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的内涵;阐述了由绿色消费引起绿色技术和绿色设计的链式反应过程;讨论了“绿色浪潮”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标记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分子标记是现有遗传标记中最简单方便的一种方法,GFP及GFP突变体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生物膜菌群构架、环境生态学和环境检测生物传感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废旧塑料解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及其特性,并综述了不同废旧塑料在超临界流体中解聚的应用现状,指出超临界解聚技术是一项处理废旧塑料的“绿色技术”,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在固体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应用到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 ,为固体废弃物管理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废弃、处置全过程 ,提供系统的全过程管理概念  相似文献   

5.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在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应用到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固体废弃物管理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废弃,处置全过程,提供系统的全过程管理概念。  相似文献   

6.
采用全生命周期费用(LCC)分析方法,建立燃煤电站工业污泥干化掺烧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对一燃煤电站进行直接干化工艺与间接干化工艺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包括设备投资、改造成本、干化运行成本、掺烧成本以及维护管理成本),采用层次-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工程中,间接干化初始设备投资较高而运行成本低,入厂含水率越高、全生命周期越长,间接干化较之直接干化优势越大;污泥干燥初始含水率对该工程的经济性具有较大影响,而目标含水率相差15%,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成本变化最大仅为1.25%;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结果表明,对决策影响最大3项分别为环境成本(0.57)、运行成本(0.177)以及初始设备投资(0.082)。基于此开发了燃煤电站工业污泥掺烧经济性计算软件,实现工业污泥在燃煤电站干化掺烧成本分析的迅速和准确化。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绿色建筑小区已逐渐成为潮流,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优化了小区雨水收集与分散处理系统、雨水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等技术,具有投资省、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为今后的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评估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造成的场地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各地发现的污染场地数目众多,引发了巨大的环境风险与安全隐患.在介绍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开展绿色和可持续污染场地修复评估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方法,重点阐述了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多目标决策支持技术、费用效益分析、生命周期评估和场地生态环境价值评估与恢复等方法的应用.最后建议加强对中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现状调研和趋势预测,为研究和制定适合绿色和可持续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政策体系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反渗透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借助于一个具有选择渗透性的半透膜,在一定的压力下,使溶液中某些组份分离、浓缩和提纯。自从一九六○年S.Loef和S.Sourirajan发明了不对称膜的制膜工艺以来,这种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很快。它以省能、省力、省资源为特点。目前除用于咸水和海水淡化外,在食品加工、医药卫生、超纯水制备、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在不断地显示它的生命力。它可有效地分离各种有毒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氯化氯技术已在水处理中受到关注并且得到了发展,二氧化氯的氧化性远高于氯和次氯酸钠,又不会生成三卤甲烷、氯胺及氯酚等致癌物质,无卫生学生及污染问题,而且二氧化氯在水中停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化工企业已呈现各种化工园区集聚发展的态势。化工园区作为地区化工行业集聚区域,也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已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管理模式及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化工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管理模式及成功经验,分析提出解决化工园区环境管理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改善园区管理现状、促进化工园区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点源排放的基本和综合的管理制度,是污染源的守法文件,也是政府对污染源的监管文书。按照政策设计的一般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保障点源的"连续达标排放"为目标设计中国工业点源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提出将点源按排放规模进行分类和分级,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包括信息机制、资金机制、监督核查机制和问责处罚机制;建立注册环境管理工程师制度以满足实施排污许可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整合点源排放相关政策,提高相关政策间的协调,减少冲突,提高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开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该系统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噪声数据库设计、噪声数据管理、交通噪声的模拟和交通噪声影响统计.系统采用了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对城市噪声环境进行管理和模拟.从实例结果分析可见,模拟结果能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该系统能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评价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产品是为解决垃圾运输车随意倾倒问题而开发的 ,它是一种新型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它采用安装在运输车上的GPS接收机定位、测时 ,由车载车辆行迹记录仪数字化记录装载、运输、卸载的地点、时间等信息。经定期处理 ,完整、准确地反映出运输车工作过程 ,为管理部门对违规卸载车辆的科学取证提供了很好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浙江省环保局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课题,对环境监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总体设计,该软件选择Win95为操作平台,VisualBasic5.0为编程软件及Access2.0为数据软件。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以西安高新区为例,采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站和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用以分析各街道网格污染物特征和成因并推送监控预警信息和问题巡查结果。结果表明:CO成点源式分布在各个街道,丈八街道CO点源分布最多;NO2主要集中在兴隆街道和细柳街道;SO2主要集中在兴隆街道和五星街道;O3主要集中分布在丈八街道和鱼化寨街道,灵沼街道和细柳街道是PM2.5与PM10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一、四季度首要污染物以PM2.5、PM10和NO2为主,预警时段多集中在深夜或午后时段;二、三季首要污染物以PM10和O3为主,预警时段多集中在下午;高新西区国控站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受东南方向污染物影响较大,草堂基地省控站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受东北方向污染物影响较大;2021年高新区大气污染问题巡查工作累计发现各类大气污染问题1 539件,其中明确污染源的问题有607件,占比为39.4%;分布时段主要集中在1—4月,且多为颗粒物污染问题,主要来源包括工地排放源(48%)、道路交通源(31%)、汽修行业源(12%)和餐饮油烟源(8%)等。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能够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显著提升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开发区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种类繁多、风险具有隐蔽性,亟需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无废城市”建设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统筹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工作,在此期间构建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管理现状出发,剖析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存在的短板,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以期为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一个 5 0 0 0t/a的黄磷电炉的尾气回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安全分析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的设计方案 ,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安全性和效益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动态化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近十年江苏省扬州市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几十个指标上万个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社会、经济、环境建设和发展相关联性,总量控制具有宏观性.区域污染物总量可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行政首长政绩考核中.首次建立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考核指标体系水平等级的评定模式和动态管理的应用技术.该成果不仅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