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行业碳排放及减排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30个行业的碳排放和相互流动进行评估,在利用双比例尺度法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更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行业间的碳排放流动普遍存在,30个行业中有24个高碳型,其中12个全过程型、1个表观高碳型和11个传导型;2)碳排放流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行业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3)行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变动引起的减排幅度为12.43%,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碳排放上升幅度在70%~90%左右;生产排放系数下调10%的减排效果为8.76%,下调15%带来的可能减排效果为13.14%。通过行业减排目标控制的减排政策效果不太显著,但随着政策目标的严格程度上升有所改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差异化行业减排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生活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但是随之而来便是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给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干扰.文章中便具体探究了当前我国污染减排的现状,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污染减排的具体措施,进而为提高污染减排工作提供些许意见.  相似文献   

3.
编制了环境投入产出表,构建了相应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分解(SDA),深入探究污染排放系数(减排技术)、生产技术以及最终需求的变动三种因素对我国七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污染排放量整体增加,其中排放系数变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需求变动增加污染物的排放,生产技术变动少量增加污染物排放,整体上看...  相似文献   

4.
自2017年《广州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实施以来,广州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并于2020年首次实现全面达标,评估《规划》中本地污染减排措施实施成效可为后续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各种减排情景的排放核算结果,综合运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和数据融合技术,量化评估了本地污染减排措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周边排放控制及气象条件变化4种影响因素对2017—2020年广州市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评估结果显示,本地污染减排措施是2017—2020年SO2、NO2、PM10及PM2.5浓度下降的主导因素,其浓度削减贡献分别为53.58%、31.60%、34.24%及30.82%;疫情防控工作的浓度削减贡献在初期较大,但在后期随着复工复产而减弱;周边减排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弱于本地污染减排;气象条件变化对各污染物浓度下降均存在正贡献,且对O3浓度削减的贡献(81.96%)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污染减排是全国"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对安徽省污染减排现状形势及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把招商关、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污染监控和各项治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等实现污染减排的措施,强调了实行清洁生产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污染减排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省情特点,指出了山东省结构性污染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速度快等影响减排工作的问题,阐述了"十二五"减排工作将面临的压力及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污染减排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省情特点,指出了山东省结构性污染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速度快等影响减排工作的问题,阐述了"十二五"减排工作将面临的压力及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活动消耗了大量能源,研究建筑业能耗测算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建筑业的节能减排. 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测算建筑业能耗,分析建筑业能耗对部门间联系、部门能源强度和建筑业规模等因素变化的敏感性,提出部门对建筑业能耗的技术责任系数和结构责任系数,以判断部门在降低建筑业能耗中的责任. 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建筑业能耗为1.07×109 t(以标准煤计);技术责任系数最大的部门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0.489 8),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0.479 8)和化工(0.211 8)等;除建筑业外,结构责任系数较大的部门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0.276 4)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0.246 0)等;建筑业能耗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0.243 8)和非金属矿物制品(0.203 4)等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最敏感. 降低建筑业能耗应注重促进高能耗建材生产节能、强化建设活动科学管理、推广高性能低能耗材料应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深化住房市场化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鞍山是冶金工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城市.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环境污染的趋势有所减缓,但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何实现国家及辽宁省对鞍山污染减排计划目标,促进鞍山环境质量尽快好转,已经成为鞍山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应对的实际问题.结合鞍山市环境污染现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并对其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将会对鞍山污染减排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环保政策。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关键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污染预防的转变。本设计从源头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运用预警理论和多种数学分析工具,研究建立了基于中国两大约束性指标SO2和COD的污染减排预警系统。该系统旨在对中国各省份的污染减排状况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预警,最终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信号灯的标志发布预警信号,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全国各省市的减排形势,为决策者提供形象、直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唐山市机动车定期环保检测数据获取不同类型车辆的本地年均行驶里程,建立城区内典型车辆的"里程-注册年"特征曲线.采用车载排放测试法获取唐山市典型国Ⅵ阶段轻重型汽车实际道路排放因子.利用COPERT模型进行机动车排放因子本地化修正,建立涵盖不同排放阶段和燃料动力类型的唐山市机动车排放清单,结合唐山市路网信息,建立基于ArcGIS的3km×3km高时空分辨率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国三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车(简称高排放车)不同淘汰与DPF排放治理比例情景下机动车减排与投入成本效益.研究表明,2020年机动车CO,HC,NOx,PM2.5,PM10年排放量分别为92403.51,10034.53,70568.35,2036.51,2160.65t,其中:NOx,PM2.5和PM10排放主要来源于柴油车,分担率分别为92%,89%和89%;CO和HC排放主要来自汽油车,分担率分别为71%和73%.唐山市实施二环内国Ⅳ及以下柴油货车限行区政策后,二环内CO和HC年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22.41%和21.68%;而NOx,PM10和PM2.5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年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78.60%,84.85%和84.79%.在高排放车淘汰与治理情景下,随着高排放车淘汰比例的增长,投入成本和NOx年均减排量呈线性上升趋势,且NOx减排效果更加显著,而PM减排辆略呈下降趋势.高排放车淘汰率每增长10%,NOx年均减排量增加892.41t,PM年均减排量减少7.56t,年投入成本增加1.13亿元.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Sincethefirstenvironmentalinputoutputmodel(EIOM)(Cumberland,1966)wasestablishedbyincorporatingenvironmentalfactorsint?..  相似文献   

