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AM·PAC复合药剂絮凝现象的解释及影响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风芝 《环境工程》1992,10(3):10-15
本文对PAM·PAC高分子复合药剂处理冶金工厂的转炉除尘污水过程中的絮凝现象进行了粗浅的解释,并对絮凝机理及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铝系絮凝剂深度处理酵母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为主深度处理酵母废水,研究了pH值、絮凝剂投加量对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有助凝剂助凝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硫酸铝絮凝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强化絮凝-生物氧化工艺中强化絮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强化絮凝-生物氧化联合处理工艺具有运行灵活、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近年来,对该类工艺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城市生活污水,以探讨前段强化絮凝处理对后续生物处理的影响为目的,分别对PAC、PAFCS、PFS以及回流污泥进行絮凝试验,探讨化学絮凝作用和生物絮凝作用去除不同污染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处理模拟染料废水,试验了其絮凝脱色性能,并初步探讨了其絮凝脱色机理;然后对比了不同絮凝剂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后针对水溶性染料废水的处理,对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主的复合絮凝剂配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效氯化偶合絮凝剂对有机物含量较高原水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强化处理受污染湖水的试验研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高效氧化偶合絮凝法对COD,SS,NH3^-N和TP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去除率分别高达85%、95%、87%和96%.出水COD,SS,NH3^-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8、1.4、1.6和0.9mg/L。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氯化偶合絮凝剂在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氧化絮凝协同作用.对胶体性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均有较好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絮凝机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试验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对不同原水的絮凝效果,进而对其絮凝机理及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普鲁兰与无机絮凝剂(特别是铝盐和铁盐)复配使用在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苏强  李伟 《环境工程》1997,15(3):37-39
分析阐明了由冷却风扇引起的电机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其频谱特征,并利用叶片表面钻孔和叶片边缘开齿两项措施对电机气动噪声进行治理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生物吸附处理重金属或核素废水的后处理途径,本论文以吸附Sr2+后酵母细胞为对象,通过对絮凝前后上部液相浊度分析,探讨了絮凝剂种类、液相初始p H、酵母细胞初始浓度以及絮凝剂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PAC(聚合氯化铝)对吸附Sr2+后酵母细胞的絮凝机理.结果显示:3种铝盐絮凝剂对酵母细胞絮凝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为:PACKAl(SO4)2Al2(SO4)3.对PAC而言,其在实验条件下对酵母细胞的絮凝是一个快速作用过程,在1 min内出现明显矾花现象,而60 min时絮凝效率可达到99%以上.Zeta电位分析显示p H为3~10范围内,酵母细胞与PAC之间的电位差值Δζ均在50 m V以上,其中最大可达68.4 m V,这将带来PAC对酵母细胞的快速絮凝,SEM和液相电导率变化分析也证实了这点.PAC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絮凝剂用于对吸附Sr2+或其他重金属离子后的酵母细胞进行絮凝处理.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荆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本文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兵  夏韬  莫正平  鲜波 《环境工程》2012,(Z2):120-122
Fe(Ⅵ)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Fe(OH)3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废水处理中高铁酸钾发挥同步氧化和絮凝作用。介绍高铁酸钾处理各种难降解废水的机理,同时分析高铁酸钾投加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各种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基于高铁酸钾同步氧化絮凝技术处理污水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混凝剂,以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分别为助凝剂,研究了三种PAM对焦化废水的絮凝性能。从对废水初始浊度变化的适应性、絮凝剂用量、处理效果和处理费用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三种PAM絮凝性能的差异,并对絮凝机理进行了分析。对于焦化废水的絮凝处理,发现三种PAM中非离子PAM具有最好的应用性。最后对非离子PAM的最佳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最佳条件下,浊度去除率可达85%以上,但是COD去除率较低为6%左右,这与悬浮颗粒对COD的贡献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汪俊杰  刘研萍  朱佳  韦伟 《环境工程》2020,38(3):82-86,141
为探究不同条件的回流底泥对絮凝强化的影响,采用智能光谱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凝过程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分析出水浊度和絮体生长曲线,考察了底泥投加量、存放时间和底泥pH对底泥强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投加量对于絮体生长FI值(絮凝指数)影响不大,回流单倍底泥时,出水浊度降至1.3 NTU,较常规絮凝下降38%;底泥存放时间越长,絮体生长FI值越小,存放时间<3 d的底泥可保证出水浊度维持在2.0以下;底泥pH为3.0时,出水浊度低至1.2 NTU,酸处理后的底泥,其絮体生长变化曲线不稳定,FI值呈明显震荡波动趋势。回流单倍底泥时,底泥能够强化絮凝的去浊能力,絮体颗粒保持较大尺寸。底泥形成24 h内回流,絮体颗粒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最大,能保持底泥的最大活性。过高或过低的底泥pH导致絮凝效果变差,最适宜的底泥pH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陶瓷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体时产水量不高、通量衰减迅速的难题,采用磁絮凝预处理工艺延缓陶瓷膜的污染。对比了磁絮凝预处理与传统絮凝预处理对陶瓷微滤膜膜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磁絮凝预处理后陶瓷膜的稳定产水量高于传统絮凝预处理,验证了磁絮凝预处理工艺延缓膜污染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跨膜压差和膜面流速对2种组合工艺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跨膜压差和膜面流速的增加,膜通量均提高但增幅逐渐放缓,其优化运行参数如下:跨膜压差为0.20 MPa,膜面流速为2.0 m/s。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biodegradable amphoteric chitosan-based flocculants (3-chloro-2-hydroxyprop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CTA) modifie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denoted as CMC-CTA) with different substitution degrees of CTA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The content of carboxymethyl groups in each CMC-CTA sample was kept almost constant. The solubility of the various flocculants showed that, higher cationic content of flocculants caused a better solubility. The flocculation experiments using kaolin suspension as synthetic water at the laboratory scale indicated that the substitution degree of CTA w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flocculation properti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ationic content, the flocculants were demonstrated better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and lower dosage requirement. Flocculation kinetics model of particles collisions combining zeta potential and turbidity measurement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ationic content of the flocculants on the flocculation properti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flocculation mechanism in detail. Furthermore,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using raw water from Zhenjiang part of Yangtze River at the pilot scale showed the similar effects to those at the laboratory scale.  相似文献   

