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工业污染防治一直以来都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国工业环境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总量减排效果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症结:一是工业环境管理制度实施监管难,管理对象环境绩效差异大,"散乱污"企业问题突出;二是环境管理约束型手段多、效力强,但引导型、激励型手段少,企业污染防控内生动力不足;三是工业污染防治面临常规污染与特征污染的双重挑战,特征污染物减排与控制力度明显不足;四是环境管  相似文献   

2.
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组织,亦是产生环境污染的点源。因此,工业企业也是解决和防治污染的最基本的组织,在工业经济活动以至整个人类经济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推行的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践已证明,它对防治污染,控制污染恶化趋势是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实施对象就是工业企业。但关于工业企业如何执行总量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工业企业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在激励企业发挥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促进构建现代化环境管理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排污许可制度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如承担治污责任、规范环境行为、全面公开环境信息等;提出了工业企业在排污许可制度下开展环境管理的建议:提高对生态环境工作的认识、落实全员环保责任、实施全过程环境管理、实事求是自证守法、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和加强与相关方互动沟通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污染防治工业在台湾已被列为十大新兴工业之一。它是集合土木、机械、电机、仪控、化工、环保、化学分析、工程管理、电子工程、资讯工程、生物等技术的一种综合性的科技应用技术。污染防治工业涉及三大产业领域:一是污染防治器材,包括侦测、减废、处理器材;二是环境技术及工程;三是废弃物处理等。 台湾污染防治工业现有550多家,其中岛内的环境工程企业有300多家,产品94%内销。但台湾主要的污染防治器材都来自国外。岛内的市场被外国货垄断,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不稳,厂商投资信心不足;部分工厂对防治污染意愿不高,投资不大;研究开发及技术引进有困难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台湾污染防治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佳木斯市乡镇工业为实例,对乡镇工业的污染特点、环境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保护工作由污染问题治现向清洁生产转变过程中,中国沿海开放地区、外资,合资、集体和个体企业在其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且要求有良好投资环境,当前控制工业污染,须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征收资源费和排污费,同时要加强环境规划,建立环境管理系统,有效调工业污原杂源,为保证受损环境得以恢复,须加强环境建设和环境投资。  相似文献   

7.
X3 9402053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开创工业污染防治新局面/解振华(国家环保局)刀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4,13(l)一2一13 环情X一100 文章总结了我国11年来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加强宏观调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根木手段;采用先进技术、结合技术改造,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是防治污染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轻工业污染的必经之路;运用经济手段控制企业行为是促进工业污染防治和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是控制工业污染,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工业污…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在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开创工业污染防治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的第一部分是11年来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总结.他认为,11年来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这表现在:防治工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工业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日趋成熟;环境管理不断加强,环境管理队伍逐步扩大;工业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加强了工业污染源监测,摸清了工业污染底数;工业污染发展趋势有所控制.他说,工业污染防治的基本经验是:加强宏观调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根本手段;采用先进技术,结合技术改造,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是求得自身发展、防治污染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轻工业污染的必经之路;运用经济手段调控企业行为是促进工业污染防治和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是控制污染、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解局长指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业污染十分严重;二是有些地区、部门、企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还存在;三是老污染治理资金渠道多数不畅通,治理资金数量不足;四是环保产业发展过度缓慢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我国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及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实施监督管理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及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明晰管理体系以及提高环境管理者业务水平等措施,解决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管理中的问题,保障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的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我国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及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实施监督管理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及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明晰管理体系以及提高环境管理者业务水平等措施,解决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管理中的问题,保障工业企业搬迁污染场地的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绍兴市印染业现状减排的分析,分别从行业布局、工艺设备、企业管理和废水治理4个方面,识别未来印染行业减排所面临的障碍,提出“十二五”时期绍兴市印染行业减排策略:加快产业聚集,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环境准入,加强源头控制;加强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完善相关标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实施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严格监管,加强环保执法。  相似文献   