13.
张伟广  冯师钰  韩超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1):5436-5446
依托2006年“十一五”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的实施,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企业污染排放数据的匹配数据库,探究总量控制与约束性的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对企业减排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实施后,受规制强度较高的企业SO2和COD的污染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2.8%、12.1%,该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实施后,SO2组样本的洁净能源消费量上升0.12%、技术效率提升53.56%,COD组样本洁净能源消费量上升0.14%、技术效率提升56.60%,企业通过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实现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以及东西部地区企业在减排效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到地理边界的距离与企业污染排放量存在着局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污降碳相关政策。构建了减污-降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16年和201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能源经济与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地区减污、降碳和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项指标发展情况。通过对指标间二元、三元耦合协调度计算,分析各地区指标发展协调情况。根据各地评价指标得分及耦合协调度数据因地制宜地提出减污降碳与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经初步核算,2010年COD和SO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7万吨和6.5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9.7%和43%,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减排对环境改善明显,珠江广州河段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均有所下降,COD年均浓度从2005的20.7毫克/升下降至2010年的13.6毫克/升,下降幅度〈34.3%,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大气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SO2从2005年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10年的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7.7%,空气质量持续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经初步核算,2010年COD和S0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7万吨和6.5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9.7%和43%,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减排对环境改善明显,珠江广州河段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均有所下降,COD年均浓度从2005的20.7毫克/升下降至2010年的13.6毫克/升,下降幅度达34.3%,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大气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SO2从2005年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10年的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7.7%,空气质量持续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17.
2013-2017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减排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珠江三角洲(PRD)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PM2.5浓度连续3年达标,然而,已实施的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广泛收集2013-2017年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与控制措施,建立2013-2017年实际控制与未控制...  相似文献   

18.

开展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协同减排是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抓手,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有助于为我国协同减排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提供参考。运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的中英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有一定阶段性,美国和中国发文量较高,其他发文主要集中于欧美与东亚地区国家;除了环境科学类期刊发文较多外,国外的能源类期刊影响力较大,国内则是经济与管理类期刊有较大影响力;国内外研究关注该领域的应对策略和政策及其效应评估,此外国外研究关注排放模拟,国内研究关注特定行业和区域及减污降碳领域的体制机制构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综合考虑区域协同发展背景及多重环境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减污降碳、协同减排的路径及其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行业是全球十大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之一,其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且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开展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并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系统分析了我国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状况,结果表明:生化池产生的CO2是导致直接碳排放的关键,且生化池的好氧区直接碳排放量最大;由电耗和药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在总碳排放量中占比较大,是污水处理厂碳减排的关键环节;在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采取厌氧消化+沼气发电方式时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指出了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不精准、碳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仍处在起步阶段、顶层设计及管理水平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我国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径方案,指出污水处理厂碳减排需多处着力,在碳排放量精确核算的基础上,加强污水处理行业节能降耗、减碳、替碳、固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及多维度控碳方案设计,构建以技术创新为行动力、政策支持为推动力的碳减排总体框架,形成污水处理厂碳减排的闭环,助力我国污水处理厂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颗粒物是铸造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属于国家重点控制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以铸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铸造企业各生产工序颗粒物产排特征,并以M市铸造业为例,对颗粒物排放现状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总结出M市铸造业清洁生产减排潜力。结合“自底向上”污染减排模型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试用版)》构建出铸造业颗粒物污染减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A铸造公司在“十四五”期间颗粒物污染减排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与基准年2019年相比,2025年A铸造公司制芯、造型/浇注、砂处理工序排放颗粒物的总量预计可削减3 807.23 kg,使企业对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所带来的减排效果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提出了铸造业颗粒物污染防治五方面的措施,为“十四五”期间铸造业污染减排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