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灾,从消防的角度上讲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相伴的灾害,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它既有自然灾害的一面,更有人为灾害的一面,是天灾人祸的汇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利用,火灾已成为最经常、最普遍威胁公共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一种灾害.  相似文献   

2.
地震会导致房倒屋塌,与此同时,还会引起大面积的多方位的火灾,地震学家称之为次生灾害.关东大震灾,死亡14万人,其中被火烧死的5.6万人,约占35%.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震灾,同时有数百处发生火灾,仅神户市就有390处发生火灾.据日本警察厅统计,阪神大震灾共毁掉建筑物109464幢,死亡5291人,其中有30%是被火烧死的.  相似文献   

3.
贾源 《安防科技》2005,(1):40-41
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火又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实践证明,社会现代人程度越高,发生火灾的频率和火灾带来的损失就越大.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生活电器化,城市的立体化,燃料的多样化,人口和物质的高度集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各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等等,不仅带来火灾因素的递增,而且发生火灾后扑救的难度加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
金磊 《安全》2005,26(1):15-17
1 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指的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原生灾害)发生后,与其伴生或衍生(引发)的灾害.它往往会形成一条灾害链,持续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主灾.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自然及社会灾害中,火灾是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人类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自己创造了更加舒适方便的工作、娱乐和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潜伏了越来越多的火灾隐患。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数万起火灾,其中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占有相当的比重,防止和控制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目标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事件对于人类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与灾害斗争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仿佛已经有了征服一切的雄心和力量.但是人类却从未真正的征服过灾害.特别是近代来,全球突发灾害事件频发,印度洋的海啸、美国的"9·1 1"和"卡特里娜飓风"、2003年的席卷全球的烈性传染病SARS、我国2008雪灾、我国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灾害仿佛更加的嚣张和强大,种类变得更多,成因更复杂,影响范围更广,灾害程度更深.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也使得突发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2004年,福建省共发生火灾7832起,死89人,伤120人,直接财产损失7508.7万元,消防专家指出,人祸是导致火灾发生的罪魁祸首。根据去年火灾发生的情况,武警福建省消防总队有关消防专家指出,公众消防法制观念差,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知识。从2004年的火灾原因来看,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和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等人为因素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火灾便是威胁人类的一大祸患.而且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使人难以预测的.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二千多人被火灾夺去生命,有四千多人在火灾中被烧伤.其中,有的是瞬间发生的爆燃、爆炸事故,人们来不及逃生;而大多数则是因为没能掌握同火魔作斗争的方法,逃生无路,眼睁睁被火烧死烧伤,或是被迫跳楼摔死摔伤,成了火魔的受害者和死不瞑目的冤魂.一些人,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常识,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有的冒险跳楼,非死即伤.  相似文献   

9.
时守仁 《火灾科学》2001,10(4):245-248
指出了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及使用过程中存在有火为爆炸危险性。了电业火灾爆炸的影响因素。结合电力工程实践,分析了电业火灾爆炸灾害的特点,综合了预防和控制电业火灾、爆炸灾害的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国事故与灾害状况综述   总被引:40,自引:33,他引:7  
2004年我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03 571起,死亡136 755人.文中给出了这些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中火灾(城乡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气象灾害(沙尘天气、干旱、暴雨洪涝、夏季高温等)、农业自然灾害(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冻害)、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冰、溢油)、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总结和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广泛使用用火的同时,也一直在同火灾作不懈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随着现化程度的加大越发复杂和激烈。21世纪已经来临,消防安全仍将是全人类关注的话题之一。当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步走上小康,乃至向现代化靠近,消防安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本文对21世纪消防一些突出的问题作了预测,这无疑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夏秋季是家庭火灾频繁的季节,家用电器使用不当、用火不慎都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而酿成事故。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夏秋季科学用电、谨慎用火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森林火灾重灾年(季)灾变原理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辩证逻辑和唯物哲学“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物质运动规律性”及“量变 -质变”原理和13年来对森林火灾与太阳黑子活动异常、海温异常、海陆气压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强地震活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等地球各圈层重大异常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和经验积累 ,以及近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研究界共识的“许多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相关性和连锁性规律”观点 ,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林区发生大规模森林火灾以至最终形成森林火灾重灾年 (季 )的基本原理———四因素轨迹交叉论理论 ,并同时提出了大规模森林火灾及森林火灾重灾年 (季 )的灾变机制和逻辑过程理论 ,为林火长期管理和科学地预防、控制森林火灾灾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为森林火灾长期预报和防治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火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熊熊燃烧的烈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趋避了猛兽,让人类的生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从学会用火起,就费尽心机地探寻着人与火之间的某种平衡——既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火,又不会被火伤害。但历史上有关火灾的记载证明了平衡性的寻找是如此的困难,频繁发生的火灾将人的生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绝境。  相似文献   

15.
建筑防火中的火灾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阚强  倪照鹏 《安全》2004,25(2):4-6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火灾次数呈不断增长趋势,仅2002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58315起,死亡2393人,直接财产损失达15.4亿元.由于各类建筑物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科学、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建筑火灾及其带来的危害显得尤为迫切.准确地辨识建筑火灾危险源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火灾危害的前提.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论述建筑火灾危险源辨识的一般方法和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所采取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为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救援力量是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救援力量的优势、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频发的国家,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地质、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  相似文献   

19.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火灾便是威胁人类的一大祸患。而且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使人难以预测的。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二千多人被火灾夺去生命,有四千多人在火灾中被烧伤。其中,有的是瞬间发生的爆燃、爆炸事故,人们来不及逃生;而大多数则是因为没能掌握同火魔作斗争的方法,逃生无路,眼睁睁被火烧死烧伤,或是被迫跳楼摔死摔伤,成了火魔的受害  相似文献   

20.
地震会导致房倒屋塌,与此同时,还会引起大面积的多方位的火灾,地震学家称之为次生灾害。关东大震灾,死亡14万人,其中被火烧死的5.6万人,约占35%。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震灾,同时有数百处发生火灾,仅神户市就有390处发生火灾。据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