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35-35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气候和全球环境领域的问题,也是涉及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气候,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2.
臭氧层破坏问题是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臭氧层,保护全球环境,国际社会在1985年制定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了进一步落实《公约》,明确《公约》的目标和实施措施,1987年,国际社会又制定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十分重视,分别于1 989年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底刚闭幕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度框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新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巴黎协定》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根据公约的目标,并遵循其原则,由《公约》缔约方大会一致通过的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做出了  相似文献   

4.
《京都议定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应对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的挑战,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保护气候被列入了国际政治议程。经过艰苦的谈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随后提到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正式对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制度性安排,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1 防止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性的科学证据导致了公众对此问题的日益关心。1990年,一系列国际会议发出了缔结一个全球条约来对付这一问题的紧急呼吁。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不久,在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此后,有更多的国家签署,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批准。公约于1994年生效。自公约生效以来,已召开过四次缔约国大会,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过讨论和磋商。其中第三次缔约国大…  相似文献   

7.
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框架下通过的《巴黎协定》,将公约所有缔约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纳入了承担减缓全球气候危机行动之列。东盟国家大都处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同时大多数东盟国家都开始步入工业化转型阶段,伴随着大量国际投资的进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增长明显。对于东盟国家而言,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转型有降低自身气候变化风险及履行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双重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相关资料,梳理了气候变化对东盟国家的主要影响,理清了部分与我国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可比性强的东盟国家在现阶段适应气候变化发展转型的主要特点,并对我国未来与东盟国家在相关领域可开展的合作前景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事关全人类福祉,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国家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当前国际经验看,国际社会从一纸框架性公约到各国开展履约行动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气候立法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具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义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有利于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形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近日表示,为承建气候技术中心而正式提交建议书的9家机构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既有国际组织、政府机构,还有商业和公民社会组织.据了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2011年年初呼吁各国就承建气候技术中心提出建议.此中心的宗旨是促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技术合作与转让,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目前已有9家机构正式提交了承建建议书,其中包括位于中国上海的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  相似文献   

10.
碳市场的渊源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各国普遍认同必须“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的目标。于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GHG)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全球温室气体规制形成及其后续谈判的过程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逐步趋严。随着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趋严,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不再是一项免费的公共资源。这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大趋势,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新变量,将对全球各国自身的温室气体规制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一年,各方为取得谈判成功正在加大协调和准备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背景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有研究表明,最近几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正在加速,多项历史纪录被刷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两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话题。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始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例如国际组织先后推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其共同的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包括《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等在内的全球主要多边环境协定的2016年发展动态.总结并分析了2016年全球主要多边环境协定发展趋势与特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公约之间的协同趋势加速显现;大国之间的合作显著增加,环境外交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提出对我国2017年履约工作的建议:重视环境公约履约,以此为契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强化多边环境协定覆约统一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国际环境公约谈判;细化执行细则,加强履约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汞污染等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超越种族,突破国界,纵横各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面对,需要全人类携手应战。过去40年,国际社会为保护全球环境签署了200多项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公约,其中《关于消耗臭  相似文献   

15.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经过13天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终于在丹麦时间2009年12月19日下午闭幕,初步达成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国际社会对该协议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化作为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对于各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已经或正在而且将来会继续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一、国际气候资金谈判的背景介绍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唯一的多边合作机制。根据《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气候资金援助。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07,(6A):20-26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为了充分考虑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我国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事务、有效地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涉及多个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外部性问题,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和制定国家环境政策解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在的体系即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权威性文件.但是由于各利益相关国家的分歧,政策的执行效果有待分析.面临气候变化问题,有必要探讨我国在国际政策框架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陈卓  刘晶玮  王绮雁 《世界环境》2012,(1):67-69,97
本期讨论 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已经落幕.大会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中国代表团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德班会议取得了五大成果:首先,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次,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第三,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第四,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最后,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