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铁路建设项目种类多样化、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新业态,以及新版环境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对铁路建设项目环评的新要求,阐述项目合规性分析是环境评价开展的前提,对工程概况、工程方案环境影响比选,以及生态、声、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评价的技术要点,改建铁路"以新带老"和工程变更环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颁布,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实践,分析了地下水环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污染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评估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仍不成熟。根据国内外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常用的评估模型(NAS四步法、RAGS模型、RBCA模型、多介质模型),为合理借鉴国外评估模型提供指导,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提出建议:评估指南、标准以及模型的完善;地下水筛选值的制定;参数本地化。  相似文献   

4.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规定,结合晋陕蒙宁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污染场地总石油类馏分分段法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汽车工业污染场地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推荐模型,采用馏分分段法对总石油类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该场地主要污染物为总石油类,土壤污染物中C12~C16脂肪烃的非致癌危害商在敏感用地和非敏感用地两种用地方式下均大于1,地下水污染物中C8~C10脂肪烃、C12~C16脂肪烃、C16~C21脂肪烃、C21~C34脂肪烃、C21~C35芳香烃的非致癌危害商在两种用地方式下均远大于1;2)敏感用地方式下,土壤中总石油类的修复限值为1 023.92mg/kg,地下水中总石油类的修复限值为1.805 mg/L;3)非敏感用地方式下,土壤中总石油类修复限值为3 292.92 mg/kg,地下水中总石油类的修复限值为11.457 mg/L。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介绍了导则修订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评价依据和程序要求、电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评价标准和技术、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导则主要内容作了解读;分析了新、旧导则的区别;并就开展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需注意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调查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其中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是环境调查的重点,而科学的调查采样方法则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性、客观性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首先从污染场地特征分析、调查目标两个角度介绍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准备工作,然后探讨了布点中的前期准备以及具体方法,最后围绕土壤样品以及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发展趋势表明,雨水管理由以排为中心转向以渗蓄为中心,重视雨洪的蓄存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土壤、生态系统的调蓄能力,合理增加浅层地下水回灌,减少地表径流。结合实例从雨水排放、蓄存和雨水下渗3方面介绍了内涝防治措施的转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雨水管理提供启示。将内涝防治与生态技术、绿色建筑、浅层回灌地下水等相结合,可实现城市开发前后径流"零增长",避免内涝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项目在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还处于酝酿期,该类环评报告的编写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通过对一系列该类环评影响评价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环评报告中工程分析、新增耕地分析、水资源论证、地下水影响、生态影响分析等方面提出了编写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流通领域典型持久性有机物存放库房及周边的场地环境风险,按相关标准要求监测了评估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滴滴涕、六六六、汞、砷等因子。结果表明:场地土壤环境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六六六及砷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物主要分布在表层,而场地地下水未发现这些污染物。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计算得出污染修复区域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方量约为150 m3。通过本次评估发现,杀虫剂流通领域特别是存放库房所在场地受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较高,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日,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ASSE)发布ANSI/ASSE Z590.3标准—"设计预防:设计与再设计过程中职业风险导则"。该新标准主要阐述了在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体系中设计预防的理念,因此适用于任何职业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标准GB 17427-1998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作者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的研究结果,讨论了AFFF国家标准GB 17427-1998的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对GB 17427-1998中的AFFF定义、"扩散系数"和“扩散能力"、老化试验、pH值与泡沫水溶液的腐蚀性以及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测定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建议修改 AFFF的定义、"扩散系数"和"扩散能力"等术语.将铺展系数的测定改为测定能迅速铺展的泡沫水溶液在油面的铺展量.建议修改老化试验及泡沫水溶液腐蚀性的判断标准,用更准确的方法测定泡沫液的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希望本文的一些讨论能对我国AFFF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简讯     
《环境影响评价》2020,(1):I0001-I0001
01.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近日,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9)(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规划环评导则总纲》修订坚持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在现状调査、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优化调整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与“三线一单”的具体衔接要求。修订后导则更具操作性和引导性,可切实发挥规划环评在产业定位、布局、规模、时序等方面对规划的优化调整作用,有力推进各项环境管理要求落地。《规划环评导则总纲》将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为做好水电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研究提出了水电工程生态补偿的定义,建立了水电工程生态补偿体系。结合水电工程实例,对我国已经实施的水电工程生态补偿相关法规、规章、标准、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补偿费用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其服务价值,但水生生态的补偿则难以实现或补偿不足。从加强执行管理、加强水生生态补偿研究和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水电工程生态补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磊 《环境与发展》2020,(4):36-36,38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需要平衡对待,为了谋求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不可少,然而资源的开发必然牵扯到与资源相关的环境变化。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逐步推进,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影响评价成为资源开发利用前的必要环节。地下水环境不仅是水资源环境的一部分,还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牵连,而矿产资源、水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地下水环境。本文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入手,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探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变量分析,考察含水率、容重和地下水埋深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风险控制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地下水埋深与风险控制值为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和容重在超过某一阈值后,微小变化会使风险控制值产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建议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取样和测试质量,获得高代表性的数据,减少风险控制值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2018,(6):101-101
为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规范环境风险评价工作,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批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于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8.
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州地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水平.台州东西部地区影响地下水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制约因素有所不同,西部主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东部则是社会条件.为提高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必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统一管理,并且因地制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相似文献   

19.
以松前村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该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状况,从而构建沼气蓄热温室生态系统,该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沼气池,一方面为生态大棚提供必要温度,另一方面可对大棚内土壤进行堆肥。该系统模式可减少其COD、氮、磷等污染物质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减轻对地表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20.
正隐患本义是指"隐藏的祸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是英文hazard的汉译。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