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制药企业规模数量的陡增,相应的制药废水排放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制药废水具有品种多、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悬浮物多的特点,加强生物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刻不容缓。本文对生物法处理制药废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生物制药的污水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云云 《能源环境保护》2015,29(2):51-53,50
制药废水含有大量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或是有毒物质,具有浓度高、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目前废水处理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铁碳微电解法是集氧化、絮凝、吸附、沉淀等作用于一体的综合型废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难生物降解物质,并可通过改变有机污染物形态和结构,提高废水生化性,加上后续生化处理能够对制药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包括了直接作用、共代谢作用以及基因水平转移作用等三个作用机理;从自然环境筛选、构建基因工程菌、直接购买商业茵剂等三个菌株来源及其生物强化技术在治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脱氮除磷、改善系统污泥特性、降低污泥产量等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对其中的主要控制参数和应用失败的原因也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生物强化技术的展望.生物强化系统在应用上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生化处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粉煤灰净化造纸制药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粉煤灰净化重金属废水已在国内外得到应用,利用其净化造纸、制药废水却应用得较少。笔者针对哈尔滨市造纸和制药工业水进行了净化试验研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化学制药废水的高浓度、难降解、生化性差和污染物成分复杂的特性,以某制药企业为例,结合企业以往的污水处理经验和先进处理工艺的比选,拟定出一种比较可行的、适用性高、安全可靠的化学制药废水总体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中水回用新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顶山规模较大的高校园生活废水水质具有稳定、充足、污染较轻和收集、处理较容易的特点,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了在校园中建立中水回用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新方案:首先将污染程度较轻的洗浴及宿舍盥洗废水采用MBR法处理,污染程度较重的校园食堂排水、厕所及生活污水采用优势茵强化的SBR工艺进行预处理;然后将经优势茵强化的SBR法处理后的废水作为MBR处理工艺的原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中药制药废水具有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难度较大。本文对内蒙古赤峰天奇制药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技术进行研究,主要采用UASB厌氧+Fenton法处理工艺。对于高浓度中药制药厂的废水进行处理,能够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能,出水达到《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的标准,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制药废水COD浓度高、水质变化大、有毒物质含量高、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该工程化试验中采用物化-UASB-生物接触氧化作为主体工艺对某制药厂废水进行工程化试验研究,效果良好,出水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相似文献   

9.
从活性污泥、水体底泥、植物根系土壤和草莓种植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考察发酵液用量、助凝剂用量以及碳、氮源种类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及菌株对实际重金属废水的絮凝作用。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菌体发酵液用量0.2 m L,助凝剂用量0.8 m L时,菌株QB1的絮凝性最高,可达到93%。其对多种重金属废水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性能,对含铅废水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性地对制药废水中重要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驯化,把W1、W5、W7、W10和实验室混合菌株CQS进行复配并确定其投配比为1∶1∶1∶1∶1时降解效果最好,COD、NH3-N的降解率为83%,67%。并对组成高效菌剂的菌种进行了16S rRNA鉴定,菌株W1为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 sp.,菌株W5为多红球菌Rhodococcus sp.,菌株W7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W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高效复合菌剂运用于重庆某合成制药厂的污水处理厂,结合工艺运行参数的调整,对其处理效果进行强化。结果表明:出水COD100 mg/L;出水氨氮浓度1 mg/L;出水色度50;SS50 mg/L。  相似文献   

11.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XZEH公司原有处理方法的出水COD不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原因是缺少28%的曝气反应池体积.如果应用工程菌株Xhhh和Ebis信息软件的双重优化技术,可使生物负荷效率提高128%,所需曝气池体积可降低51%.对于提高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有效性和实现达标排放具有技术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2,6-二叔丁基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从腈纶废水处理厂中分离出来的一株2,6二叔丁基酚高效降解菌F34菌株,进行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通过对照环境中的2,6二叔丁基酚降解效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包埋后的F34菌株降解底物的能力相比游离的略有提高;F34菌株在活性污泥存在时受到其抑制作用,通过包埋,菌株所受的抑制作用减弱;在含活性污泥的B.H.和实际废水的环境中,投加F34菌株包埋颗粒显著改善了原系统对底物的处理能力,其对底物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4%和71.4%。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湾海水中的底泥为接种物筛选得到1株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菌株XMS-1,研究该菌株相关特性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RNA基因测序的结果确定其种属,并用以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该菌株的产电性能,以及对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r (Ⅵ)的还原能力。菌株XMS-1经鉴定属于Shewanella属,当MFC中接种初始浓度OD600为0.3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18 mW/m2、电流密度243 mA/m2,细菌能够在pH为7~8和NaCl含量为0~6%条件下实现对Cr (Ⅵ)的还原。