15.
微藻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与可再生能源生产是极具潜力的一项技术.然而,微藻的分离与采收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絮凝分离微藻成本低廉、易于采收而被视为极具工程应用潜力的最佳方法.本文从对微藻表面特性和絮凝机理简要介绍出发,系统总结了无机絮凝剂法、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法、生物絮凝剂法、高p H诱导的自絮凝法以及胞外聚合物引起的自絮凝法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而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明确了微藻絮凝分离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翠  刘慧 《环境工程》2010,28(4):39-41
采用絮凝的方法,对桐油制备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去杂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絮凝剂及絮凝剂用量、pH值、搅拌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甘油絮凝去除杂质的效果和甘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铝絮凝剂,在絮凝剂用量为0.2%,pH值为6.0,搅拌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20℃的条件下去杂效果最好,甘油回收率为80.45%。  相似文献   

17.
吸附胶束絮凝(AMF)法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为了对其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加以控制,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铝盐为模型,通过Zeta电位、表面张力和平均粒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吸附胶束絮凝法对苯酚、苯胺的分离去除及苯酚、苯胺对其吸附胶束絮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存在没有对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絮凝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Al3+的存在,推测苯酚以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胶束的斯特恩层,并可通过铝盐对胶束的絮凝而与水相分离去除,其去除率在40%~50%左右。而极少量的极性有机物苯胺可使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絮凝发生较大改变,推测苯胺的存在抑制了絮凝胶团的形成。当苯胺浓度低于100 mg/L时,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0%左右。该研究为胶束絮凝分离溶解性有机物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和化学絮凝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COD、TP、SS去除率为70%、74%、88%,化学絮凝工艺分别高出12%、12%、3%;污泥产量为4kg/d,相对化学絮凝工艺而言要少10%~15%。从而得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比化学絮凝工艺更适合处理城市污水。  相似文献   

19.
复合微生物絮凝处理红薯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胶质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能利用水溶性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直接用红薯淀粉废水培养,并用它们产生的絮凝作用处理红薯淀粉废水。结果表明,在适量氯化钙助絮凝作用下,仅以2.5%的絮凝菌液,在pH值9.5的条件下,絮凝率高达97%,红薯淀粉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65%,pH值8.0左右。经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得到的沉淀物是富含蛋白质的营养物质,干燥后可以制备成高级饲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烧杯混凝实验研究了壳聚糖(CTS)、CTS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乙酯季铵盐三元接枝共聚阳离子絮凝剂(CAS)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特性.结果表明,CAS具有比CTS絮凝效果好、用量少、pH值适用范围广等优点.CAS絮凝效能受胶体颗粒性质的影响小,对自来水和蒸馏水配置的高岭土悬浊液均具有较好的絮凝效能.中性条件下,CAS的最佳投加量仅为CTS的1/10.在pH值2.0-11.0范围内,CAA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5%左右.CAS投加量与原水浊度的关系为:投加量低于0.5nag·L-1时,絮凝效果随原水浊度的升高降低;投加量大于0.5 mg·L-1,浊度去除率随原水浊度的增大而提高;投加量超过1.0 mg·L-1后,对浊度(10~160 NTU)的悬浊;液浊度去除率均在85%以上.悬浮颗粒聚集状态的变化分析、颗粒ξ电位测定、絮体粒径分布测定及其形态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电性中和、吸附架桥是CAS的主要絮凝作用机理,絮凝过程是多种机制共同起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