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时硝化反硝化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节约空气量和碳源消耗量,大大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机理及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育红  林铁 《环保科技》2004,10(2):5-10
同时硝化反硝化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 ,可节约空气量和碳源消耗量 ,大大降低设备运行费用 ,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结合国内外的研究 ,综述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现状 ,简单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机理及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工艺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以节约氧和碳源的耗量,大大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结合国内外研究,主要从生物、生物化学角度和微环境理论方面进行综述。对一些同时硝化反硝化新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MBR同步硝化反硝化及异养硝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以限制混合液溶解氧浓度方式运行的M BR反应器中,通过改变进水COD/TKN、混合液DO浓度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对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影响因素。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M BR系统中所实现的SND机理,同时对系统中存在的异养硝化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对其硝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系统SND的主要因素是进水COD/TKN和反应器中控制的混合液DO浓度。系统中存在一定量的异养硝化菌。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用生物学方法从含90%铬鞣制革废水和10%生活污水的混合废水中去除氮的不同研究结果。按改进的Ludzack-Ettinger中试流程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实验。证实了在不经过物化预处理阶段或反硝化时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用生物法从该种废水中脱氮的可能性。COD的利用系数为硝化1mgN需12.5mgCOD。原始废水中存在的C_r或S~(2-)对反应过程无抑制作用。但如果回流混合液的氧含量与进水COD的比值高,则对反硝化速率将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培养和富集硝化菌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0.5-1mg/L)观察到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的存在。进水氨氮投加浓度为50mg/L和100mg/L的2个试验组,总氮分别有58.4%和62.6%损失,作者还结合试验结果,对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溶解氧对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媞  林铁 《贵州环保科技》2003,9(3):13-15,17
报道了“中日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研究项目”在贵州化肥厂建立的示范工程——使用两台脱氮除磷设备(BR型间歇曝气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及BS型序批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对厂内生活区部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情况。对该厂人均用水量大,水中有机物浓度、碳氮比均低的条件下,反应器内溶解氧控制对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改良SBR工艺处理人工模拟生活废水,研究不同的C/N,DO和好氧区与缺氧厌氧区体积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N为12,ρ(DO)为1.0~2.0mg·L-1、好氧区与缺氧厌氧区体积比为1∶1时,反应器内高效稳定地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条件因素.结果表明在特殊的环境下,利用SBR 反应器,SND发生过程中总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5%,碳源和溶解氧浓度是反应过程的重要参数.以醋酸为外加碳源可以明显地提高SND系统的活性,同时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活性污泥絮状物大小对SND也有影响,在众多生化影响因素中添加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子(生物因子及非实物因子)及其研究进展。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态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子(生物因子及非实物因子)及其研究进展。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别介绍了各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两种实现途径—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含海水污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采用SBR工艺通过控制游离氨(FA)浓度实现了含海水生活污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并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情况下,温度、pH值、NH4+-N负荷等诸因素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生活用水范围内的海水盐度情况下仍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但不同海水盐度情况下的NH4+-N去除率与NHH4+-N负荷有关,随着海水占生活污水比例的增加NH4+-N负荷应逐渐减少.当NH4+-N负荷小于0.15kg/(kg·d)时,短程硝化的NH4+-N去除率仍可达到90%以上.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短程硝化脱氮效率,当温度从20℃升高到30℃时,亚硝化比增长速率增加1倍.反应温度应保持在25℃~30℃,pH值的最佳范围为7.5~8.5.较高的进水pH值有利于通过游离氨浓度控制亚硝酸型硝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宏观环境理论、微环境理论、微生物理论三个方面阐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其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VE生产废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短程硝化 反硝化工艺在维生素E废水生物脱氮处理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当溶解氧浓度为 0 85mg L时的亚硝化率 (NO-2 N NO-x N)为 18 9% ,远远 >溶解氧 2 6 5mg L时的 1 13% ;通过对回流污泥 12h的缺氧选择处理 ,出水中的NO-2 由原来的 2 5mg L上升到 2 5 6mg L ,相应的污泥中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的数量比值由 0 4 5提高到 2 4 4 ;在进水中投加 5~ 10mg L的ClO-3能够使污泥中硝酸细菌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 ,但污泥中硝酸细菌的数量却增加了。在停止向进水中投加氯酸根离子后硝酸细菌活性可以缓慢恢复 ,15d后系统的亚硝化率稳定在 5 5 %~ 5 8%。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填料内部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环境类型,从而形成微观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造成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发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比基质消耗速率与基质浓度成零级动力学反应。好氧区悬浮污泥比NH3-N降解速率为0.236/d,反硝化速率为0.0627/d;缺氧区悬浮污泥比NH3-N降解速率为0.0973/d,反硝化速率为0.231/d。出水中可以检出大量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二者的浓度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其比值大约为1.78,出现了稳定的NO2--N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康媞  林铁 《环保科技》2003,9(3):13-15
报道了“中日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研究项目”在贵州化肥厂建立的示范工程——使用两台脱氮除磷设备 ( BR型间歇曝气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及 BS型序批式脱氮除磷净化槽 )对厂内生活区部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情况。对该厂人均用水量大 ,水中有机物浓度、碳氮比均低的条件下 ,反应器内溶解氧控制对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生活污水,系统考察了温度变化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稳定性和硝化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哌温度下((28±1)℃),通过实时控制和控制污泥龄在lOd左右,可以成功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在此基础上对完全亚硝酸型硝化的污泥(NO2--N/NOx--N≈1)进行降温实验,每降1℃稳定一个多月,半年后不刻意控制温度,经历了冬季lO℃的低温,成功的稳定了常温、低温短程硝化反硝化,亚硝化率始终维持在78.8%以上.实验发现降低温度后对于AOB和NOB的活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于AOB的影响要大于NOB,对比氨氧化速率的影响大于比反硝化速率的影响.26℃条件下的比氨氧化速率和比反硝化速率分别是10℃条件下的4.49和2.91倍.可见降低温度对于短程系统硝化反应的影响要大于反硝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MUCT工艺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模式下反硝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薇  王向东  张立东  李博晓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12,33(10):3513-3521
采用MUCT工艺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在全程硝化及短程硝化模式下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MUCT反应器在常温下运行180 d,结果表明,采用低DO和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实现了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70%以上.系统表现出较好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短程硝化期间磷的去除率和反硝化除磷率分别为90%和91%,全程硝化期间磷的去除率和反硝化除磷率分别为60%和88%.虽然短程硝化模式下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全程硝化模式,但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结果表明,2种模式下污泥中PAOs占总菌群的比例基本相同,平均为37%.COD去除效果稳定,试验期间出水COD均低于50 mg.L-1.不同硝化模式下污泥的批次试验表明:短程硝化期间,以NO2--N作为电子受体为主的反硝化除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和全程硝化期间以NO3--N作为电子受体为主的反硝化除磷菌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平均为38%;与全程硝化时期相比,短程硝化阶段对有限碳源的利用率更高,磷的去除效果更好.短程硝化模式下的反硝化除磷更有利于低碳源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新型SBR工艺是在传统SBR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于反应器中加一隔板而成的。实验研究了不同的C/N、DO和好氧区与缺氧厌氧区体积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当进水CODcr NH4^+-N浓度分别为198-604、48.7~57.0mg/L,DO浓度为1.0~3.0mg/L时反应器中CODcr、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89.3%~93.4%、77.6%~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