XMS-1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H和较高的盐度条件下高效还原Cr(Ⅵ),并且具备良好的电化学活性,为微生物直接处理含盐工业废水和实现海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菌在重金属及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在重金属及难降解废水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简要阐述了在构建和应用菌种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印染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广谱偶氮还原菌AzoR-2,并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偶氮还原特性分析.通过细胞形态和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与β-内酰胺酶基因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柠檬酸菌属细菌,定名为Citrobacter sp.AzoR-2.通过对其偶氮还原特性的研究表明,菌株AzoR-2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氢气为电子供体还原多种偶氮化合物,具有广谱偶氮还原特征.对电子供体和偶氮键的定量分析表明,还原过程中偶氮键接受的电子全部来自一级电子供体.氧气对其偶氮还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该菌株的偶氮还原系统定位在菌体的细胞膜上,推测该菌株的偶氮还原与菌体膜上的电子传递过程密切相关.菌株AzoR-2的厌氧偶氮还原在碱性pH值范围发生,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7.5.菌株偶氮还原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泛,在20~40℃范围内都显还原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35℃.具有偶氮还原能力的柠檬酸菌在受偶氮染料污染的环境以及在印染废水的脱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餐厨垃圾废水用作发酵基质生产液态解钾菌肥的可行性,选用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作为试验菌种,采用正交和单因素方法对相关生长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餐厨垃圾废水中培养胶质芽孢杆菌经过3 d的调整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6~7 d时活菌数达到最大,Ⅰ类废水活菌数为1.55×1010 CFU/mL,Ⅱ类废水活菌数为6.60×1010 CFU/mL.以Ⅱ类废水为基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的较优培养条件为pH=7、温度30℃、摇床转速160 r/min、接种量2.0%(V/V).废水的pH和盐分对胶质芽孢杆菌的生长代谢影响极为显著:最适初始pH为7(活菌数为3.80×1010 CFU/mL和9.20×1010 CFU/mL);随着ρ(NaCl)的增加,活菌数先升高后快速降低,最适ρ(NaCl)为4 g/L.Ⅰ类和Ⅱ类废水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1.5%(活菌数为1.60×1010 CFU/mL)和2.0%(活菌数为6.40×1010 CFU/mL).研究显示,胶质芽孢杆菌在餐厨垃圾废水中经过培养后可达到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中液态菌肥的活菌数(2.0×108 CFU/mL),经湿热处理后的Ⅱ类废水对胶质芽孢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效菌活性污泥法处理分散染料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丽  贺启环 《环境工程》2002,20(1):77-79
针对复合微生物的筛选和分离进行了研究 ,分离出处理分散染料废水起高效降解作用的 2株菌种。结果表明 ,2株高效菌对分散染料废水降解能力很强 ,与普通菌结果对比CODCr去除率提高 17% ,并且高效菌对废水浓度的耐受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效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油田采用废水中原有微生物种群分离驯化出的高效原油降解菌,通过单一菌种高效原油降解菌降解性能实验,高效混合菌正交实验,最佳组合菌株的连续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实验,都取得了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良好效果。这表明在常规物理,化学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再空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SSCP技术分析不同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阳国  王爱杰  任南琪  赵焱 《环境科学》2006,27(7):1429-1433
为研究不同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认识群落结构与系统处理效能的关系,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分别对稳定运行的脱氮除磷反应器(N),中药废水处理反应器(P),啤酒废水处理反应器(W),糖蜜废水发酵制氢反应器(H)以及硫酸盐还原反应器(S)等5种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处理同种废水且状态均一的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最大;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与废水中的有机质复杂性成正相关,中药废水由于含有较复杂的有机质成分,种群多样性最高,而人工配水的处理系统由于营养成分单一,种群多样性较低;与模式群落中微生物SSCP条带比较显示,某些功能微生物类群在整个系统中相对数量并非占优势,发酵产氢菌Ethanologenbacterium sp.在状态良好的制氢反应器中相对含量仅占5%,而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p.在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的相对比例小于1.5%.SSCP指纹图谱技术能够揭示不同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别,并对这些工艺中的部分功能微生物进行监测,进而为提高反应器的运行效果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A new phenol-degrading bacterium with high biodegradation activity and high tolerance of phenol, strain PD 12, was isolated from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Tianjin Jizhuangzi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in China. This strain was capable of removing 500 mg phenol/L in liquid minimal medium by 99.6% within 9 h and metabolizing phenol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1100 mg/L. DNA sequencing and homologous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 identified PD12 to be an Acinetobacter sp. Polyvinyl alcohol (PVA) was used as a gel matrix to immobilize Acinetobacter sp. strain PDI2 by repeated freezing and thaw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phenol degradation of immobilized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obilized cells could tolerate a high phenol level and protected the bacteria agains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H. Storage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phenol degradation functions of immobilized cells were stable after reuse for 50 times or storing at 4℃ for 50 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mobilized Acinetobacter sp. strain PD 12 possesses a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phenol-containing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