通过对渤西某一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平台评分为41.6,溢油风险等级中等偏低,溢油风险概率模型按平台数量和油处理量分别为F=5.7×10-5Q-0.3和F=4.0×10-4Q-0.988。该评价方法可判断海上石油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和溢油风险概率,可为海上石油平台溢油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现行油指纹鉴别技术主要以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依据进行溢油种类和油源鉴别。本文对于采集的来自不同油品及不同风化程度、沾污不同环境介质的样品,进行总组分的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δ13C)测定,有针对性地分析具有时空关联性的样品测定结果的差异性,为溢油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溯源技术方法,为海事主管机关开展海上船舶溢油污染事故调査处理提供多元化的证据支持。针对4种溢油风化实验样品、来自东海“桑吉”轮溢油事故、福建福清江阴港“正力洛杉矶”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福建平潭看澳锚地“鑫海盛168”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的源项样品和现场污染样品,进行了总组分δ13C测定及其基于差异性分析的溯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品的溢油风化样品δ13C随风化时间的增加而具有类似趋势的差异性变化,可用于说明相应油种的同源相关性;利用溢油事故船载货油和燃料油的δ13C差异性,能够鉴别事故海域采集溢油样品的种类;溢油事故船舶燃油舱油样和清污现场采集的溢油样品可用于与受污染环境介质采集油样的δ13C差异性溯源比对;通常环境条件下,同源相似度较高的差异性限值为两倍平行样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16.
改性聚氨酯海绵的合成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膨胀石墨与氧化锌为原料,采用复合改性法改性聚氨酯海绵,在硅烷偶联剂的作用下,用月桂酸的醇溶液表面修饰后制备出改性聚氨酯海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接触角测定仪进行表征,对改性聚氨酯海绵的吸油、吸水及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测定,并试验获得了最佳的油水分离条件. 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海绵具有良好的疏水超亲油性,在膨胀石墨分散液与氧化锌胶体溶液体积比为1∶1时,对于质量浓度为20 g/L的机油水溶液,饱和单位吸油量最高可达17.7 g/g,对机油的选择性吸附系数为10.41,油水分离效果最佳;在选择吸附过程中,15 min以内油水分离效率就能达到78.41%;改性聚氨酯海绵每次循环利用后,单位吸油量的减幅均低于7.3%,循环使用性能良好. 研究显示,该种改性聚氨酯海绵对油水体系中的油类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完成后,经过简单的挤压将油回收后即可循环利用,具有便捷、高效、循环、无二次污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发生次数概率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历史纪录 ,利用概率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溢油量等级溢油事故发生次数的概率特点。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溢油量等级溢油事件在概率分布上的差异明显 ,且与定性分析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这将有助于溢油事件发生特征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油粒子法模拟溢油运动时,特征油粒子在体积和油膜粒子化方法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文章就不同特征体积的油粒子对溢油面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溢油量相同时,特征油粒子的体积每减小一倍,溢油扩散面积增加14%-25%,减小10倍时,达到31%-43%.针对溢油扩散面积计算不足的情况,已有学者提出用"两阶段"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APELL计划"及其在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南京段的溢油事故具有形式多样、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处理处置艰巨、影响长期等特点,根据"APELL计划"宗旨及其在世界和我国实施的效果,借鉴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经验,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计划,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危害和损失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