12.
张伟广  冯师钰  韩超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1):5436-5446
依托2006年“十一五”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的实施,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企业污染排放数据的匹配数据库,探究总量控制与约束性的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对企业减排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实施后,受规制强度较高的企业SO2和COD的污染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2.8%、12.1%,该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实施后,SO2组样本的洁净能源消费量上升0.12%、技术效率提升53.56%,COD组样本洁净能源消费量上升0.14%、技术效率提升56.60%,企业通过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实现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以及东西部地区企业在减排效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到地理边界的距离与企业污染排放量存在着局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中国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搬迁过程污染控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专项技术规范的发布可以有效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以上海市某化工企业搬迁过程污染控制案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工作程序与内容、方案编制以及环境监理工作情况,重点阐述了污染控制要点和技术路线.结合案例经验,对工业企业搬迁过程污染控制工作提出了建议,为中国相关专项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菲  於方  马国霞  杨威杉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2):1993-1999
为了评估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对“2+26”城市“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的效果,利用“2+26”城市“散乱污”企业清单,结合巡查期间279家“散乱污”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成本调查数据,利用污染物治理成本法,对重点行业“散乱污”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成本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家具制造与板材加工和塑料加工行业是“2+26”城市“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的重点行业,这两种行业的企业数量分别占“2+26”城市6.2×104家“散乱污”企业的35.2%和15.9%.②京津冀地区“散乱污”企业中砖瓦窑行业企业扣除环境治理成本后的产值利润率为2%,家具制造与板材加工行业企业扣除环境治理成本后的产值利润率为负值(-2%),均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利润率;“散乱污”企业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企业利润,扣除环境治理成本后,企业盈利能力很低,需要升级改造或予以淘汰.③规模越小的“散乱污”企业,环保治理设施与投入越少,这些企业也基本不缴纳税收,导致微小型“散乱污”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规模以上企业.④“2+26”城市“散乱污”企业中砖瓦窑行业企业就业职工数占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职工总数的9.1%,家具制造与板材加工行业就业职工数占规模以上家具制造行业职工总数的50.3%.“散乱污”企业的取缔整改,将对“散乱污”企业集中分布地区的劳动就业产生一定影响.研究显示,“散乱污”企业过去总体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效益的黑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污染集中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及工程防治措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将其对周围的环境影响降至最小,从而获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排污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张家口地区排污工业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与水污染排放空间之间的空间耦合特征,结果显示:(1)张家口地区工业企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崇礼县、赤城县整体上几乎无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沿洋河流域分布。(2)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选洗业这四大行业的COD、NH3-N、总氮等水体污染物排放量相对最大。(3)工业企业集聚度与水环境污染程度的空间正向耦合效应明显,96.23%的区域呈较强正向耦合特征。高集聚—污染高值区占比0.40%。针对四种空间耦合状态提出未来污染物排放管控方向,以期为政府部门准确锁定治理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某经济开发区企业废气扰民、厂居邻避问题,对开发区工业区内常被投诉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普查和排放测试,开展了大气环境污染源快速识别系统的应用研究。采用SPIMS (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对企业进行VOCs排放特征测试并建立指纹数据库,通过敏感点离线采样、走航监测等手段,建立匹配特征数据谱图,结合污染特征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对应污染源排放特征(指纹)数据库及污染源快速识别模型。确定了工业园区6家存在潜在污染扩散的重点企业,包括2家塑料制品企业、1家香料制造企业、3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经工业园区污染源企业现场监测以及居民敏感小区环境空气样品组分分析,判断其中2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和1家塑料制品企业污染源排放特征臭气污染物传输到敏感小区,以甲烷、正丁烷、异戊烷、丙酮、丁酮、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等物质为主,为精准控污提供了实质性证据,为该区工业源的日常管控和污染投诉快速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玫  余柄志  衡芮  周洋 《环境工程》2017,35(5):154-157
以郫县安德镇川菜产业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影响进行了标准化评价。结果发现:川菜产业园主要的工业污染行业为豆制品加工行业,排污量为2 919.94 t/a,占总排污量的96.46%,等标污染负荷为9.83,占总污染负荷的92.83%,其中有6家企业为主要控制对象。对比分析发现,环境污染受企业规模、末端处理方式、废水排放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所有污染因子中,BOD对环境的实质污染影响较大。该研究成果将为优化小城镇产业集群的规划、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均衡污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4种代表性工业污染物,分析了东中西部工业企业排污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东中部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随经济发展相对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而西部地区仍是将经济发展放在环境保护之上。其次,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先是工业企业得到发展从而带来更大的污染,随着当地对环境的关注逐渐加强,排污强度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绍兴市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试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方法,程序及初步成果的剖析,说明了采用清洁生产审计,进行污染预防,是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的最佳途径,指出,我国在现阶段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措施的优选顺序为:技术与设备改造,良好的内部管理,废弃物回收利用,工艺过程优化,以及原材料或产品的替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