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都市地下空间开拓与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虽已取得较大的进展,然而由此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仍然是令人担忧的。本文就大都市地下空间的开拓的作用及其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相应途径。  相似文献   

2.
邱秋 《环境保护》2021,49(3):30-35
《长江保护法》立足国情,超越既有立法中的"部门"与"地方"结构,在保留既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多重流域统筹协调,推动了我国流域管理体制从"条块分割"到"统筹协调"的重大变革.《长江保护法》以国家和地方流域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长江流域横向管理关系,以综合管理"统筹协调"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空间和法律管理空间,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空间资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开发。本文分析了这一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抓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更重要的是提高社会的认同度,探索地下空间的监管,建立推动城市地下空间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165-171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稳定性、地面沉降等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自然因子,采用MAPGIAS空间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江苏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绘制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泰州市具有优良等级的地下空间资源占整个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43.62%,且集中在泰州市城区中心。泰州市区潜在的优良地下空间资源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显得非常重要,而地质适宜性分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降半梯形(或梯形)隶属函数确定了隶属度,并采用梯形模糊数定权法得到了权重,从而对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区,以为武汉市主城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类型与特点李相然(烟台大学土木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5)关键词地下空间,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资源类型,地下空间资源特点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THEURBANUNDERGROUNDSPACERESOUR...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沿海大都市上海的地下空间的安全应对措施,减少气候变化隐患,文章介绍了上海地下空间发展现状;通过滑动平均法对上海气温和降水2个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化背景并探讨了极端气象灾害和海平面上升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上海地下空间内在属性的优势和劣势及面对气候变化的机会和威胁因素。结果表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并具有一定的防护性和热稳定性的内在优势,但其封闭性、不可逆性及救援力量到位限制使其也存在劣势。地下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效,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并在防御大风等恶劣天气事件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而暴雨内涝、海平面上升尤其威胁上海地下空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城市大气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我国城市大气中重金属(As、Cd、Cr、Mn、Ni和Pb)的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CNKI、万方、维普、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并收集于2000—2014年10月期间发表的关于我国城市大气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的文献. 按照拟定的筛选标准筛选出59篇文献纳入分析研究,共涉及29个省(区、直辖市)53个城市,有效样本量大于5 863个. 其中,大气重金属质量浓度均以PM10(采样测定结果)计.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大气中ρ(As)、ρ(Cd)、ρ(Cr)、ρ(Mn)、ρ(Ni)和ρ(Pb)分别为27.7、14.1、60.9、220、37.5和290 ng/m3,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欧盟《空气质量标准》和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空气质量指南》中相应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年均标准限值或参考限值. 我国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以及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其中,Cd污染多分布在南方城市,Mn污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As、Cr、Ni、Pb 4种重金属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大气中As、Cd、Cr、Ni、Mn和Pb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金属冶炼以及交通废气排放等,其中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其共同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
王社坤 《环境保护》2023,(16):29-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基于各地在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民族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高质量的地方配套立法。地方配套立法应当遵循《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确立的生态保护第一基本理念。细化和补充《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已有规定是地方配套立法的首要任务;在细化和补充时,地方配套立法应当在准确区分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将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同时发挥地方立法的规则创制功能,弥补上位法的空白。地方配套立法还应当体现和回应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各地方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1.
加利福尼亚州水权制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加州水权法是一种独特的混合体系,由多种截然不同的权利组成,包括沿岸权、先占权以及其他类型的水权。文章主要从水权的类型、含义、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加州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框架,并对加州可交易的先占权的获得、行使、变更、转让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罗秀丽  杨忍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8):2085-2101
从空间生产视角介入,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构建“空间生产过程—空间生产机制—空间生产效应”的研究框架,通过深度访谈收集一手数据,对广东省窑塘村建设用地整治进行深入剖析,阐释其空间生产过程、机制及效应。结果表明:(1)关键行动者镇政府和核心行动者党群理事会积极征召和动员,各行动者为满足自身利益诉求通过“闲置危旧集体拆,社区产业联合建”的强制通行点构建行动者网络,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空间生产过程。(2)窑塘村建设用地整治空间生产以土地增值为内动力,释放土地发展权的交易价值、经营价值和生产价值,以利益相关者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外动力,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空间生产机制。(3)村集体合理配置土地发展权,积极推进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利用外力驱动乡村内生动力,引导城乡要素形成“二次流动”,为乡村物质空间生产带来正面效应;但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新村建设中,小部分农民的居住权益被忽视,导致空间隔离现象产生,对乡村社会空间生产造成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权的人权属性——以权利的本源为视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否具有人权属性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通过人权途径实现环境权的具体化。人权根源于理性人保护其内在价值的利益需求,在"社会契约论"中获得正当合法性的满足。环境权是人类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新的利益诉求而诉诸类似社会契约论的"公共委托说"而诞生。两者在本源上具有同一性。环境权是人权体系发展的结果,属于人权。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权利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法的权利义务体系中,环境容量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享有环境权。政府受托管理环境容量等资源,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保障全体公民的环境权。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合法排污、清洁生产等环境义务,保证公民的环境权得以实现,同时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制度设计,在超量减排时可享有一定的经济补偿的权利一排污权。排污权的法定权利主体只能是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信用不良企业不应是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只有符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环境容量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才能成为真正拥有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流域水质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和命令式的流域管理模式缺乏相应的利益调节和经济激励,因此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水质资源管理的新需求。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流域污染的市场手段比政府行政管制手段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将市场机制充分地运用于环境资源的配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排污权的交易,实现低成本治理污染,保护水质。从排污权立法、许可的最初分配和排污交易等方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模式,为流域水质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闵行区企业排污权交易的实例出发,用"产权"理论模拟用经济手段对黄浦江某段水域的污染控制与治理,进而分析了在实际运用排污权交易控制污染时会面临的3种情况,论证了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杨清凤  韩思明 《环境科技》2006,19(Z2):185-187
在吸收前辈们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环境权、环境侵权、环境侵害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尝试理清侵害环境权与传统环境侵权的关系,从而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排污权交易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概念,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交易机制等方面讨论中,提出应按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排污权交易政策,发挥其在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管理的特殊作用;排污权初始分配应实行偿形式;其交易适宜在较大的总量控制区域;政府在交易中可抽取一定比例排污权作为“交易税”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空间环境中子效应及测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航天事业向长时间载人深空探测方向发展,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器及其器件、对宇航员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空间辐射的诸多因素中,中子的辐射危害相当可观。介绍了空间中子探测研究的重要性,总结了空间中子的分布和来源、中子导致的辐射剂量贡献、中子对航天器危害和对航天员的损伤以及空间中子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的跨地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产权安排的角度探讨了污染权与不受污染权在上下游地区的分配,提出对权利要进行一定分割,并阐述权利分割的运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