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载体,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侵害人体健康,而且破坏土壤耕作功能。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涉及面广、受害人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加之因果关系认定与证据收集难度大,促使受害人的权利救济遭遇现实困境。建议在严格责任、修复费用次优受偿、惩罚性赔偿等原则指引下,完善能实现受害者联合、节约司法资源、促进企业产业升级的集团诉讼制度;建构以"重金属污染基金制度"与"重金属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为主要路径的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损害的社会化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益的有效保护最终必须借助与环境犯罪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刑事责任方式实现。补植作为一种生态修复的刑事责任方式,诞生于森林资源犯罪司法实践中,并不断拓展适用于其他环境犯罪。修复性司法、生态人形象以及刑事责任根据是生态修复的刑事责任方式的存在理据。通过确立修复原则、设置复合责任以及细化修复方式等,可完善生态修复的刑事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刑事法律对生态环境犯罪的规制仅以"自由刑+罚金刑"的模式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却对受损的生态环境本身缺乏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使得恢复性司法被引入生态环境犯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符合刑罚轻缓化与刑罚人道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型环境正义观的要求;理念与生态环境刑罚的目的相契合.但恢复性司法在中...  相似文献   

4.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修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降低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损失,实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生态影响,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以消除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工程修复,第2阶段是以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修复/恢复.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和强化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修复作用持续等优点,在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在消除生态影响和规避修复工程风险方面的作用是工程修复无法取代的.介绍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4种主要途径及其在欧美国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方法步骤,以及这项技术在中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中国在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上的科学研究和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权是以生态利益为法益的一种新型人权,它的提出有助于纾解环境权的逻辑和属性争议。生态权的主观权利功能要件缺失,致使其宪法保障不足,需要借助双重性质理论对生态权的功能进行重新审视。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同时承担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这意味着国家不仅不能侵害公民生态利益,而且应支持公众参与和监督;此外,国家还应通过积极行动,预防、排除生态环境侵害行为,并为权利主体提供有效救济措施,实现对公民生态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微生物载体技术在沟渠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应用效果,依托西安高新区东干渠生态治理项目,基于微生物载体技术支撑的原位生态修复治理思路,构建了“底质改良+水质调控+生物滤坝+生物绳填料+微纳米曝气系统”的治理体系,开展了东干渠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工程实践表明,该治理体系能够显著降低东干渠水体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COD去除率约为8.30%,NH3-N去除率约为61.24%,TP去除率约为57.77%。连续31 d水质指标监测结果显示,东干渠渠水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IV类水质标准要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干渠水体COD、NH3-N和TP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大致相似,这3项指标之间具有共变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沟渠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社会共识,各级政府就开展生态补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乐清市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生态环境功能禁止准入区为切入点,试行生态补偿,以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区域平衡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行业产生的烃类污染是当今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由石油污染带来的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用于消除烃类化合物的传统物理或化学方法不仅成本高,效果也有限。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场地适应性强等特点,为解决修复石油污染的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道路。综述了国内外在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